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各地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与比较研究

2017-05-30周家福翁鸣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3期

周家福 翁鸣

【摘 要】文章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上的索洛余值法,利用广西14个地市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这些地市各年的要素投入弹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测算的基础上对科技进步促进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的状况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广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Cobb-Douglas;生产函数;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3-0001-03

科技进步是决定一个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高度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评价创新型国家(地区或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进步对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合理地测定广西区内各地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其进行持续监测和纵、横向比较,这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广西区内各地市科技进步水平、发展趋势和潜力,并发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对策。也就是说,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对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正因如此,研究者开展了诸多方面的工作,形成不少成果[1-14],但针对广西各地市的成果尚未出现。今后一段时期是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兴桂、缩小广西与发达省区差距,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对广西各地市的科技進步贡献率进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各地市乃至全区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对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目标,发挥科技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广西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将利用广西14个地市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各地市各年的要素投入弹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1 广西各地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型与说明

1.1 模型建立

综合国内外的计量方法和前人的期刊文献后,考虑到我国的统计体系,包括数据的采集口径,公布的数据指标及统计手段,以及在本文研究前期所进行的大量试算及对试算结果的分析,本文最后确定根据199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联合颁布的计科技1992〔2525〕号文件推荐的方法,选择C-D生产函数法基础上的索罗余值法。

选择该方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该方法是权威经济学家多年的潜心研究结果,并且由于它具有科学性、简便性的特点,使得该方法多年来一直备受经济学界的推广和应用,甚至应用于各国政府的相关统计中。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且研究成果也与事实情况大体相符,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更可靠。②该方法是199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统计局联合颁布的文件中推荐的方法,可见在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的研究中,该方法不仅科学合理,而且适合中国国情。③该方法所包含的各项要素指标选取,符合我国统计情况。

1.2 指标度量及数据描述

在测算14个地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时,总产出Y用各市2003—2010年各年的GDP来衡量,并处理为2003年的不变价格。劳动投入L用年底就业人员来表示。在衡量资本投入K时,初始年份(2003年)的资本存量采用同前文一致的处理办法,即用初始年份的GDP的2.58倍来近似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也分别用各市的GDP平减指数(2003年=100)来代替。折旧率也为9.6%;当年投资中,由于缺乏各地市当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故选用当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代替,这将造成估算结果的不准确,下文中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14个地市的相关指标值均来源于各年广西统计年鉴。

2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比较分析

本文关注的是各地市的资本弹性,并依此测算出各地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因此选择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来对参数进行估计。各地市资本弹性的估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到,各地市资本弹性的估计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调整后为0.996,DW统计量也显示不存在自相关,说明模型拟合的效果很好。

各地市的资本弹性中,除了百色、贺州、河池三地以外,其余各地的资本弹性均大于0.5,而前文测算的广西的资本弹性为0.38,由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出来的各地市资本弹性与广西全区的相差甚远。对比模型估计的数据差异,可以认为其原因如下:在应用时间序列测算南宁市和广西资本弹性时,当年投资是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衡量的,而在测算各地市资本弹性时,当年投资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部分地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不全)。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为合适的衡量当年投资的指标。比较分析广西统计年鉴2个指标数据发现,虽然早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相差不大,但近年以来,后者要明显大于前者。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利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代替当年投资来估算各地市资本弹性存在较大的误差,应该进行调整。

在利用1978—2010年时间序列测算南宁市资本弹性时,2003年之后的当年投资是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代表指标,而2003年之前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来代替。由于早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相差不大,故认为测算出来的南宁市资本弹性为0.34较为合理。因此,本文以根据时间序列测算出来的南宁市资本弹性(0.34)与根据面板数据估算出来的南宁市资本弹性(0.50)的比值作为固定比例对广西各地市的资本弹性进行调整,调整固定比例为0.34/0.5=0.68。由此,得到广西各地市2003—2010年的資本弹性(见表2)。

把调整后的各地市资本弹性与劳动弹性的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各年各地市科技进步率a、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等各项数值。

表3中的数据表明,2003—2010年,北海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桂林市其次,而南宁市位居第三(北海市在2004年与200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甚至超过了100%,北海市在这2年由于劳动力流动等原因导致了就业人员的大幅减少,而资本的增长有限,但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上,在劳动投入下降而资本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维持了高速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功不可没)。梧州、河池、来宾等市出现的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情况,同北海市类似。

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其科技进步贡献率处在较为领先的位置,但也应该看到,在样本期内,与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一样,南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逐年递减的,说明南宁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科技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地位正逐渐削弱,这将导致南宁市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质量的下降,相关部门应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措施挽回科技进步贡献率下降的局面。

柳州市为广西经济总量前三甲的城市之一,科技进步贡献率无论是整体上还是“十一五”期间都未能领先而处在中下水平。柳州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其调整后的资本弹性为0.48,在所有地市中是最高的,说明柳州市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多地依赖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该将更多的关注投入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中,加快科技进步速度,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

部分地市(如梧州、百色、贺州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波动较大,某些年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甚至降为负值,这无一例外都是就业人员的波动引起的。例如,梧州在2006年就业人员增长了23.9%,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就业市场,在经济总体资本存量正常增长的情况下,新入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必然低于其他现有劳动者的产出。这就造成大量的新入劳动力不能带来同比例的产出增长,必然会造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放慢,甚至负增长,进而带来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下降。

3 政策建议

从本文研究获得的结论来看,提高广西各地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始终把科技摆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来带动产业发展,突破新的发展阶段遇到的各种瓶颈,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持续抓好“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有色金属、桑蚕、食品等产业由单纯销售初级原料向发展高端加工产品转化,积极开发形成新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避免政府对应由市场调节的科技活动的过多干预,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以科研成果权益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法规,改进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技术创新收益分配制度,促进科技人员通过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充分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进一步调整科技投融资结构,积极鼓励、引导全社會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尽快形成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有效地吸纳各种資金服务科技事业发展。

四是要抓好自主创新,提升区域核心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完善知识、技术、中介服务“三位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既紧紧依靠广西自身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路,又积极引入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有效地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助力自身发展。立足广西,以科技合作为支点撬动整个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大发展。

五是要完善全区科技布局,提升基层科技基础能力。以南宁、柳州、桂林等科技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市为源点,拓宽科技辐射面,建立高效的科技帮扶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提升其他地市的科技能力,增强其发展后劲,实现区内各地市的均衡发展。此外,要改善基层科技条件,培训基层科技工作人员,使科技工作真正渗透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第一线。

参 考 文 献

[1]陈挺,陈建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度及原因分析——基于CD生产函数[J].经济数学,2013(3):

46-50.

[2]王利政,高昌林,朱迎春,等.引入无形资本因素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

39-43.

[3]吴建宁,王选华.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一种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8):10-17.

[4]朱帆,余成群,董冠鹏.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预测:1990—2015[J].中国科技论坛,2011(4):

91-96,113.

[5]李兰兰,诸克军,郭海湘.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55-61.

[6]杨少华,郑伟.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1(8):22-24.

[责任编辑:邓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