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生长状况调查及评价指标探讨

2017-05-30张俊涛陈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古树

张俊涛 陈莹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状况,探讨适合古樟树的健康评价关键指标。[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树名木中古樟树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龄、生长状况、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树龄集中在100~249 a,总体生长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普遍存在树枝切口、树洞腐烂、树干或(及)树枝倾斜和附生植物栖居的现象;胸径、株高与树龄存在正相关性,随着树龄的增加,胸径增幅明显,而株高增幅较小;切口和树洞会对古樟树生长产生一定影响;树干或(及)树枝倾斜,遇到强风存在安全隐患;附生植物对古樟树生长影响较小;从生长环境来看,工程建设、树池面积较小和周边铺装硬化不利于古樟树的生长。[结论]为科学评价古樟树健康状况,建议从生长位置、生长指标、树冠情况、树干情况、地面情况五大方面选取古樟树健康评价关键指标,以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古树;生长状况;评价指标;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S79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17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status and select some of these parameters to work as key index to evaluate the health of Cinnamomum camphora located in the urban zone of Guangzhou. [Method] Chosing the ancient Cinnamomum camphora trees as research object to record and analyze their age, growth state, appearance and growth environment by onsite investigation method. [Result] The age of the ancient Cinnamomum camphora trees located in the urban zone of Guangzhou range from 100 to 249 a, their growth state was located at middle level. The rot of branch incision and tree holes, the tilt of trunk or branch and epiphytes were generally observed.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CD (crown diameter)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ge of trees. As the increasing of age, the growing of DBH was obvious, but the height of tree increases slowly. Branch incision and tree holes impair the growth of tree; the tilt of trunk and branch decreases the resistance against to wind and also cause security problem; epiphytes causes relative lower influence on trees. Additionally, artificial activities lik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pace occupation and hardening of the road also do harm to the growth of Cinnamomum camphora. [Conclusion] The location, growth state, condition of CD, trunk and landscape were recommended as the main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health of ancient Cinnamomum camphora,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can be mentioned out depending on these findings.

Key wordsAncient tree;Growth state;Evaluation index;Protection suggestions

广州市古树资源丰富,树种类型多样化。据以往广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统计[1-3],数量排名前5位的树种分别是细叶榕、荔枝、大叶榕、樟树和木棉,樟树已成为广州市古树资源中的重要树种。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树种,也是广州古树常见树种。近几年调查发现,古樟树树体出现大量枯枝、生长势衰弱等现象。为全面掌握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樟树的生长状况,更好地开展古樟树保护工作,笔者在对其进行逐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株古樟树的树龄、生长状况、外貌特征及生长环境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生长势等类划分,初步探讨了古樟树健康评价关键指标的选取,旨在为构建古樟树的健康评价体系提供基礎数据。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荔湾区、越秀区、海

珠区、天河区、黄埔区和白云区)为研究范围。广州市位于113°07′ E,23°30′ N,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 ℃,年平均日照时数1 945.3 h,年平均降雨量1 714 mm[4]。

1.2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树名木中的古樟树。

1.3研究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统计每株古樟树树龄信息;测量记录每株古樟树的株高、胸径、冠幅等指标;采用目测法,调查记录每株古樟树树冠稀疏比例、枯枝发生位置及发生比例、树干情况、附生植物覆盖率、生长位置、树池大小、树池周边铺设情况等;参考《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DBJ 440100/T 141—2012)[5],利用树冠判定古树名木生长势等方法[6-8],分4个等类来描述古樟树的生长势状况:Ⅰ类为“优”、Ⅱ类为“中”、Ⅲ类为“差”、Ⅳ类为“濒危”,并按此等类对古樟树样本进行评判,统计不同等类植株数量(表1)。

2结果与分析

2.1树龄

根据2014年广州市古树名木健康调查结果统计得出,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树名木共计822株,其中古樟树86株,占总数的10.46%(表2)。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樟树的树龄为117~417 a,以50年为区段对古樟树数量进行统计,各区段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3。

2.2生长指标

2.2.1

生长势。生长势能较好地反映树木的生长状况,表现在树冠的整齐度、枝叶的繁茂程度等方面[9]。调查发现(表4):86株古樟树中有56株生长势等类处于Ⅱ类水平,占总株数的65.11%。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樟树中,古樟树树龄集中在100~249 a,共计55株;250 a以上的古樟树仅有11株。250 a以上高龄区段的古樟树样本数量少,因此将250 a以上的古树归为1个区段进行生长势等类分析。100~149年树龄的古樟树50.0%处于Ⅰ类水平;44.5%处于Ⅱ类水平,5.5%处于Ⅲ类水平,150~199年树龄的古樟树67.6%处于Ⅱ类水平,29.7%处于Ⅲ类水平,2.7%处于Ⅳ类水平;200~249 a树龄的古樟树15%处于Ⅰ类水平,85%处于Ⅱ类水平;250~449 a树龄的古樟树9.1%处于Ⅰ类水平,54.5%处于Ⅱ类水平,27.3%处于Ⅲ类水平,9.1%处于Ⅳ类水平。虽然随着树龄的增大,树木的生理机能下降,逐渐衰老,但调查发现,各树龄区段中均有不同生长势等类的古樟树,表明只要措施得当、保护到位,古树仍可以保持良好的生理代谢能力和生长势。

2.2.2

胸径、株高、冠幅。胸径、株高和冠幅是反映树木生长的第一手资料[10]及树木生长情况的重要变量[11]。由表5可知,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的胸径、株高和冠幅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大,最小胸径和最小株高均出现在100~149 a,最大胸径和最大株高均出现在最高树龄段(250~449 a);而古樟树的冠幅与树龄、生长势之间无呈现规律性,可能与古樟树生长环境及日常养护过程中的修剪有关。

2.3外观特征

实地调查(表6)发现,古樟树普遍存在断枝切口,占总株数的65.12%;部分树枝切口出现树洞;从树干或(及)树枝倾斜情况来看,有34株古樟树树干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有3株古樟树树冠偏冠;79.07%的古樟树被水龙骨科石韦属的石韦(Pyrrosia lingua)附生,被附生的古樟树主要位于荔湾区沙面地区,这种附生高发情况应该与沙面附近水系发达及长期处于湿润环境有关[12];此外,有1株古樟树

被小葉榕气生根发达的桑可榕属植物寄生,情况严重,对古树生长极其不利。

2.4生长环境

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古樟树集中生长在路边和河涌边,79.07%的古樟树生长在该类位置;其次生长在小区绿化带(7株)和人行道绿化带(6株);另有3株生长在公园中、2株古樟树生长房屋与房屋之间的空位处。由表7可知,公园或花园中的3株古樟树全部为Ⅰ类生长势;小区绿化带中的7株古樟树中有4株为Ⅰ类生长势,3株为Ⅱ类生长势;Ⅲ、Ⅳ类生长势的古樟树则主要集中在路边树穴、路边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等位置。这说明古樟树位置对其生长情况有影响,生长空间越充足,越有利于古樟树的生长。

由表8可知,广州中心城区古樟树的树池有59.30%小于9 m2,有86.05%的树池四周铺设水泥;Ⅰ类生长势的13株古樟树中有8株的树池为A类、有3株树池为B类;Ⅱ类生长势的56株古樟树中有51株树池四周铺设水泥,Ⅲ类生长势的15株古樟树树池四周铺设全为水泥,Ⅳ类生长势的2株古樟树树池四周铺设全为水泥。说明树池面积充足有利于古樟树生长,而树池周边铺设水泥不利于古樟树生长。

3结论

3.1古樟树树龄集中在100~249 a,总体生长状况处于中等水平

广州市中心城区前5批古树名木中,古樟树占10%以上,树龄集中在100~249 a,生长势多处于中等水平,且不同年龄段均存在生长势差的古樟树。

3.2古樟树普遍存在树枝切口、树洞腐烂、树干或(及)树枝倾斜和寄生或(及)附生植物栖居的现象

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近40%呈不同程度倾斜,台风和古树修剪造成的切口未能及时得到专业处理,逐渐形成的树洞若遇到外力,极易出现树倒、干折、枝折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广州市中心城区内的古樟树近80%栖居附生植物,附生植物大多是贴生石韦,有个别寄生桑。贴生石韦属于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喜高湿。有研究表明[12],寄居植物(外来植物)与被寄居古树(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表现为偏利共生、互利共生和寄生。调查发现,不同生长势等类的古樟树上都有贴生石韦栖居,尤其是生长位置在河涌边、沙面的古樟树栖居贴生石韦且数量较多,但贴生石韦只是利用古樟树拓展其生长空间,未对古樟树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然而,寄生桑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大量抢夺和消耗古树的养分,容易造成绞杀现象,对古樟树的生长不利,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古树死亡。

3.3古樟树生长状况受其生长环境影响较大

古樟树的生长位置、树池大小及树池四周铺设情况会影响其根系生长,而根系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因此根系生长情况直接关系树体的生长势。城市建设(如城区改造、道路修建、管网铺设)缺乏对树木根系分布的了解[13],损伤根系和树干,保留较小的树池,根系生长受限[14],再加上树池周边用水泥等材料铺装导致地面硬化,影响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气体交换,使得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极差,使得根系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15-16],严重影响古樟树的生长状况。

4讨论

目前,我国古树健康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指标的选择仍在探索之中。Bakken[17]从树木位置、根区、树干、枝条四大类共85个指标研究了树木生活状况;千庆兰[18]根据树形、枝条枯萎状况、着生部位的枝叶密度、新梢生长、叶形叶色来评判树木活力度;杨义波[19]根据植株是否枯死、叶色状况、枯枝数、树冠饱满度、树干空心状况、病虫害状况等方面对园林树木进行健康评价;赵娟等[20]根据土壤性质、植物营养元素来研究古侧柏生长状况;刘瑜等[8]研究提出,应综合考虑古树的生长状况、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病虫害状况、树干内部腐朽状况、根部生长状况、土壤性质及环境因子等指标,对古树的健康状况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然而,综合全部的指标判断古树的健康状况,虽然考虑全面,但是对评价者要求较高,而且难以快速做出判断。因此,确定影响古树生长的关键指标,快速评价古树生长健康状况,对于古树健康调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议在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古樟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从生长位置、生长指标、树冠情况、树干情况、地面情况五大方面作为评价古樟树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为构建古樟树生长健康状况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乔松,阮琳,杨伟儿,等.广州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J].广东园林,2002(2):14-20.

[2] 杨伟儿,贺漫媚,张乔松,等.广州市第四批古树名木树龄鉴定[J].广东园林,2003(3):23-26.

[3] 叶广荣,胡彦辉,蒋爱琼,等.广州市第五批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树龄鉴定[J].广东园林,2008(4):34-36.

[4] 胡月玲,郑淑颖,管东生,等.广州城市古树名木的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43-45.

[5] 徐志平,夏聪,叶广荣,等.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DBJ 440100/T 141—2012[S].广州: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

[6] 孙丰军,米锋,吴卫红,等.北京地区林木损失额的价值计量研究:有关古树名木生长势系数确定方法的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5):45-48.

[7] 郄光发,彭镇华,王成.北京城区银杏行道树生长现状与健康状况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4):511-516.

[8] 刘瑜,徐程扬.古树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1):37-42.

[9] 施海,彭华,郑波,等.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0] 韦雪花,王佳,冯仲科.北京市13个常见树种胸径估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5):56-63.

[11] 卢妮妮,王新杰,张鹏,等.不同林龄杉木胸径树高与冠幅的通径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4):12-16.

[12] 覃勇荣,刘旭辉,蓝崇钰.桂西北岩溶地区古树寄居植物的调查研究:以广西河池地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151-158.

[13] 赖娜娜,袁承江,唐硕,等.应用探地雷达探测古树根系分布[J].东北林业大學学报,2011,39(11):124-126.

[14] 胡坚强,夏有根,梅艳,等.古树名木研究概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51-154.

[15] 汤珧华,程敏.透气砖对古树复壮作用的探索[J].中国林学院学报,2004,24(5):120-123.

[16] 陈养飞,刘汝明.硬化地面对古树生长影响的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83,189.

[17] BAKKEN S R.Tree hazard control program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Califormia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R].Sacramento,CA,USA,1986.

[18] 千庆兰.运用树木活力度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探:以吉林市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18(1):105-108.

[19] 杨义波.街路园林树木健康状况与园林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J].林业科技,2006,31(4):64-65.

[20] 赵娟,杨军,赖娜娜,等.古侧柏林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与树势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3):9-13.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古树
我省6 株古树、4 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古树移栽方案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