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作品《来香巴拉看太阳》的创作与演唱解析

2017-05-30徐丹丹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演唱技巧声乐教学

徐丹丹

摘 要: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是云南省知名作曲家周国庆老师独自作词、作曲及演唱的一首风格浓郁的藏族民歌,惟妙惟肖的将世外桃源香巴拉的迷人画卷展现眼前,作为一首风格性、艺术性较强的中高难度声乐作品,在艺术类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更是成为一首必修的曲目。本文主要从词曲特点、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方面综合论述,以此曲为代表重点研究演唱技巧在民族唱法的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来香巴拉看太阳》;演唱技巧;声乐教学;民族唱法

引言

21世纪初期,一曲《来香巴拉看太阳》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该曲是作曲家周国庆先生独自作词、作曲并亲自演唱的带有藏族民歌风的歌曲。它的魅力来源于歌曲的抒情与梦幻色彩,再加上词曲融合完美,让这首歌曲在发表了 16 年以来依然备受欢迎。2008 年,身为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的字舟云,在《电影评介》——音舞百家发表论文《对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解读》。文章从创作特征,歌曲理解与实践方面进行了阐述:它的创作特征体现为 1、抒情气质,2、梦幻色彩,3、词曲融合;在表现方式上用民族唱法来演绎会更具歌唱艺术的美感。2012 年张岚在《民族音乐》——发表了《看不够的人间仙境,走不完的世外桃源—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评析》,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来表达歌曲所展现的绝美意境。从诸多文章中不难发现,该作品有较大的艺术价值,本人在研究生期间也多次演唱过该作品,认为在歌曲特点,艺术表现等方面有自己独道的认识,故以“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演唱处理与情感分析”为题展开论述。

一、词曲作家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及歌曲的特点

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及歌曲的特点。

2000年以来,一曲《来香巴拉看太阳》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是青歌赛以及地方各级赛事演出脍炙人口的高难度作品,作曲家周国庆先生是21世纪初期涌现扎根于本土的优秀作曲家,1982年8月,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周国庆先生任职于云南省歌舞团,深深地扎根彩云之南,从此对西南边陲的这片疆土有着不解的情怀,同时也对彩云之南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深地眷恋。2000年,作曲家周国庆先生凭借对这片土地风土人情的热爱,独自作曲填词,更是亲自演唱了这首新时代创作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作品凭借独特的藏族民歌风以及与时俱进的现代感旋律响彻大江南北,被众多赛事和个人所传唱。“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其意为“极乐园”,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为时轮佛法的发源地;佛学界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也称“坛城”。今天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便是歌曲中所描绘的“香巴拉”。这首歌除了表现世外桃源香巴拉的自然风光,还唱到了藏族人民特有的弦子舞,酥油茶等人文景觀。让人眼前浮出一幅幅迷人的香巴拉自然与人文画卷。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是一首新时代的云南少数民族风格民歌,无论是在旋律的走向还是歌词的内容都还原了浓郁的藏族风格民歌的特点。歌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被歌唱者演唱出来的通俗的诗。歌词的语言层面通过对字词的斟酌、用韵、以及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打破人们常规的语言习惯、大量的使用诗句等语言来表达技巧,使歌词生动形象、精炼,并且还要具有音乐的美感。例如歌曲最开始的两句词:

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

神奇的美丽圣山,恋着太阳。

“海”、“天”、“山”、“阳”看似不押韵,却因韵母“a”被巧妙的连结在一起,有着特殊的韵脚,体现了婉约悠扬的意境和缠绵悱恻的情感。浓郁的藏族风味是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大气,悠扬婉转,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且十分动人,使一幕美丽、壮阔的草原自然景象展现在听众眼前。抒情性的旋律线条,表达出情感的变化,也使歌曲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使听众在一种听觉享受中就能对旋律产生深刻的记忆,并且置身其中,与演唱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心的安排,由远到近,由下到上,动静结合,让人在聆听之时就可以感受到仿佛置身其中,顿生神圣之感。“飞流”和“恋”虽是动词,在此处却有一种静态安详之美;“美丽”、“翠绿”、“幽远”、“慈祥”……由实景到虚境,这一系列的形容词无不显示着周先生对这幽远神奇秘境的热爱。

二、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

1.稳定的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歌唱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动力,它是根本,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好的呼吸支持,否则将无法歌唱。翻开我国许多民族声乐论著,就会发现有很多关于气息的论述。春秋时期《韩非子》一书提出:“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微者,及教。”唐代歌唱论著《乐府杂录》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臍间出,至喉及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

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从古至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的人都很重视呼吸。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气息对戏曲演唱或声乐演唱都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古代传统声乐理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在传统戏曲中就有气沉丹田、吸气、换气、偷气、取气、提气等等用气方法,不同的行当、角色唱腔上用气方法都会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任何门类的演唱艺术只要涉及用声就一定会谈到练气,因为“气为声之本”。声乐演唱的呼吸技巧是在持久而饱满的气息支持下进行声乐演唱,它是声乐演唱中最基本的技巧,“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意大利传统声乐教学就非常重视呼吸,普雷斯曼就讲到,呼吸错误会引发喉部紧张,导致嗓音失败;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也有许多关于歌唱呼吸的论述,如《乐府杂录》中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氮氢自脐间出”,《说鲜》中有“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这些声乐理论告诉我们,在声乐演唱中,应学会弱收、平收回收等收气技巧,会根据乐句的长短进行自然换气,乐句过长时应该用偷气、抢气的方法。演唱抒情悠扬的音乐时要用平缓舒畅的气息,演唱欢快的音乐要用饱满而有弹性的气息。二是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是声乐训练的重要环节,如果喉咙打不开就会出现声音摇晃、气息不流畅、容易疲劳等问题。声乐演唱中的打开喉咙就是按照瞌睡时“打哈欠”的喉结位置来发音,将喉咙两边的肌肉往下拉。但是我们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打开喉咙就是用舌根往下压喉咙,这样会使下巴与舌根僵硬,出现舌根音的弊病,从而会影响音质。三是运用共鸣。声乐演唱中发出的基音是细小的、微弱的,通过共鸣腔能扩大声音,使声音变得美妙动听。共鸣腔能够分为可变共鸣腔与固定共鸣腔,前者包括口腔、喉腔、鼻腔等可调节的部分,口、鼻、喉能通过肌肉扩张、收缩来调整腔体,增加共鸣;后者主要指胸腔、鼻腔、鼻腔上的各窦等固定的共鸣腔。

2.歌曲的音准节奏把控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条件。如果在一部音乐作品中音高和节奏是灵魂,那么,能否准确地再现音乐作品,塑造其生动的音乐形象,音准就是关键了。民族声乐作品音准不准会使旋律改变风格,和弦改变性质,调式调性紊乱,音乐表现面目全非而无法正确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在歌唱中的咬字和语言的咬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讲话,不会太多的去注意音色的好与坏,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声音、气息、音色、音乐等歌唱技术密切配合并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各大艺术专业院校会开设表演台词课程,就是为了科学的、系统的严格的训练发音咬字不清晰、不准确的学生。

中国的汉字非常复杂,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汉字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是由声母组成,字腹是由韵母组成,字尾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在民族声乐歌唱的训练中,吐字要求清晰,准确、稳定、放松,并富有丰富的表现力。字头要吐得准而快,字腹要有支点而且稳定,字尾要清晰而且明确。在出声时字头不能含糊不清,要用力把声母咬住、咬准,不要为了声音而放松字头,接下来要“引长”字腹,这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撑,位置的打开,最后收声归到韵母上。

3.声音发声的位置对音色的影响

我国现代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金氏教学法》中写道“情是一部作品的内涵,作品情感的完美展现需要声音技巧的支撑”。在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作品中,本人将从演唱者在演唱时音色的柔美,明亮,宽厚,有力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整首歌的声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2)音色要明亮且咬字清晰;虽然歌曲原本为美通歌曲,但是运用民通唱法会使歌曲得到一个完美的演绎与情感的升华。

(3)以情带声;作品主要表达对于彩云之南——香格里拉的热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不能一味去要求声音“大”而“亮”,反而要根据歌曲内容去调整声音,前面四句“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神奇的梅里圣山恋着太阳。那草地翠绿,那茶马古道悠远,那佛光慈祥”要带着叙述,描绘,诉说的口吻,要保持声音的柔美;演唱高潮部分带着赞美的口吻,声音铿锵有力,结实宽厚;最后再现段的时候再次调整音色,带着赞美,留恋的口吻,以明亮柔美的音色結束。

总的来说,演唱者想要感动他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声要靠情而发,加之自己良好的演唱技巧,以情带声,这样才能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

4.字正腔圆的重要作用

歌唱是一种情感艺术,而一首歌的歌词则是情感艺术的载体,是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这是歌唱艺术与其他音乐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歌唱不仅需要演唱者唱出乐曲的内在所包含的情感,也需要清楚的表达歌词所描述的内容,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有一个规范的咬字方法,让字与声的结合能够更清晰、更丰富、更完整的表达歌词情感,演唱者也只有做到演唱清晰准确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与情感交流。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在演唱任何声乐作品的时候都是十分重视咬字的问题的,所以要想成功完美的演唱一部声乐作品,完整的表达其声乐歌曲中的情感,歌唱者就必须懂得歌唱中咬字的艺术。以下本人从作品中选取代表性的两个字进行研究。《来香巴拉看太阳》中的开头部分“清澈的碧塔海”中的“清”字,在演唱時要首先找到“i”,松开牙关,也就是字头先唱“qi”,然后再归韵到“ing”,这样既能清楚地唱出字音,又能使“清”这个闭口音得到很好的处理。歌曲高潮部分“这就是香巴拉,香巴拉…..”连续高潮与高音进行,首先在演唱者不能有惧怕心里,心理因素对于歌唱者的演唱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的高音“拉”,我们要求半开牙关,不能因为它是开口高音而把牙关开到最大,这样使声音得不到完美的诠释,反而声音的位置会不够,从而影响音准与声音效果。半开牙关,则会使得“拉”这个字的咬字更加清晰,声音也更加集中。而歌曲结束部分“拉呀拉呀拉呀拉…呀 拉呀拉呀拉……”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要注意“拉”与“呀”的连接,在两字中间转换时,要求嘴唇不能“大动”,因为两个字都是开口音,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控制嘴型,这样才能控制住声音。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演唱者来说,字正腔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清晰、准确的吐字,同时又要不失掉浓郁的民族风格。

5.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歌唱的心理因素对声乐的学习与演唱起到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那么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唱实践的经验对歌唱者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次登台的演唱者经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心理紧张、忘词等,一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准备不充分,技术技能不过硬;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演唱实践经验。要学会调控歌唱的心理素质,就要加强演唱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歌唱者平时多积极参与舞台演出,积累一定的演唱经验,使己在演唱实践中增加自信,提高演唱水平。在艺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心理素质和演唱技巧辩证的关系,具有一定演唱技巧的人心理素质相对会好,而心理素质好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演唱技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中声乐演唱技巧和演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三、结论

《来香巴拉看太阳》是一首藏族风格特征的歌曲,通过对此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特点,演唱处理与表现三方面的分析,使演唱者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藏族人民生活的习惯和精神气质,同时也能够使听众更加清晰的联想到那种人间仙境,对香巴拉充满无限的向往。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演唱技巧声乐教学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