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内涵(二)

2017-05-31吴蕴慧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文化内涵

吴蕴慧

摘要:从隋唐到明清,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玉”开始摆脱神灵的功能,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冲破皇家贵族的垄断,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这一时期的玉文化既有其连贯性和统一性,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关键词:玉文化 历史发展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92-02

五、隋唐时期——生活气息、开放融合、异域风情

唐代国泰民安,和平昌盛,思想兼容并包,文化繁荣开放,能博采众长,借鉴和吸取各地文化精髓,丰富当朝文化样式。唐代由于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使得新疆和田玉大量地流入内地,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同时,由于与印度、古波斯等国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唐代还汲取了一些外来营养,玉雕的艺术水平大大提高,风格新颖。唐代玉文化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

1.生活气息

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普遍出现,审美趣味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隋唐时期,随着玉器数量的增加和使用的流行,玉器摆脱了神秘的外衣,玉雕制品以珍玩、装饰的形态出现,同时,大量的玉器制品开始成为王宫贵族的私家收藏。玉器的賞玩功能得到了发展,彻底代替了早期的祭祀和宗教功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唐代玉匠的玉雕制品不仅善于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多方面进行艺术借鉴,还能从西域的艺术中汲取养分,融合创新,琢磨出了具有盛唐风格和特色的玉器制品。唐玉纹饰中卷云纹、卷草纹、连珠纹等都是来自现实生活。

2.开放融合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玉器一改以往的传统风貌,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外来造型与纹饰,促使玉文化的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唐代玉器上所雕刻的人物形象(如外来使官、僧侣等)和题材都有所创新,不同于以往。唐代玉器造型夸张,雕琢手法大刀阔斧,气韵生动,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发展,所见皆为珍品。著名的“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典型代表和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外元素结合的见证。

3.异域风情

佛教早在东汉就已经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代时已非常盛行,信佛、尊佛的社会风气较为浓厚。在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影响下,以佛教为题材的玉制作品不断问世。唐代人物玉雕作品就多为佛教题材,其中以飞天玉器最为典型代表,人像以镂空技法制成,为飞天凌空驾云状。

玉带饰是装饰于腰带上的玉饰件,既是装饰品,又是实用器。唐代伎乐纹玉带板是唐朝引入西域音乐、文化的历史见证。唐代的玉銙上所琢刻的纹饰大多以“蕃人”形象为主,有弹琵琶、乐舞、吹奏、击鼓等,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情。

唐代玉文化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传统特征,又大量吸收、融合了国外特别是中亚、西亚文化艺术的特征,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浪漫的艺术气息,风格独特,面貌一新,为中华玉文化带来了崭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六、宋元时期——仿古复兴、世俗风情、匠心技艺

宋、辽、金时期对峙分裂,玉文化共同繁荣。北宋后期社会相对安定,城市经济繁荣,物阜民丰,工笔绘画得以发展,出现了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玉文化的空前发展。辽金玉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爱好等,特点鲜明。元代玉文化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1.仿古复兴

宋代帝王重文轻武,推崇理学,研究经学,厚古之风盛行,出现一股尊崇古玉质朴、典雅风格的气息。同时,宋代虽然政治、军事等相比于前朝较弱,但是经济、文化生活发展迅速。宋朝盛行的复古之风促进了仿古玉器的制作。宋朝进行汉代玉器的模仿,但所仿 “徒胜汉人之简,不工汉人之难”。

2.世俗风情

宋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城镇的繁荣,商业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玉文化更加注重它的现实意义,玉的用途也开始更多地转变为供人们使用、玩赏和收藏。宋代玉器的消费对象不再仅仅是宫廷高官贵族、文人雅士,普通百姓也开始迷恋玉器。这种经济文化的背景促使宋代玉文化开始向世俗化发展。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宋代玉器更加接近人们生活,其器形、工艺、图案、花样品种甚丰,人物、花鸟、走兽等器物,形神兼备,富有生活情趣。同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逐渐深入到玉器的造型之中。玉器新造型的出现和流行,表明了玉器制作逐渐世俗化、大众化的特征,表现了宋代大众文化的时尚和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3.匠心技艺

宋代玉器工艺造型多样化,善于利用玉料的自然色泽纹理和形状的差异,雕成相符合的各式花纹物象。玉器的制作有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包括深层立体镂刻等多种雕刻工艺,琢工细腻灵巧,细长柔劲,无粗制滥造之作。这种技艺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宋代雕琢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另一方面蕴含着宋代人们对自然美的崇尚,揭示出当时所盛行的追求现实的风气。

宋代,玉文化从神圣的殿堂开始走向大众化、世俗化,“礼”性大减,“玩”味大增,更接近现实生活艺术。宋代开拓了玉文化发展的新里程碑,为明清时期玉文化发展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明清时期——身份地位、居室文玩、市场商品

明代海路贸易的繁荣,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陆上贸易换回了大批和阗玉,海上贸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宝石,为中国的玉器制作选材扩大了选择范围。明代承袭了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经济发达,民间富裕。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玉器行业的繁荣。总体而言,明代玉器渐趋形成了追求精致华美的艺术风格的倾向。到了明中晚期则出现了过于追求数量而忽视品质和艺术的不良风气。

清顺治、康熙年间,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受挫,民不聊生,包括玉器行业在内的手工业处于萧条状态。这一时期玉器产量较少。康乾盛世为玉器的繁荣创造了物质基础,成为清玉的昌盛期。乾隆时期在西域大举用兵,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和田玉得以大量运进内地,玉石原料充足,促进了玉器的迅速发展,并由此进入另一个巅峰时期。清后期,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偏爱和极力推崇,翡翠成为玉料的极品,被誉为“玉石之王”。清代的玉器,无论是玉材的数量、玉材的品质还是玉器的生产规模、技艺雕琢等,都远远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康乾盛世也是我国玉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1.身份地位

明代宫廷里盛行使用玉器,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为了显示皇族的雍容华贵,当时的玉器或是金玉镶嵌,或是红宝石和蓝宝石镶嵌,奢华而尊贵。明代的双铊尾玉带,其带围远远大于人的腰围,已经失去了系衣束腰的实用功能,显然成为象征身份地位的礼仪性服饰。

为了满足皇家贵族的需求,清廷内务府设立造办处“掌成造诸器用之物”。清代宫廷玉器的生产,主要是由造办处组织完成的。造办处下设玉作,部分宫廷用玉器是由造办处玉作在皇宫内直接琢制的。乾隆皇帝懂玉、爱玉、识玉,推动了清代玉作的发展,使其在工艺方面达到了数千年之巅峰。乾隆不仅收藏大量的玉器,也监制了许多的玉器,甚至过问玉工的制作过程。

2.居室文玩

皇族把玩玉石、欣赏玉石之风,也影响到民间,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明代玉器题材器类丰富,制作工艺应时而变。从器型上看,主要有玉礼器、装饰用玉、文房用品和日用器皿等;从题材上看,出现了大量以民俗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玉雕;从纹饰上看,盛行以图案为底纹或边饰万字、喜字、寿字、流云、朵云、波浪等。

明清时期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为满足皇族玩赏的需要,民间和宫廷还制作了大量古色古香的仿古玉器。清代仿古玉,特别是乾隆时代的玉器,也是现当代收藏市场的主流藏品。

3.市场商品

明代玉文化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明晚期,玉器业态势渐佳,产量增加,品种丰富。尤其是明代东南一带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繁荣,玉石作坊、玉肆蓬勃兴起,其中最著名的碾玉中心就出现在商品经济高度發达的苏州,“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清代各主要大城市玉肆也十分兴旺。除苏州外,扬州也成为宫廷玉作的所在地,其玉作豪迈劲健,善于碾琢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玉器生产和制作出现商品化趋势,使得城市庶民、文人对玉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这也是我国玉文化的新变化。清代玉文化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中国玉文化及其艺术精髓,集历代玉艺之大成,充分反映了当朝的社会环境、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

“玉”已深深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中国玉文化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中国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丽辉.中国玉文化的发展[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118-120.

[2]陈晨.我国玉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发展历程[J].文化与文学与研究,2012(2):53-55.

[3]莫家莉.先秦玉文化研究——以饰玉为研究线索[J].兰台世界,2014(11):77-78.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文化内涵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