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作为

2017-05-30郭庆松

党政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时代

郭庆松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可谓国内外举世瞩目,党内外翘首以盼;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大会报告,引发场内外热议好评,海内外积极回应,老中青高度关注。十九大报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性阐释,有利于我们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有战略层面、宏观视角的,高瞻远瞩,发人深省,而且有方法论意义、微观手段的,见微知著,给人指导。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凸显了这份纲领性文献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十九大报告在概要回顾十八大以来五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性判断,這不仅宣示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而且预示着我国战略任务的变化、前进坐标的改变、国际影响的增强。十九大报告在系统论述党的历史使命及深刻论述“四个伟大”的基础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而且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战术层面的系统部署、方法路径的具体安排。十九大报告在全面分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十五年”、两个阶段、两步走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这不仅宣布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年轮提前了十五年,而且昭示了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九大报告在宣示新时代、提出新思想、部署新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所要实现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新作为,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任务,而且是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壮丽篇章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作为,必然意味着新气象、新篇章、新辉煌、新胜利。

一、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蕴

十九大报告对于十八大以来过去五年的工作评价用的是“极不平凡”,十个方面的工作总结系统到位,七个方面的困难分析客观实在。说成就和变革,用的是: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说难题和大事,用的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很显然,这种总结和归纳,是一种历史视野、历史思维。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不是就工作谈工作,因为就工作谈工作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而是主要谈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并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来谈过去工作的历史性影响,视野更广,站位更高,历史意蕴更深,启示意义更大。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奋斗和长期努力,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也预示着历史新起点:“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提炼就是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新起点的最好诠释。特别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提出,更是将历史新方位、历史新起点凝练得更加直观、更加大气,更具可操作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富起来”之后更多考虑的是“强起来”,这是我们这代人光荣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由此,新时代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凸显出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有重大意义。

与新时代相伴而随的是矛盾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判断,意味着1956年党的八大首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界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将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同时说明矛盾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矛盾的需求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大大拓展了过去物质文化的外延,不仅包括经济、文化方面的,而且包括民主政治、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生活质量方面的;矛盾的供给方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从范围来讲的,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质量和效益来说的。这又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结论,意味着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发展的层级、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但这一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通过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来实现;“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是“四个伟大”之间的相互关系。要顺利推进“四个伟大”,需要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视角,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其主要贡献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应因新变革、新时代、新方位、新矛盾、新课题、新使命、新路径,新思想从逻辑上自然而然地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写入党章,乃是实至名归。如果说“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义的话,那么,“十四个坚持”则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路线图”“施工单”,它们共同构成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共同引领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讲的就是要从我们已经和正在做的事情当中找到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因时而进”讲的就是要从时间的不断演进中追求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因势而新”讲的就是要从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中看到新的东西和得出新的启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因事而化”,就是从“历史性成就”

“历史性变革”中“化”出规律,从“解决难题”和“办成的大事”中

“化”出道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因时而进”,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进程中以及推进“四个伟大”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理论和实践的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因势而新”,就是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发展大势中以及世界“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发展大局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这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深层次解读。

三、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体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三年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的统筹推进是基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七大战略”的坚定实施是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个方面”的协调攻坚是关键。而这其中,作为重点、短板、弱项之一的就是脱贫攻坚问题,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也密切相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减贫脱贫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未来几年减贫脱贫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2017年2月,国家权威部门宣称,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未来几年每年1000多万的脱贫任务完成起来还是难度很大,因为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贫中赤贫”,而且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殊区域,这些贫困群体致贫原因更为复杂,甚至有些地区的贫困人口還不适应搬迁脱贫,没有非常规手段难以奏效。精准脱贫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试金石”,我们没有退路!

十九大报告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为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为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十五年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十五年、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将大步迈开。两个阶段的新安排,意味着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不仅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而且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也提前实现,这是一个前后贯通、连锁反应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依次提前实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航向正确,而且航程加快。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安排。

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二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不仅是在第一个十五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继续,而且是在第一个十五年奋斗目标前提下的深化。我们所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入强国行列,不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现实追求,更是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所要建成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的“入列”,彰显的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更加美好、更上层次,更加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与五大建设一一对应起来;我们所要建成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治理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的强调,体现了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更加切合人民对于多元主体共治、民主思维、法治手段的期待,也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深刻领会今后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作为的阶段性任务

十九大报告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高度和时代维度,来系统谋划和全面谋求今后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作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

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顺利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政治建设方面,重点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社会建设方面,注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在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国防建设的“四个现代化”,即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从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这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在坚持

“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提出“六个任何”的严正警告: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我们绝不容忍“法理台独”分裂行径、绝不坐视“渐进台独”侵蚀和平统一的坚强决心。在坚持和平外交方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设想,寻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中国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参与全球治理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今后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因为“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有新要求。这种新要求,不仅意味着党的建设内容的变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而且意味着党的建设重点的变化: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甚至还意味着党的建设基础的改变:要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他内容,包括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改本领等都很重要,其中党的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等更为关健。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锻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责任编辑 周巍)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时代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