APP下载

李婷:懂得思考是一种美

2017-06-01

今日重庆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婷预先对口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游 宇

李婷:懂得思考是一种美

Li Ting: Appreciating Thinking Is a Type of Beauty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图|游 宇

从刚开始工作面临专业不对口的小女生,到十年间参与多个省部级“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预先研究项目的高级专家。从追求完美的工作狂,到多个国家核心电子器件研究的攻坚者,“80”后女专家李婷身上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品质。

李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产”科研专家,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性地解决了国防项目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并将这些项目产品化,创造数以千万的经济效益,她身上还承担着4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一发明人)、中国发明专利5项目(第一发明人)。

初生牛犊

很难相信,如此赫然的研究成绩,是出自于一位80后的女研究生。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公司高级专家、高级工程师,网络对李婷却没有只字片语的描述,这不禁让人好奇,李婷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初见李婷,她身穿浅黄色羽绒服,戴着黑框眼镜,长发飘飘,面容干净精致,很难与科研专家对上号。

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工作的李婷,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的光景。头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李婷时时表露出羞涩与不善言辞。谈到第一次担任“十一五”预先研究微电子高精度ADC研制工作,李婷坦言能参与那一次研究确实是运气好,“刚进单位时,我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不对口的。”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李婷,硕士研究方向是力学与信号处理学的交叉性学科。对于主要以微电子研究发展方向的二十四研究所而言,李婷的专业似乎不太对口。刚工作那阵,李婷的工作仅仅是对模数转换器小板块的研发。但她明白,自己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能在工作上边学边干。

“其实我一直都很感激单位,那时不但给我时间学习,还给我发工资。”回想当初,李婷不禁腼腆地说起玩笑话。她手中的这项工作,后来成为单位“十一五”预先研究课题的其中一部分。

为了提高“十一五”微电子预先研究高精度ADC的性能,就得采用新的校正技术。尽管二十四研究所已经从事了多年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在当时,这项技术领域还没有相关的积累,甚至在国际上,这项技术依旧处于空白状态。为了找到技术突破口,李婷找来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在不断的摸索中想到了一套独有的解决思路。但如何印证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呢?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李婷又像回到了学校一般,开始四处求教。

“我找到单位里曾经做过这类转换器的所有老师傅,通过他们做过的研究以及资料进行比对验证。最终,我肯定了自己的那套思路可以行得通。”李婷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的攻坚过程,似乎整个研究进行得非常顺利。

“对于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而言,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和负担。我只是想把手中的事情做好,把它做完美而已。”李婷认为自己的个性于工作有利有弊。

作为女人的反思

在工作上,较真、追求完美的李婷迅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停不下来的工作状态。“十一五”预先研究项目在2012年取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第二年就获得美国发明专利的授权。在这个行业里,获得美国发明专利的授权,意味着在强势的美国微电子研究领域,中国的专利技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按照常理,这项研究的完结,应该给李婷带来更多的财富或者是荣誉。但她却摇了摇头说:“不,在我们这里,一个研究项目的完结,就意味着另一个项目的开始,是一种马上接着干的节奏。”

很快地,李婷工作的第四个年头,省部级“十二五”预先研究重大项目再次落到了她的肩上。“追求完美的习惯,也让我有些困扰。想得很多,想得很深,有时候往往没法一下子落实到研究项目中,效率不高,成了我的一大毛病。”李婷回忆起一段组织生活的经历。

在单位定期的组织生活大会上,大家会通过这个机会反思最近的工作状态,思考需要调整的问题等。一位老同事公开向李婷吐槽,“太追求完美,你团队的人都过得很辛苦。”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直击李婷心底。李婷开始反思,是否是自己的过于要求完美,增加了同事的工作负担?她想到了自己刚进单位时,带她熟悉业务的张师傅。

“处于研究一线,对于每个人来说,压力都很大。这种压力是精神上的。”李婷试图去分析自己的职业特点,一项项的研究,都有周期性。时间的压力,以及一个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往往会让自己每天都陷入用脑过度的思考之中。

二十四研究所是理科生扎堆的地方,女性员工本就少见。而一个个接踵而来的研究项目,让李婷除了反思自己的习惯之外,也常常思索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今,李婷的两个孩子全依靠老人照料,每天清晨6点过出门,晚上9点才回家的工作节奏,让身为母亲的李婷常常感到亏欠孩子。“我曾经也想过,作为女人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工作的性质,让我确实纠结过一段时间。”

还好那种反复的状态已经过去了,李婷笑着捋了一下头发。李婷坦言,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树立榜样,“我这个人情商低,说话很直接。所以这份研究工作,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创新是一种状态

“面向社会的招标,意味着任何单位,只要具备技术实力都可以参与投标。这就是一种直接的竞争。”李婷笑着说起整个投标过程,临近专家评审的前一天,她还在答辩会场附近的宾馆模拟答辩。面前就是专家组成员,如何清晰地介绍课题研究思路和构架,如何体现自身单位的技术实力等,整个准备过程既要非常充分,也考验着临场发挥的能力。最终,通过团队的努力,李婷的项目组从10家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项目。

“现在搞科研,不像过去,有货在心里倒不出来是不行的。获取研究项目的招标竞争,就打破了一些机构过去的传统地位。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以往的优势也只能是自身竞争力的一部分而已。”李婷说,这就是一种创新,每一个科研人员都有了思变的动力。

显然这样的创新,也带来了非常好的现实效果。在二十四研究所,今年也取消了个人专利申请的硬性要求。而单位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大多数都有专利傍身,李婷感到这种风气已经成为了一种创新的良好氛围。而作为科研人员,注重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学习,吸取专业养分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了保有自身创新的一种状态。

如何理解这种状态,“过去我也有想过,追求完美,工作中把细节做到极致,一遍遍地去验证。这是不是一种浪费?但在我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过去看似想太多,难以一下子变现的想法,会在某一个时刻有用武之地。”

作为科研专家,每年都会写一份专业方向的综述报告。为了完成个报告,李婷往往会花很多精力去研读相关资料。“对于我们这种工程类的科研单位来说,这些事情,看似做了就白做了,就为了应对一个论文,又无法把这些思路马上变现为技术上的具体东西。”李婷讲述道,“但在申请自然科学基金时,更宽泛的研究领域,往往会用一些学科或领域的交叉性技术。那么过去的一些积累,马上就会在这些研究领域,得到很闪亮的解决思路。”

“科技的发展非常快速,以至于对过去传统技术领域的划分,界限显得越来越模糊。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反而会跳脱出固有模式和思维,产生更好的研究性效果。”李婷感慨道,入行之初的专业不完全对口,也许反而成就了自己跳脱的思维,以及全局的把控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状态。

猜你喜欢

李婷预先对口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花间辞
Peacock’s Fireworks
南天、南地、南人、南物
对口帮扶这一年
破粹的心再也无法缝合
浅析航天企业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
An Unforgettable Teaching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