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政党动员公众参与的新动向

2017-05-30韩前广

党政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绿党社会公众动员

韩前广

英国的“两党制”是现代政党政治的起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其绵延发展的历史中,英国的公众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直至走向成熟。作为“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 ,政党是英国社会动员中的基本力量,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英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毫无疑问给政党动员公众参与带来了许多挑战。在此种情势下,英国政党动员公众参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动向。出于资料收集的可行性考虑,本文选取了英国政党中的五大政党作为研究对象,即英国工党、保守党、独立党、自由民主党和绿党,在此基础上梳理出英国政党动员公众参与的四个新动向,以期为发挥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公众参与的核心作用提供积极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一、催生粉丝社群共同体,夯实公众参与基础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可以说,政党纲领是传播政党声音、动员公众参与的首要因素,是影响政党行动的“痛点”和“要点”,一个党如果具有明晰、具象化而且契合社会公众需求的政党纲领,就相当于把握住了动员公众参与的脉搏,切中了脉,自然能够“对症下药”,政党因此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动员公众参与时往往也更有号召力,自然而然增加了政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英国独立党自诞生之初,就以其一贯的右翼立场,坚持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 ,主张退出欧盟、严格控制移民、向医疗体系投入更多资金等政党纲领,在这样明确的目标指向下,英国独立党获得了英国公众的大力支持,夯实了其群众基础,使它从名不见经传的边缘性政党一跃成为英国仅次于工党和保守党的第三大党,更是在201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一鸣惊人,斩获了73个席位中的24席,赢得了超过430万张选票和26.6%的得票率,一举成了英国在欧洲议会的第一大党 ,而2016年英国脱欧结果的出炉,与独立党的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动员不无关联。

此外,透过政党功能整合进行政党吸纳也是英国政党动员公众参与的一种新的方式。在整合政党功能的基础上,英国政党普遍都利用推特、Facebook等社交媒体吸纳社会公众,在互联网时代下,粉丝经济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英国政党把这一经济学概念借用到政党领域,构建粉丝社群共同体。以工党和保守党为例,除了固定的正式党员数量以外,二者的推特粉丝数量分别达到了32万和43万,这些粉丝们往往具有共同的社会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因而能团结在一起,就共同的问题集体发声,也就是说,政党利用“粉丝社群”这一共同体,延伸了政党的组织边界,扩宽了政党成员的人际范围,吸纳了社会网络中的分散力量,最终经由

“政党吸纳”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工党还在团体组织之外, 针对不同社群建立了各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如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大学生组织、黑人组织以及各种俱乐部等。这些组织吸收特定的社会成员,关注他们的意见要求, 扩大党在他们中间的影响,争取他们对党的支持, 是党保持和密切与特殊社会群体的联系的纽带 ,进而催生公众的

“利他精神”,增加政党动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二、创建扁平化网络型组织结构,增进公众参与获得感

伴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和社会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英国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公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参与的窠臼,因此新公众参与运动一经发起,就引燃了英国公众参与的“熊熊大火”。在这种背景下,有学者们主张从行政管理领域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的原则中汲取营养,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诸如西蒙等学者一力主张的架构,扁平化往往被认为高管理效率、高沟通效率和高自主性的“代名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英国政党在立足扁平化組织架构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网络型组织,即发挥了扁平化组织便于政党与公众沟通、了解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等优势,又通过网络型架构在政党成员和政党之间、政党与社会公众之间、政党领袖和社会公众之间搭建起“桥联机制”,即政党通过共同决策、联盟等策略控制或协调同公众参与之间的行动 ,网络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其所在社会网络的“结构洞”,从而将公众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质量和规模加以最大程度地开发。最为明显的是英国绿党的组织结构,绿党组织结构的重心在基层,政党日常运行和活动也主要围绕基层组织展开,而绿党通过政治纲领和诉求等“管

道”把这些相互独立、彼此平等的基层组织联结起来,使它们在整个组织架构中发挥“结构洞”中的联结点作用,成功塑造了一个全覆盖、宽领域的扁平化网络型组织结构。

英国的政党网站也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政党信息 ,推动了政党组织结构的“松土化”。在英国2015年大选中,为了拉近自己与社会公众的距离,英国工党和保守党也不谋而合地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利用,保守党开发出一款名为“投票指示器”的软件,定期向社会公众推送本党的政策主张、竞选纲领,实时通报选情供民众参考,工党则推出了一款网络电话软件,同时提供支持者的电话号码数据库,使选民可以更便捷地经由网络拨打电话,与朋友共享选情。社会公众甚至可以直接与政党领袖开展对话,公众参与的获得感和被尊重感大大增强,这对动员公众积极参与投票助益良多。同时,这种贴近社会公众的技术手段也方便了政党成员之间的联系,使扁平化网络型组织结构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三、多元传播路径推动政党文化扩散,铸造公众认同感

政党文化扩散的核心就是政党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过程的建构,往往受到文化自身属性、文化拥护者、文化代理人、人际关系和大众传媒构筑的交互式扩散网络等独立变量的影响。政党作为政党文化的主推者和“生产者”,只有把社会公众和社会力量吸纳进来,借助互联网时代下的新传媒技术和交互式人际关系网络,政党文化的扩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国近年来的政党文化扩散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1.通过政党成员弹性化掌握新型“拇指话语权”。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时代深入发展,移动终端、信息通道、大数据技术向“三位一体”融合,赋予了社会公众“拇指话语权”,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政党政府掌控主要信息流动的格局。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的大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信息传播的速度早已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信息传播的方式也犹如雨后春笋难以计量,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炸充斥着每一个人的头脑,舆论场里的话语权早已流向每个人的拇指指尖,如何在丧失信息不对称优势的情况下掌握“拇指话语权”,是互联网时代带给英国政党的一个重要挑战。值此危局时刻,英国各政党敏锐地察觉到了掌控社交媒体舆论场里“拇指话语权”的重要性,英国保守党与工党都开通了推特进行政党文化扩散,在拥有大量的粉丝和拥趸的前提下,运用交互式扩散网络充分开发这部分“网络公众”的潜力。保守党采取了政党成员弹性化的策略,试图通过组织这些粉丝开展志愿者活动(保守党官网专门有一栏列出志愿者服务),把他们转化为弹性化的“拇指党员”,增加政党的社会认同感。

2.除了借助交互式扩散网络,英国政党还积极借助人际关系网络进行政党文化扩散的社会化,政党精英利用自身影响和威望, 带头密切联系民众, 树立党的亲民形象。政党领袖和党内重要政治人物由于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举一动都备受民众关注。通过他们来调动党的“人气”资源、展示亲民作风,可以令党的群众工作事半功倍。而网民则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用点击按钮的方式参与政党活动, 这大大降低了参与的成本。政党既可以利用BBS、聊天室和电子邮件在网上组织讨论, 也可以让选民对党的政策和立场等问题进行电子投票。政党通过使用超文本链接,可以组建内部专用网络, 用于党内民主建设。英国自民党的许多党员认为, 内部网可以促使国家政治精英更加负责, 党内辩论更加开放, 普通党员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互联网还为民众入党提供了机会。一项调查发现, 有28%的工党党员和39%的自民党党员, 认为自己入党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在被调查的在线入党者中, 14%的自民党党员和10%的工党党员认为政党网站是他们决定入党的一个重要因素 。

四、以制度重塑和约束控制构建公众理性参与的秩序边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时代下的公众参与超越了时空边界、组织边界和知识边界,公众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和参与的无序性、破坏性是此消彼长的 ,一旦制度缺位,政党动员公众参与就会陷入混乱无序的泥沼,这种事与愿违的后果是政党竭力避免的。正是出于动员公众理性参与和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考虑,英国一改传统的松散的组织力量分布格局,纷纷用制度加强对政党成员和粉丝共同体的约束。互联网时代下,英国政党采取“宽进严出”的开放式党员管理制度,普通民众只要赞同某一政党的政策和主张, 提出申请并交纳党费, 经政党组织简单审核, 即可成为党员。保守党规定,社会公众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在线申请加入,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联系地址等,并根据对党纲的认同度,申请者按四个级别自主选择捐赠1-25英镑,即可成为政党支持者、政党成员等 。英国工党官网同样提供此类服务,申请者根据年龄在三个层次中进行选择并捐赠,并主张“如果他们是上网浏览者, 就把他们变成党的支持者, 如果他们是党员, 就把他们变成党员中的积极分子” 。不难发现,在党员吸纳上,英国政党普遍采纳开放式制度,开门吸纳,不设门槛。

此外,英国政党积极运用党纪党规这柄利器有力推动公众参与。英国绿党认为:“政党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精英政治,而是权力主要在基层的由多数人参与的民主组织。 ”根据这一原则,绿党规定所有成员都有权参加党的各级会议并参与决策,而且规定党的一切决定要尽可能地产生在基层,相对而言,绿党的上层机构只是办事机构。党也不设最高领导人和最高领导机构,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沾染官僚习气。绿党议员、党的执委会成员及发言人在立法表决或向社会公开党的政策、立场时,必须按大会决议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大会决议,否则必须辞职。绿党反

“精英领导”模式而行,极力排斥领袖人物操持政党。“不允许权力集中于多年处于等级结构上层的少数人之手” 。主张實行集体领导。绿党规定,地方各级执委会、议会党团都不设主席职务,而是各设3个发言人。3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同,并无主次之分。在议会党团中,除了3个发言人之外,还设有3个书记,由6个人组成执事会,发挥集体领导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绿党社会公众动员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国防动员歌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国防动员
绿 党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