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四重标准”

2017-05-30马彦涛朱洪波

党政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干事初心领导

马彦涛 朱洪波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识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做到“不忘初心”“以德为先”“干在实处”“率先垂范”。

一、培育干部要“不忘初心”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初“仕”尚能谦虚谨慎,可一旦崭露头角、事业有成,面对花环、掌声、赞扬声就开始头脑发热,忘了入党誓词,忘了初心,以至于飘飘然、昏昏然,在骄傲自满、自我放纵中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违法犯罪,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铭记历史初心,强国富民安家。教育干部不忘初心,就是要让干部牢记,我们为什么要出发,为什么而存在。一是为强国。国家强大,个人才有尊严,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幸福。没有强大的国家,就不会有强大的国民及强大的国民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一步步向着经济大国、文化大国的方向迈进,并在不断地将“大”改写为“强”。二是为富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人均寿命由35岁增长到76.3岁,人民生活水平与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及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三是为安家。家是小的国,家是社会的单元细胞,可以说,人民安居乐业、工作满意、收入稳定是我们的初心。“不忘初心”就是告诫领导干部不要忘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经受得住“四大考验”,克服得了“四种危险”,永远走在干事创业的最前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铭记政治初心,对党忠诚担当。共产党员的身份不仅是党组织赋予的,更是靠个人的积极主动与表现争取而来的。选择成为共产党的一员,就意味着接受了党赋予的责任与重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因而,共产党员必须牢记自己的政治初心,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践行者。一要忠诚于党。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党性为自己行事准则与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要为行事楷模。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中都要树立榜样与楷模。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3.牢记责任初心,始终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阶段目标全部体现在社会实践当中,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才能将共产党人的责任心体现出来,才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来。“为民服務,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当好领导干部的标准必然要体现在实践中。一要看是否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头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二要看能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按党的政策、组织原则、法律法规、规则制度办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放在首位。三要看是否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分布署,九分落实,再完美的设计如果束之高阁、不去落实,终会成为雾中花、水中月。而只有干在实处才能更好地通过实践来证明为民初心,才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客观需要。

4.铭记廉洁初心,永远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信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手握国家权柄,在工作中有机会有可能触碰到底线,以致做一些违法乱纪之事。因而,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廉洁初心,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为民谋利的初心,保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初心。一方面,要强化自律意识。就是从工作、生活、交往中的每一件小事与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重、自警、自爱。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监督。不仅要接受组织内部的监督,更要接受来自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二、评价干部要“以德为先”

干部是党执政的基石,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将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部署有效地执行,也不可能有效地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确立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重要会议,都对干部问题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用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内容。《荀子·非十二子》提到:“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看一个干部,我们应坚持用辩证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干部的做事风格、处事手段、个人素质有很大区别,有的干部属于保守型,有的干部属于开拓性,有的干部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些都与其工作的方式有较大关系。但是我们看待干部,不但要注重其才,更应注重其德,忠诚大于能力,要避免方向性的错误。

2.如何做到“以德为先”。要做到以德为先,就必须做到三点。首先,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选人用人要以德为先决前提。能力同样突出的干部,重用谁、提拔谁的关键就在于德的表现。真正把那些品德突出,又有真才实学的干部选拔出来,使其有用武之地。

其次,要坚持“德主才辅”的原则。一是忠诚于党的事业。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领导干部德的第一表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带病进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损坏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二是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领导干部要为人正派,为政清廉,待人公正,办事公道,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再次,以德为先贵在知行合一。领导干部在用人上是否以德为先,并不是看其如何说、如何讲,而是看其如何做。知行合一,重在实践,特别是在党的关键岗位、关键部门、关键人物的选拔任用上,一定要注重考察任用干部的德行。

三、要求干部要“干在实处”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干部干事创业的新动力。领导干部考核人才的一个硬标准就是看其能否脚踏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投入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干在实处,既要有“愚公移山”的苦干精神,也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更要有“四两拨千几两”的巧干能力。实践昭示我们好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吹”“玩”“跑”出来的。真干才能出干部、出业绩、出威信、出形象;装模作样、惺惺作秀,既无半点效益,也会被人识破。只有真干事的干部,才能真正赢得广大群众和干部的信任,才会有更大的舞台服务人民。

1.“干在实处”是检验领导干部忠诚担当的实践标准。 一个干部是否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要看其能否做到“干在实处”。“实

干兴邦、空谈误国”,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干在实处,就是要领导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干事创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忠诚担当。领导干部坚持把实干作为责任,就是忠诚担当的最贴切表现。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各种风险与挑战并存,领导干部更应坚持实践第一的标准,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做到唯实、扎实、落实。只有干在实处,才能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有效的举措、看得见的成果。在实干中形成共识、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推动发展。

2.“干在实处”是时代之需要。习近平强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从全局看,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就是要干“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更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只要干在实处,永远在路上,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3.“干在实处”贵在脚踏实地。 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创业必须有我”的责任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价值观、“策马扬鞭自奋蹄”的人生观,才能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享受干事创业的乐趣,迎接干事创业的挑战。“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干在实处”必须要有苦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图舒服、怕吃苦、享安逸、怕劳累、想轻松、怕流汗是攀不上成功之巅。领导干部只有在新的时代真干、实干、苦干,才能不断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夯实基础,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

四、激励干部要“率先垂范”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党性修养的同时,还必须在干事创业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不仅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为官之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就是要为官者不仅自身清正廉洁,更要带头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做行为表率。

1.率先垂范是党的优良作风。率先垂范是党的老一辈领导者留下的宝贵财富与光荣传统。自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下基层考察调研时就拒绝封路、清场、铺红地毯、住高级宾馆、上酒水等行为;在各地考察调研中,倡导说真话;工作生活中厉行勤俭节约。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也结合分管工作部署,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以来,中央要求由中央政治局带头,分两批进行,就是一级一级地开展,一级做给一级看。不但加强了党与人民群众间的联系,更密切了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的关系,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大大增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2.率先垂范是改善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古人曰:“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己不正,焉能正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率先垂范虽不是新经验、新方法,但它管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纪律、条例的出台及执行情况看:首先,领导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改善,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切实做到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更赢得了民心。其次,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去除了不必要的工作之外的应酬交际的压力,使领导干部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受到了广大领导干部与基层工作者的欢迎。再次,净化了政治生态。地方政治生态的好坏往往系于关键的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如果这几个关键的少數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不能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就会对身边的人起到坏的榜样与影响。领导干部如果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就会给当地的政治生态带来正气清风。

3.率先垂范是践行党的事业的推动器。“公生明,廉生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且加以制止,何愁无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上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下到基层领导者要时时事事处处做表率。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同志以身作则,就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就会形成无穷的推动力量,就能凝聚磅礴之力,克服前进道路中的各种困难险阻。

领导干部要层层立标杆、作示范,管好自己的家人,管好自己的子女和亲属,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强调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规矩。唯如此,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将干事创业的劲头、智慧、力量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迈进,形成“合力”,推动我们伟大事业的实现。

(本文系贵州省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贵州省人才资源发挥作用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ZD006)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贵阳中医学院)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干事初心领导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干事创业要“五劲”共使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