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觅崇高

2017-05-30黄朝耕

公关世界 2017年17期
关键词:郭强情智真善美

黄朝耕

当美术的崇高被颠覆为喧嚣和物欲的时候,不可否认,崇高正在被我们矮化、流放甚至戗杀。

这样的现状让本该优雅、圆润、激昂的艺术之心变得日趋干瘪、粗粝、沧桑。

但总有例外。总有不随波逐流、秉持初心的例外。郭强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外。

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郭强很少参加社会上各类目的似乎并不单一的书画展览,而是潜游在中国画的大河中,汲取生命之水,汲取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本质力量。

在喧嚣之中淡定处之,在物质准则所向披靡时独善其身,让郭强在当今的画坛显得有些另类、有些孤独,也更显得难能可贵。从根本上说,这种可贵就是一种崇高。

古罗马哲人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的尊严的确证。解析朗吉弩斯的论断,他所谓的崇高事实上存在着两个互为关联的层面:其一,对于作品来说,崇高是一种內蕴的高尚,是一种精神的大度;其二,对于艺术家来说,崇高是有尊严的自我身份确认,它存在于艺术家自我生成的过程中,存在于艺术家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生成的过程中:对外,它是面对物欲世界的反向升华;对内,它是对自我动物本能的积极抵御。

如果说在第二个层面郭强用淡定表现着一个艺术家的尊严的话,那么,在第一个层面上,郭强则用他长期修炼过的画笔构建着自己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通俗一点说,也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即由“形而下”升华为“形而上”的观念。

在我看来,构成郭强“话语体系”的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自由。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郭强对画面筋骨的勾勒上,如果单拎出来,这更像是一种狂放的草书,信笔游弋就营造出了一种大势。这大势里,因为“线”别具一格的布局而空间感十足,因为空间感十足而愈见作画者的洒脱,因为洒脱而尽显气度,因为气度而更具人文魅力。再加上水墨浓、淡、干、湿、焦五色变化所蕴藉着的感情色彩,郭强在一种自由的挥洒中完成了作品由自然物像向情感场的过渡。

按照著名诗人、学者从药汀先生的观点,这个情感场就是艺术家心灵外化之时,一种特定的主观情智思维审美意识运动过程,即情智思维审美意识寻求表达载体从而使主观情智对象化的过程;艺术的美学理想就是人生哲学的审美化,艺术化;就是表现艺术家情智思维的主体目的性——追求真善美,展示真善美。

从药汀先生抽象的论述,到郭强具体的创作,说白了,就是郭强总是能够游刃有余地在现实物像与心理物像之间实现自由转换,从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弥漫着情感和审美目的性的艺术空间。这就是郭强从心理到艺术实践两个向度为我们展示的自由状态。

与自由相统一,构成郭强“话语体系”的另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取舍。在生活中,恰当的取舍是一种大境界。在艺术创作中,恰当的取舍更是如此。

在感性姿态上,郭强强调用笔的简洁,这种简洁就是一种取舍。但郭强又同时强调用色的厚而不腻,这厚而不腻,同样是一种取舍。这两种取舍相加,体现了郭强的一种辩证行为能力。

从题材上说,郭强创作的大多是花鸟画。按一般人的理解,能够负载崇高感的,更多的是一些巨大的事物,郭强所喜欢采撷的花鸟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自然素质,但郭强用他强健的精神,用他对真善美的丰富表现力内在地凝塑出了自己的崇高感。

拉拉杂杂说了这些,与其说是在评论郭强的创作,不如说是笔者因为郭强的创作而触发了对当今画坛乱相的一些感慨。

在一个消费社会里,欲望的客体总是变幻万千,社会幻象更是层出不穷。这些幻像在成为掩饰对抗性裂缝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催生着越来越多的消泯着信仰的“无家可归者”。郭强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家园,并在这种坚守中展示出自己的恒心、诚心、信心,这种精神真的难能可贵。

也許,这正是郭强和他的创作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猜你喜欢

郭强情智真善美
图辑·职工书画
情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校域样本
Disagreeing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激趣写作,构建情智并融的作文课堂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读写相结合 情智共飞扬——以人教版第十册为例浅谈读写结合的策略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