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管专业“三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7-05-30王泽馨李媛

中国商论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经管企业

王泽馨 李媛

摘 要:企业急需的经管类毕业生大多是进入企业后直接上岗,快速创造经济价值的人才,而目前大部分高职经管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或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为培养社会与企业需求的经管人才,需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企业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及职业资格准入,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融合时间。

关键词:三融 经管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91-02

根据辽宁省和营口市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高职经管专业需求大量增加。对于经管人才,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毕业生,实际上更多的需求在于招收的毕业生能够尽快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消除与企业磨合的时间。在充分贯彻“特色建设”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营口、服务辽宁、辐射东北”的办学服务定位指引下,经管专业积极探索“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的“三融”人才培养模式。

1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融入:即通过教学融入、管理融入、师资融入、文化融入,实现培养与需求“零距离”。

产教融合:即通过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学校身份与职场角色融合,实现教学与岗位“零距离”。

双证融通:即通过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通,实现专业能力与就业准入“零距离”。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企业借鉴或采用。

在學院“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下,引入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专业探索和实践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经管专业在“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下,合并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通、情景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有效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2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前经管专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仍处于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操作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对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即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不能够充分体现。即使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种种条件及观念等原因的限制,重视程度不够。例如:独立实践课程较少,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合理,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不成熟;实践课程的教材不完善等。

第二,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差距较大,学生不明确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等,不知道在企业实际管理和操作中,人员要做些什么,如销售人员怎样进行销售,企业应如何进行管理,人力资源怎样调配等。学生没有做到将学习的知识有效融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与社会对高职经管人才的需求。

第三,众多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通病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实践环节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对实训内容和过程的安排以理论内容为基础,并未根据企业需求而变化,实践技能的训练与现实脱节,无法使学生得到应用性的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不清。实践课程的考核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投入不足,硬件条件不够,设置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较为简单,与企业实际生产设备存在较大差异,仿真模拟环境差,学生不能在学校中学习到真正的岗位技能,既消耗了教学成本,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成本。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真正与企业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较少,学生实习走马观花,应用性实践能力缺少锻炼和提高。

第四,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校园到校园,由于本身受传统教育模式与理念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学习牢固,实践能力培养较少。即使定位为“双师型”教师,也只是因为高校学习过程中或毕业后取得了相关的专业资格理论考试,从而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到企业一线工作。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理论型教师,难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 “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状

加强校企深层合作,学院建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院各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需要,为学生在真实岗位进行专业技术训练提供了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满足了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为学生的全面稳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此平台,积极与园区、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与学会、培训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向学院提供教学服务,实现了集团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通过校企合作的运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保证了企业的人才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近三年经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37%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1.3%以上。

4 高职经管专业“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4.1 目标定位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和创新精神,能适应企业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针对这一教育目标,将高职经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首先,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行为上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也是高职教育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品质。其次,在高职教育中体现职业性,即经过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应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企业“无缝对接”,入职即上岗,无需经过企业专业培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融会贯通,督促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积极考取符合企业、行业及职业需求和要求的职业或执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做充分的准备。

4.2 设置注重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不仅仅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要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高职经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应用性,同时更应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建设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充分论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教材及课程,设立岗位实践能力等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结合企业一线工作者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法规的变化及经管各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知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可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课程。

能力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实务操作技能,可开设营销实务、会计实操、贸易实操等课程。

素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可开设财经法规、经济法、心理学等课程。

4.3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增强师资培训

高职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进入企业一线锻炼,增强动手能力,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來。学校也应加大师资培训投入,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以利于其 所教授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熟练顶岗。

将企业需求引入教学过程,与企业联合办学,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引入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将企业管理理念、文化等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成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教学,真正做到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姚瑞基.开展“双元”教学,提高职教质量[J].市场论坛,2015(2).

[2] 周家领.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的构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

[3] 史高峰.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 2014(01).

[4] 龚雪,郑全军,肖友荣.高职院校双元制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①基金项目:《“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高职经管专业“双元制”办学路径研究》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GHYB160263)。

作者简介:王泽馨(1983-),女,辽宁营口人,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及科研工作;李媛(1980-),女,汉族,辽宁营口人,副教授,本科,学士,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经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工信部中小企业经管领军人才轻工创业创新班在京举办
检察日报社2017年度“十佳采编明星”、“经管服务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