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对失眠患者PQSI及ESS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7-05-30王澍欣侯乐李均平

世界中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失眠耳穴

王澍欣 侯乐 李均平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耳穴贴压、双侧耳穴贴压与常规針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耳穴贴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穴贴压组(单侧耳压组)、双侧耳穴贴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耳穴贴压组均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单侧耳压组左右耳交替贴压,每侧3 d。双侧耳压组双耳均取上述耳穴,连续贴压6 d,休息1 d。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安眠、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为主穴行常规针刺,5次/周。3种疗法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变化情况。结果:3组均能明显降低PSQI及ESS量表得分(P<0.01),但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压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双侧耳压、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优于双侧耳压组及常规针刺组。

关键词 失眠;耳针疗法;耳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n insomnia among the intervention of one side ear-embeding therapy,two side ear-embeding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s and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ar-embeding therapy.Methods:Sixty cases of insomn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ne side ear-embeding group(20 cases),a two side ear-embeding group(20 cases)and a regular acupuncture group(20 cases).In the ear-embeding group,Shenmen,Jiaogan,Pizhixia,Xin were selected with ear-embeding.One side ear-embeding group was treated by two ears alternately and each ear was treated 3 days.Two side ear-embeding group was treated by both two ears for 6 days and rested 1 day.In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group,Baihui,Anmian,Shenmai,Zhaohai,Shenmen,Sanyinjiao as main point were punctured withweek,4 weeks made one session.The scores of PSQI and 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in three groups.Results:PSQI and ESS scores were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in every group(both P<0.01),and three group had the same efficacy(P>0.05).Conclusion:The one side ear-embeding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achieves the same efficacy as the two side ear-embeding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The operability,safety and patient compliance of one side ear-embeding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wo side ear-embeding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Key Words Insomnia;Auricular Acupuncture;Ear point;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06.054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失眠症的患病率达10%~20%[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口服镇静安眠药。其短期疗效佳,但长期使用易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停药后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既安全又确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我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耳针技术”的协作组成员单位,耳针疗法治疗失眠症以其简、便、效、廉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为验证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笔者采用单侧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并与双侧耳穴贴压和常规针刺法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失眠患者均来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选用随机数字表法[2],按1∶1∶1比例平均分配到单侧耳压组、双侧耳压组、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其中双侧耳压组有3例退出试验。各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医第三版》(CCMD-3)[3]、《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4]及2006年《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5]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而制定。根据病程分类: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寐》[6]制定。a.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4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b.常伴头昏头痛、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心悸健忘、多梦等;c.经各系统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3 纳入标准 1)年龄20~75岁;2)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亚急性和慢性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及抑郁症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患有严重脑、心、肝、肾脏疾患者;3)病程小于4周者;4)孕期及哺乳期妇女;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单侧耳压组 1)取穴: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7],神门、交感、皮质下、心。2)操作:先使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耳廓,然后将一颗王不留行籽贴于5 mm×5 mm医用胶布上,贴于上述耳穴处,每穴按揉1~2 min,力度以患者有胀痛感但能忍受为度。并嘱患者自行按压3次/d,1~2 min/次。每3 d左右耳轮换1次。4周为1个疗程。

1.5.2 双侧耳压组 取穴和操作方法同单侧耳压组。每次双耳同时进行耳穴贴压,贴压6 d/周,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

1.5.3 常规针刺组 1)取穴: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7]。主穴:百会、安眠、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心脾两虚配足三里、心俞、脾俞;肝火扰心配侠溪、行间、风池;脾胃不和配中脘、足三里、丰隆;心胆气虚配胆俞、心俞;心肾不交配太溪、肾俞、心俞。2)操作:使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穴位局部后,选用0.30 mm×25 mm或0.32 mm×40 mm毫针,各穴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针刺得气后,施以补虚泻实,留针30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PSQI评分[8]:选取量表中所含7个方面指标除“安眠药物”眠本研究参与者均不使用安眠药物)外的另外6项,于治疗前、后各评分1次,比较治疗前后总分及相关因子评分的差异。PSQI总评分及其相关因子积分越高,说明其睡眠情况越差。2)ESS[8]:于治疗前、后各评分1次,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异。总分0~24分。ESS得分越高,嗜睡程度越严重。

1.7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如符合正态分布,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资料比较秩和检验;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PSQI评分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3组治疗后评分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ESS评分治疗前后經配对t检验,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3组治疗后评分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安全性观察 在研究期间,单侧耳压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双侧耳压组有1例患者因胶布过敏,经对症处理后,仍无法继续研究而退出试验。1例患者因贴胶布处瘙痒,经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外擦后可消失,但患者要求退出试验。1例患者因双耳同时贴压时,针感明显,穴区局部胀痛伴发热,无法耐受而退出试验。常规针刺组有2例出现穴区周围轻微血肿,无特殊处理,均未因此而退出研究。

3 讨论

耳针疗法是指通过耳廓诊断、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耳与经络关系非常密切,早在《灵枢·口问》中就有相应的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9]。《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9]。可见,耳可反映整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刺激耳穴可调节相关经络之功能。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各个部分均能表达为人体整体,整体疾患也可以反应到人体局部。耳作为一个局部器官,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因此耳穴(耳内的阳性反应点)可以治疗和反应体内的某些疾病。通过刺激相应耳穴,能起调节阴阳,疏通經络,调和脏腑之功。本研究耳穴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神门为镇静安神之要穴;交感、皮质下可调节人体大脑皮质的抑制与兴奋,从而调节阴阳;失眠病位在心,取之可宁心安神;四穴共为治疗失眠的要穴。王不留行籽具有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之功,使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可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睡眠[9]。业已证明,针刺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状有较好的疗效[9-11]。耳穴贴压法是耳针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多采取单耳贴压,左右两耳交替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部份患者要求双耳同时贴压以增强疗效。迄今为止,尚未有评价双侧耳穴贴压安全性及疗效性的报道。因此,笔者设计了本次实验方案,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进行治疗,通过临床上广泛使用的PQSI及ESS量表对其疗效进行评价[12],并观察其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单侧耳压、双侧耳压及常规针刺对失眠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均能明显降低PSQI及ESS量表得分(P<0.01),但3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耳压组及常规针刺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双侧耳压组有3例退出试验。3种疗法比较,耳穴贴压法可使患者就诊时间及次数较常规针刺法明显减少,且其无创性更被很多惧怕针刺的患者所接受。双侧耳压组局部皮肤症状较单侧耳压组多。部分患者所贴压的耳穴局部有明显的酸、胀、痛及发热感。单侧耳压组可嘱患者睡眠时卧于无耳压侧,而双侧耳压组有1名患者因双耳贴压穴区胀痛伴发热,无法耐受,退出试验。这说明单侧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双侧耳穴贴压、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均优于双侧耳穴贴压组及常规针刺组[13-14]。

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仅采用了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未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行相关研究,也未能使用多导睡眠图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行客观的评价,没有对患者进行随访。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以期为耳压治疗失眠提供更全面、客观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丁芬元,刘西俊,何孝海.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6):85-86.

[2]贺石林,王键,王净净.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4.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3-384.

[5]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7]王華,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8.

[8]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94-295.

[9]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清代京口文成堂墓刻宋本,2003:215-247.

[10]吴秀清,钟志聪,周敏,等.耳穴贴压法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4-26.

[11]吴志强,孟建国.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J].中国针灸,2012,32(5):430.

[12]陈秀华,李颖,奎瑜,等.飞针针刺为主治疗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2):97-100.

[13]任珊.针刺对失眠症患者PSQI量表影响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5):109-110.

[14]杨颐,王麟鹏,张蕾,等.失眠量表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针灸,2013,33(11):1039-1042.

(2016-05-25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猜你喜欢

失眠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