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宏家世考

2017-05-30杜元元李德山

关键词:家世影响

杜元元 李德山

[摘要]胡宏是南宋初期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也是当时儒学重要流派湖湘学派的实际创立者。考究胡宏在一生为学道路上深厚的理学造诣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然而,当代学人对胡宏的关注点多聚焦于他的代表作,对其家世的探讨却鲜有论及,偶有参考引用,也是点到为止。因此,对胡宏家世的整理及考订十分必要。从散见的古代典籍入手,针对胡宏家世进行系列梳理整合,简要介绍其直系亲属的有关事迹,由此推断良好的家庭氛围对胡宏的学术发展以及为人有着正确的导向性。

[关键词]湖湘学派;胡安国;胡宏;家世;影响

[中图分类号]K8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3010905

胡宏家世研究主要涉及五位胡氏名家,以胡宏为核心,分别是:其父胡安国,是理学大家二程的私淑弟子,泰山孙复的再传门人,湘学的开创者;长兄胡寅,志节豪迈,不与奸臣为伍,并辅佐其父弘扬湘学;次兄胡宁,协助安国修订《春秋传》,撰有《春秋通旨》;从兄胡宪,治学严谨,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授业恩师;从弟胡实,从胡宏受学,延续真传。观胡氏一门,皆潜心致力于学问,为湖湘学派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今人研究湘学不可或缺的人物。清代大儒全祖望在《书宋史胡文定传后》谈到:“致堂、籍溪、五峯、茅堂四先生,并以大儒树节南宋之初,蓋当时伊洛世适,莫有过于文定一门者。”[1]1182由此得以窥见胡氏众贤在南宋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胡安国(1074—1138),胡宏父,字康侯,谥文定,世称武夷先生。其祖上本是江南人,因躲避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迁居于建宁崇安县五夫里(今属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后因北宋末年社会动荡,安国率胡氏一族徙居到湖南湘潭境内的衡山脚下。据《五峰集·有本亭记》所记,此处碧泉萦绕,“乃洞庭之南,潇湘之西,望于衡山百里而近,盖太古夷荒未辟之墟。而泉出于盘屈石之下,凝然清光,微澜无波,澶澶而生。平岸成溪,放乎远郊。却步延目,溪虽清浅,而有长江万里之势焉。”[2]153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胡氏一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今湘潭境内的拗柴岭胡氏、涌田胡氏、龙口胡氏,醴陵建安胡氏、衡阳巷子冲胡氏、衡山观底胡氏、岳后胡氏等家族,其始祖皆可追溯安国。

胡氏家族敦学尚贤,潜心学问,不喜政务,在安国之前未有人入仕。安国继承了其父胡渊良好的家学传统,七岁便可作诗,且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安国少时性急,其父为了磨砺安国的性格,便将经传中文有宽字者书写于册上,作成小册以供其观玩,安国性遂不急矣。年少时的好学品性为安国日后考入太学,创办书院奠定了基础。安国17岁入太学,师从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颖川靳裁之,并结识二程门人游酢、杨时、谢良佐三人,“文定尝曰‘吾于游、杨、谢三公,皆义兼师友”[1]1173。24岁中进士,始为第一,因推崇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遭到推崇新法的朋党诋毁,被改为第四,幸得哲宗“平反”,亲自擢为第三,除荆南府教授,提举常平学事。自此安国踏入仕途。但是安国为人耿直,不屑趋炎附势,经常与同僚做事相悖,因此屡遭权贵贬斥,其仕途坎坷不已。附安国一生任官一览表

可以看出,安国虽身处官位四十余年,实际历官却不到六年(1),且多次任文官职。再者,安国做官品级都比较低,并且两度被诬陷罢官,这从侧面折射出安国不阿权贵的品性。值得注意的是,安国曾三次授官后请辞未就或未许,这也暗示安国可能已经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意欲归隐本心,潜心学问。于是,59岁再度罢官之时安国决定永不入仕,萌生了在家乡创建书院、教书育人的想法。

湖南湘潭是安国的家乡,也是书院成立较早的地区。其中,较为有名的碧泉书院和文定书院便是胡安国、胡宏父子最初创办的两座书院。胡氏父子以此为基地讲学传道,培养了杨训、谭知礼、彪虎臣、胡铨等一大批优秀门人。安国对弟子要求颇高,尤其注重考察弟子的举止品行。“(安国)子弟或近出宴集,虽夜已深犹不寝,必俟其归,验其醉否,且问所集何客,所论何事,有益无益。以是为常”[3]749。理学大家朱熹虽未直接拜入安国门下,却深受其影响,他的一些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安国的学说,可谓安国的私淑弟子。南宋众多大儒也以安国所创书院为典范,相继成立了岳麓、石鼓、白鹿洞、应天府等一众书院。书院在湖南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为理学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土壤,并促进了“湖湘学”的形成,对后世的湖湘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国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其旧友谢良佐、同事许翰及后学大儒黄梨洲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谢公曰:“康侯正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也。使其困厄如此,乃天将降大任焉耳。”[1]1178再者,钦宗问中丞许翰识安国否,对曰:“臣虽未识其面,然久闻其名。自蔡京得政以来,天下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者,惟胡某一人而已。”[1]1175许翰对素未谋面的安国却能给出如此高的評价,可以看出他充分肯定了安国重操守、讲忠信的处世之风。明代思想家黄梨洲评先生曰:“先生风度凝远,萧然尘表……虽数以罪云,而爱君之心,远而愈笃。每被召,即置家事不问,或通夕不寐,思所以告君者。然宦情如寄,泊如也。”[1]1178安国的这些良好品行在两宋之交的动荡时局中显得尤其难能可贵。也正是得益于此,他几十年磨一剑,呕心所作《春秋传》,发扬了近世春秋之学,堪称后世研究《春秋经》的典范。宋代理学家张横浦曰:“近世春秋之学,伊川开其端,刘质夫广其意,至胡文定而其说大明”[4]951。此说可谓对胡氏《春秋传》最贴切的评价。

安国有《春秋传》《上蔡语录》等著作传世;另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今不传。

胡寅(1098—1156),胡宏从兄,字明仲,称致堂先生,谥文忠。寅实乃安国堂弟胡淳之子,出生即遭父母遗弃,后被安国收养。据《宋史·胡寅传》载:“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5]12916,遂过继于安国,众字居长。寅少好学,家教甚严,师从安国好友杨时。

宣和三年(1121年),胡寅中进士甲科,次年娶妻张氏,生子男三人女一人,子曰大原、大瑞、永,女曰衍君。寅虽不是安国亲生,然脾气秉性却与安国如出一辙。建炎三年(1129年),寅受枢密使张浚举荐为驾部郎官,不久又擢为起居郎。适逢金人入侵,寅乃上疏《上皇帝万言书》,斥责高宗不思进取,理应奋起反抗,痛击盗贼,并迎二圣还朝。因此,遭宰相吕颐浩忌恨,除直龙图阁。寅生性直爽,爱憎分明,颇重气节,认为“君子小人,势不两立”。最初,寅父安国与秦桧交好,“颇重秦桧之大节”,后秦桧擅自干政,卖主求和,“寅遂与之绝”[5]12922。寅的著作《斐然集》有《状》23篇,其中16篇是辞官状,说明胡寅已心生归隐。

在思想上,胡寅与其父安国相似,崇尚儒学的自然,反对佛教的迷信,认为佛教是魅惑心智的空虚玄幻之说,而自然界的万物才是真实的存在。其著作《崇正辩》全面阐释了其批佛思想。在《崇正辩序》中,他直截了当说:“《崇正辩》何为而作欤?辟佛之邪说也。”[6]622以此提醒人们:佛教是邪说,儒学才是正学!此外,胡寅很好地发扬了湖湘学派“体用合一”的学风思想,主张发掘事物的规律原理,才能更好地物尽其用。

在南宋初年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胡寅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号召贤人积极入世,反对投降议和;也曾多次上疏皇帝,建议皇帝任用贤达,远离佞臣。胡寅的刚直豪迈给朱熹留下了深刻印象。朱子在回忆与致堂相见时的情景时,说:“致堂议论英发,人物伟然。向常侍之坐,见其数盃后,歌孔明《出师表》,诵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义、陈了翁奏状等。可谓豪杰之人也”[1]1357。

胡寅一生志节豪迈,心系天下:为官恪尽职守,忠君爱国;为学严谨恭敬,以理说教。其词《水调歌头》(2)恰是其一生写照。

寅有著作《斐然集》传世。

胡宁(1101—1157),胡宏兄,安国仲子,字和仲,称茅堂先生。关于胡宁的记载很少,比较可信的是黄梨洲《宋元学案·武夷学案》中所记:“(宁)以荫补官。试馆职,除敕令所删定官。迁祠部郎官,出为夔路安抚司参议官。除知灃州,不赴”[1]1182。后胡宁因其兄胡寅得罪秦桧,受牵连而罢官,遂不再入仕,跟随父兄潜心学问,不问世事。这可说是胡宁短暂的为官经历。他在学问上虽不及父兄,但对其父所撰《春秋传》则宁功不可没。“文定作《春秋传》,修纂检讨尽出于先生之手。又自著《春秋通旨》,总贯条例、证据史传之文二百余章,辅传而行”[1]1182。胡宁所作《春秋通旨》与《春秋传》相互参考,欲观正传,必先研读《通旨》。由此,《通旨》之于《春秋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胡宪(1086—1162),安国从兄之子,胡宏从兄,字原仲,称籍溪先生,年七十七卒,谥简肃。自幼从父习程氏之学,后又与刘白水同师谯天授,学习易学。胡宪生性安静,性格沉稳持重。入朝为官之时,不与秦桧为谋,故辞官归隐,力田卖药以养其亲。初,先生与刘白水、刘屏山、朱韦齐交好,及至韦齐将没,嘱其子文公熹受学。“文公自谓从三君子游,而事籍溪先生为最久”[1]1397,因此籍溪实际是朱熹的授业恩师。先生认为,治学应亲力亲为,“凡学者治经术,商论义理,可以问人。至于出处,不可与人商量”。全祖望把籍溪奉为自己治学的榜样,对其评价颇高:“籍溪少尝卖药,其后书堂中尚有胡居士孰药正铺牌,卒成一代儒者,真人豪哉!”[1]1399

籍溪著有《论语说》数十卷。

胡实(1135—1173),胡宏从弟,字广仲,安国仲弟安止之子。胡实的相关资料略少,这里只根据《宋元学案》作简要说明。胡实出生较晚,未及安国亲授所学,因此跟其从兄胡宏研习道学,未曾入仕。胡实“与考亭、南轩皆有辩论,未尝苟合也”。[1]1385

胡宏(1106—1162)(关于胡宏卒年,此处采邓庆平说)(3),安国季子,字仁仲,人称五峰先生。关于胡宏在胡氏子弟中的排行,众说纷纭,主要分歧在胡宏和胡宁孰兄孰弟。

《康熙建宁府志》《嘉靖建宁府志》言胡宏为“安国长子”;《宋诗纪事》称胡宏为“安国仲子”;《宋元学案》《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等书称胡宏为“安国季子”。据现有资料看,胡宏为安国长子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只能对此说作如下解释:是根据《宋史·胡安国传》后载:“三子,寅、宏、宁”所得。胡寅并非安国亲生,大概《建宁府志》认为除胡寅外,按《宋史》所记顺序,胡宏应该是长子。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笔者臆断,真正原因不得而知。胡宏为安国仲子这一说法大约也依据《宋史·胡安国传》后三兄弟的排列顺序,但这样认为胡宏是“安国仲子”并不严谨,且此说尚无他证。譬如,《宋史·范仲淹传》后附其四子传,所列顺序为:纯祐、纯礼、纯粹、纯仁,事实上纯仁排行第二。同理以推,仅凭此条就认定胡宏是安国仲子未免牵强。而胡宏为安国季子这一说法主要是根据其兄胡寅《斐然集·先公行状》所记:“子三人:长寅,左奉議郎……次宁,右乘务郎……季宏,右乘务郎”[6]525。《斐然集·申尚书省议服状》中也言:“二弟宁、宏及三兄之子见任建州教授……”[6]461。书中这样直言胡宁是二弟、胡宏是季弟的话语还有很多。胡寅是胡宏和胡宁之兄,其言应当最为可信。综上可以得出结论:胡宏是安国季子。目前学界也多采此说。

胡宏自幼聪慧,15岁便撰有《论语说》,并编写《程氏雅言》为之作序。而这离不开安国对他的培养。史载胡宏幼闻过庭之训,有游学四方、访求历史名公遗迹之志。有鉴于此,安国将其所著《资治通鉴举要补遗》授之以宏,宏颇感兴趣,为其日后的治史工作及撰写《皇王大纪》一书奠定了基础。受其父影响,胡宏十分崇奉二程洛学,他曾遗憾地说:“予小子恨生之晚,不得供洒扫于先生之门,”[2]158及冠后入太学师事程门高足杨时。简肃胡籍溪、侍郎李椿、文清曾茶山、彪虎臣都曾是胡宏的学友。靖康元年,河南门人侯仲良避乱于荆门,胡宏与其弟胡宁得与之游,议论圣学。胡文定对于侯仲良的人品和学识十分钦佩,认为他安贫乐道,坚守自我,讲经论术,则通贯不穷;商榷时事,则纤微皆察。因遣子从游。

胡宏身处两宋之际,自感生不逢时,“……不幸戎马生于中原,此怀不得伸久矣”[2]190。胡宏虽置身朝堂之外,却心忧国事,以光复道学为己任,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在给谈子立的信中写道:“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图当以死自担”[2]147。绍兴间,他上书宋高宗,斥责“上以利势诱下,下以智术干上,犯法者不必诛,乱政者不必退”的社会现状,要求接回徽、钦二圣,反对投降,主张积极抗敌,并指出高宗皇帝应学习圣人,否则天人之理将灭,大乱将至矣。他以安史之乱作为前车之鉴,提醒高宗整饬三纲、恢复朝廷秩序。《胡宏集·中兴业》全面记述了胡宏给朝廷所提的易俗、官贤、屯田、练兵、定计、知人、罢监司、整师旅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可以看出,胡宏身处朝堂之外却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然而,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朝堂奸佞当权的现状让胡宏彻底心寒,这为他的辞官归隐埋下伏笔。

而胡氏一家迁居湖南碧泉可以说是胡宏人生中的转折点。自此,胡宏潜心办学、不问世事。他深感世風日下,圣人之学几绝,于是决定创办碧泉书院。碧泉书院“南连恒岳,北望洞庭。居当湘、楚之中,独占溪山之胜”[2]20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胡宏看到了希望,他遂觉伊、洛之学可振,洙、泗之风可回。著名理学家张栻、彪居正都曾在此获教于胡宏。张栻在《南轩集》中回忆:“始时闻五峰胡先生之名,见其话言而心服之,时时以书质疑求益。卒已之岁,方获拜之于文定公书堂”[7]。张栻应该是胡宏最得意的弟子,他在给张栻的信中赞其资禀颖异,并预言:“敬夫猛勇精进,诸人有未到处,他日当自见”[2]134。可见,胡宏对张栻的才华非常欣赏。

胡宏治学造诣极高,尤其表现在理学和史学上。因此,他在其学术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知言》和《皇王大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著作。《知言》是胡宏理学思想的代表作。此书以二程的伊洛之学为基础,糅合了以思孟学派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内容涵盖哲学、教育、伦理、修身等诸多方面,被伊洛学者奉为经典。吴儆在《题五峰先生知言》卷末写道:“五峰先生《知言》一书,传于世,实甚久。凡后学之自伊洛者皆知,敬言服行,如洙泗之有孔氏”[2]339。可见,《知言》一书在当时已被奉为理学圭臬。其另一部名著《皇王大纪》是胡宏在史学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凡八十卷,以编年为体,记述了自盘古迄周末的帝王事迹,以事件为体展开叙述,体例与袁枢的纪事本末体略同。目前,学界对此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待商榷。元许有壬在《五峰文集后序》中写道:“其设施著于《皇王大纪》,而礼乐政刑之用无不该”[2]346。《皇王大纪》对先秦史事的阐述,以及对其中部分内容的考证和品评,都为我们理解先秦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思路。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四库全书》认为较《路史》而言,其可信度更高(4)。

关于后人对胡宏在史学和理学方面的评价,散见于各类史料。全祖望《宋元学案·五峰学案叙录》赞曰:“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1]1366。胡宏研习理学,见解精辟,态度端正,深得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的追捧。陈亮曾赞胡宏作文章,“辩析精微,力扶正道,惓惓斯世,如有隐忧,发愤至于忘食,而出处之义终不苟,可为自尽于仁者矣”[2]344。朱栻也对胡宏的才华予以肯定,认为他在安国诸子中伟抱卓识,独一无二,其学术亦最优也。胡宏谨遵胡氏家风,不与奸臣为伍,黄宗羲子黄百家赞其“真孝子慈孙,克盖前人之愆者也。其志昭然,千古若见焉”[8]。这些评价无不表明,胡宏已经成为后世治学做人的典范。

综上所述,敦学尚贤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后世子弟的治学态度和处事方式,它潜移默化于人的一生,胡宏一族便是代表。无论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还是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都是胡氏家族自上而下、代代传承良好家风的体现。而对胡宏家世的研究,不仅仅是在整理考订胡氏五位名家的学术史,更为重要的,是将其宗族放在中国古代社会和国家层面分析。名儒宗族不但可以使自己家族和学派光耀,且能使后世无数崇学之人为之追随、奋斗。这也可以很好地折射儒学的经世目的和治学思想。家世的生生不息,家风的薪火相传,二者相互辉映,从而回归儒学终极的人文关怀。附简略胡宏家世谱系(5):

[注释]

(1)《宋元学案·武夷学案》记:“(胡安国)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实历仕之日不及六载”.

(2)一说为朱熹所作.

(3)邓庆平《胡宏卒年辩证》(《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对胡宏的卒年进行了考辨.文章根据朱熹《跋胡五峰诗》中的“明年,胡子卒”和胡宏与张栻的相识时间,并参考《宋元学案》,结合《皇王大纪》的成书时间,推算出胡宏卒年应为绍兴三十二年(1162),笔者认为邓先生的推断是比较正确的.

(4)文渊阁《四库全书·皇王大纪序》:“……至其采摭浩繁,虽不免小有出入,较之罗泌《路史》则切实多矣”.

(5)此处只简要列出胡宏上三代的谱系,胡宪之父还有待考辨;每一辈并未按长幼排列.

[参考文献]

[1][清]黄宗羲.全祖望补修.梁运华,陈金生校.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宋]胡宏.吴仁华点校.胡宏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4][清]朱彝尊.经义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宋]胡寅.斐然集·崇正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9.

[7][宋]张栻.南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影印本,1987.

[8][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责任编辑]李献英

猜你喜欢

家世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海岳圆》作者宫敬轩家世生平考
北魏寇猛家世生平考释——以墓志和本传为中心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客家研究第一人徐旭曾家世研究
王欣夫先生的家世与吴中学术传统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