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歌唱艺术中的共鸣

2017-05-30杨俊平

大东方 2017年2期
关键词:共鸣振动

摘 要: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无论是人声还是其他物体都有共鸣现象存在,只不过共鸣腔体的不同,所产生的声音的效果不同而已。人在说话时,由于彼此交谈的距离近,对象少,音色好不好、音量大不大都无关紧要。但是,对舞台上的歌唱演员来说,歌唱的声音必须大到使剧场里所有的听众都听得见的程度。需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需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需要有表达歌曲情感的多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之外,更要靠正确的发声共鸣。共鸣能够形成声音的变化,要比演唱者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很多,共鸣时所产生的泛音,能够使声音达到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

关键词:共鸣;振动;悦耳;共鸣腔体;哼鸣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

1.胸腔共鸣

胸腔由胸骨、锁骨、肩胛骨、肋骨与肋间肌等组成。歌唱发声时,从声带产生的振波一部分沿喉室、咽腔、口腔、鼻腔、头部各窦去形成共鸣,而另一部分则沿气管、支气管(胸腔)去形成共鸣。当人们在演唱低音时,只要发声方法正确,用手轻轻地按住胸腔,便会感到有种麻麻的振动感,这便是声波在胸腔产生共鸣的缘故。对这种振动感,不同类型的歌者体现的程度各有不同。中低音歌者振动感较明显,高音歌者较薄弱;男歌者较强,女歌者较弱,花腔女高音歌者几乎没有。具有胸腔共鸣的歌声宽厚、深沉、浓郁,听后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这是一些中低音歌者悉心追求的歌声共鸣。要想获得良好的胸腔共鸣,练习时胸腔应尽量保持自然放松,没有挤压和紧张的感觉,才能使声波在这些地方顺利通过并形成共振。演唱中低音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声波已离开了喉咽腔,口腔张开时,把心里感觉放在下颚,声波就会到那里去振动。千万不要挤压喉头,不要错误的把喉音认为是胸腔共鸣。胸腔共鸣不仅能增强歌声的音响效果,而且能增强情感气氛。即使唱很轻的音,如果加上胸腔共鸣,所获得的情感气氛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胸腔共鸣并不单纯为中低音歌者所追求,它对高音歌者同样也很重要。

2.口腔共鸣

口腔不仅是歌唱语言的重要器官,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共鸣腔体。口腔的上部又可分为硬腭与软腭两部分。硬腭,是指口腔前上部分以及口腔张开后舌头与牙齿后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软腭,是硬腭的延续,像一个远远伸向口腔后部的软板,在距后咽壁不远处向下弯,终止在悬雍垂(小舌)。软腭既是空腔后部的顶,同时也是声波通向鼻咽腔的重要关口。练习时,空腔自然张开。软腭有力提起使空腔内部呈“拱顶”状,其声波从喉头发出时,在口腔的集中点正好在硬腭与软腭交汇处,也就是说,此处是口腔内形成共鸣的最佳选择点。也是口腔内的最高共鸣部位。这些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共鸣区域。空腔張开的大小与横竖形态是可以任意调节的,软腭向上抬起时的力度、高度对歌唱的发声、共鸣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3.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是声乐演唱中最具魅力色彩的成分,是指声波在鼻咽腔上部各窦中所形成的共鸣。由于头腔各窦及鼻咽腔的上部空间较小且远离喉头声带,声波从喉头发出后,一方面在这些较小的空间能获得音响学上所说的高泛音共振,使歌声得到美化后更具丰富的泛音色彩,音域也进一步得到拓宽。要想获得良好的头腔共鸣,先了解一下参与头腔共鸣的一些腔体,鼻道的左右两侧是两个壁上有稀疏小孔的骨室,叫做筛窦。在它们之上,在额头眉心上面的地方,有两个较远的室,叫额窦。这些地方是为头腔共鸣用的。唱高音时,歌唱者感觉在口盖与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里,有一种吸气状态。这种吸气感使头腔的空间向后向上扩张,软腭与小舌头含蓄地上抬,硬口盖有一种紧张感。这种空腔充气声音膨胀的感觉,就是“打开头腔”的正确感觉。“打开头腔”的同时,在心理的想象中使声音的音色集中成点状,它既能使头腔共鸣音色变得明亮、声音结实而富有穿透力,又能使高音唱得轻松、自如。所以说:“打开头腔”这是获得头腔共鸣最关键的方法。

二、共鸣在歌唱中的应用

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动的声响,形成了共鸣现象。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宏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能调整其高度。

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

综上所述,由于音高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体的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使用最多,唱中音时,口腔共鸣使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靠头腔共鸣发挥作用。这些共鸣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这样才能使艺术表现更丰富多彩,为了追求歌唱艺术的高水准,歌唱演员必须下苦功掌握歌唱发声的共鸣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艺术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2]韩德森.歌唱艺术.南京出版社.2001年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杨俊平,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4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学,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共鸣振动
振动与频率
This “Singing Highway”plays music
振动搅拌 震动创新
中立型Emden-Fowler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