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航天企业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

2017-03-22王恒光杨媛丽李宝卫

商情 2017年2期
关键词:预先装备项目管理

王恒光+杨媛丽+李宝卫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本文针对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的特点,航天企业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对正确认识装备预先研究工作、建立优秀的预先研究项目管理队伍、建立健全预先研究管理制度、加强装备预先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航天企业预先研究项目管理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军队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与此同时,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军民融合政策措施,通过不断完善市场准入、信息交互、公平竞争、过程监管、配套保障等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军队装备建设,“民参军”热潮不断涌现。航天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其在航天装备领域的优势地位,势必加强其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1概述

1.1概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预先研究条例》指出,装备预先研究工作是为研制新型装备而先期进行的国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其基本任务是为研制新型装备提供技术支撑,为改进現役装备的性能提供实用的技术成果,为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和装备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为缩短装备研制周期、降低装备科研风险服务。

1.2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装备预先研究工作

美国始终把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先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美国国防部专门制定了名为“科学与技术计划”的预先研究计划,在美国国防部集中领导和统一规划下,在其下属单位和陆、海、空三军都设有庞大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负责对预先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军事强国也都有各自的预先研究计划和相应的管理机构。

1.3装备预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牵引型号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预先研究是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研究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技术的过程,为武器装备研制打基础、出人才、出成果,为企业生存、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动力。预先研究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新型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的必经之路,是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成本,降低型号研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增强技术储备,培养科研队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预先研究工作不仅决定了武器装备性能的优劣,同时,也决定了军工科研单位发展后劲的强与弱。

2航天企业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预先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源得不到保障

航天企业始终把“保型号、保成功”放在首要位置,如果预先研究项目和型号项目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资源竞争,必然会造成物资和生产资源向型号任务倾斜,预先研究项目的物资和生产渠道不畅,成为预先研究项目研制的一大瓶颈。

2.2预先研究项目进度控制不够严格

预先研究项目进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主要是对各项目进行时间上的安排,编制年度或月计划,分析科研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影响,强化作业管理。然而实际科研管理中,往往缺乏进度控制,以致生产进度拖延。

2.3预先研究项目质量控制不够

型号项目在研制队伍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专门的产保经理,对研制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及时解决质量问题。而预先研究项目没有明确的产保人员,研制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2.4项目成果得不到有效及时转化

目前,现行的预先研究管理政策及制度,均是以项目验收为项目结束标志,对于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现行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3关于如何加强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正确认识预先研究工作,建立良好预先研究工作环境

对于承担型号研制的航天企业来说,预先研究工作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即能够继续保持和提升本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只有重视预先研究工作,企业发展才能有后劲,管理才能上水平,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才能争取更多任务,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国防军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预先研究工作要上水平、出成果,必须建立完整的组织结构,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这是预先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企业领导层上,要有专门负责预先研究的主管领导,从预先研究项目的争取到预先研究项目的结束要全权负责,起到顶层策划和决策的作用,保证预先研究工作中思路和政策的连贯性,避免因多头指挥或指挥不力给管理和研究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在职能层成立专门的管理机关,上对分管企业领导负责,贯彻顶层思路和决策;下对一线的项目承担部门起到组织、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

3.2建立优秀的预先研究项目管理队伍

随着军队或上级主管机关对预先研究项目越来越重视,预先研究项目管理过程更为细化和专业化,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作为项目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要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并充分调动和发挥院所两级管理部门的作用,共同组成一个优秀的预先研究管理系统。

3.3建立健全预先研究各项管理制度

各项预先研究工作管理制度是航天企业开展预先研究工作的规则和行动指南, 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先研究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立项管理、研制(生产)过程管理、成果评价与管理,以及预先研究激励制度等。预先研究工作必须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3.4加强预先研究项目计划管理,健全考核制度

预先研究项目的计划管理是预先研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决定预先研究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预先研究项目顺利完成,应根据项目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地编制预先研究计划。在计划编制时要注重相关节点的控制,要充分考虑到计划的合理性、可执行性和可检查性,要体现规划、计划和经费的一体化。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实行计划进度网络节点管理,加强节点的考核和检查,做到月、季、年度都有检查,督促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一旦发现问题,积极协调各部门关系,及时排除障碍、疏通渠道,保证预先研究项目顺利进行。

3.5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由于预先研究项目投资大、见效慢,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经费管理制度,在资金使用和人员分配上给予倾斜,预先研究项目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完善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对预先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才能使预先研究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经费是保证预先研究项目完成的重要条件,只有严格把关,合理使用,才能使项目按计划完成。

3.6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

预先研究项目的主体是项目参研人员,因此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励机制对开展预先研究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另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一大批预先研究成果转化,使预先研究成果更合理地对接型号,形成预先研究和型号紧密结合的新局面。

3.7加强预先研究成果转化

要重视预先研究成果转化,提高预先研究成果转化率,促进预先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健康发展。要促进预先研究成果转化的健康发展,需求牵引已不僅是项目确定阶段要考虑的内容,在申请项目初期最好能与用户联系, 以用户需求为预先研究之根本,一方面能为用户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预先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成果转化。

3.8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推进预先研究管理手段信息化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很普及,预先研究管理要上水平, 除了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还有一个手段就是预先研究管理的信息化。在符合装备预先研究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预先研究项目的计划、资源、成本、风险、技术文件归档管理,进而实现多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做到针对预先研究项目专业领域不断拓宽、资源共享、沟通迅捷、反应快速,提高规范性和效率。引进信息化管理有利于管理层和领导层全面及时地了解掌控各个项目的动态和信息。

4结束语

为保证航天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给予预先研究工作充分的重视,大力鼓励原始创新,在装备预先研究中要关注基础研究,把握创新源头,才有可能采用弯道超越的方式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在不久的将来技术上实现和竞争对手的并驾齐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利用技术优势引领型号发展,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目标。

(上接第100页)创新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包括创新的方法、奖励的标准,并能够做到及时、合理兑现。合理化建议制度可以说是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也都有,但实施的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忽略了文化的因素。制定一套机制并不难,难的是让员工充分参与进来,并且充满了激情和热情。企业要鼓励全员参与创新,要有及时的奖励,要能够树立先进的人物事迹。

(三)建立与管理创新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证和基础,但同时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载体,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节奏也应适当的加快,保持灵活性,调整组织结构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扁平化,扁平化管理是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这回种组织结构模式高度机动灵活性,有利于减少繁琐职能的组织部门,增强管理效率;其次要柔性化,即坚持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此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逐渐摆脱原先陈旧的组织结构的束缚与制约;再次要虚拟化,用特殊的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联结各个单位之间及其与公司总部之间的关系,在组织结构网络虚拟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虚拟功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有利于培养企业的创新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S2:94-97.

[2]陈战波,朱喜安.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3:32-36.

[3]杜小霞.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03:19-21.

[4]高大伟刘晨褚明洁.关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及其体制创新的若干思考[J].现代交际,2016,05:51-52.

[5]张建华,曹悦,郭小敏,赵亚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循环改进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16,01:87-90.

[6]张昊旻.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6,10:37-38.

[7]姚飞飞,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8:107-108.

猜你喜欢

预先装备项目管理
港警新装备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南天、南地、南人、南物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我们的路
精心设计,为英语课堂“预约”精彩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