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探讨

2017-05-30王鸿儒

大东方 2017年9期
关键词:港口企业设备管理精细化管理

王鸿儒

摘要:港口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助推作用,成为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形势下,港口企业管理的固有问题日益明显,设备管理对解决日常问题起到了关键意义,也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港口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管理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港口企业运营效益。

关键词:港口企业;设备管理;精细化管理;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部分,对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港口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又是不得不正视的头等大事,直接影响着港口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港口企业设备的更新、设备技术水平的变化及装卸工艺的变更,设备不正常运转、机械故障及事故日益明显,加上设备逐步老化、产能制约加剧等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不利于港口企业的可持续运营。结合港口企业设备管理概况,利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创新设备维护及管理措施,从而实现运营设备的良好运转,具有重大的实际作用。

一、港口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维修保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目前,部分港口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大多采用五级检修制,通过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中修及大修等方法,综合处理所需维护的机械设备。由于不同检修级别存在差异,港口企业设备保养技术也会有所偏差,加上五级检修制所涉及的内容太过广泛,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弱化了设备管理措施的实用性。在日常管理中,受到各级检修制度的影响,具体检修项目较易存在重复现象,主要体现在各个系统及部件的检查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日常保养、一级保养虽是所有机械设备维修项口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一定执行强度,基本流于形式,存在机械带病作业现象,直接产生的保养效果不佳。

(2)大修制度与经营生产要求不符。首先,大修制度周期设置不合理。针对港口企业设备管理实际,确定大修制度的周期主要源自于机械设备总的运转时间、作业吨数等因素,较易受到不同作业方式、类型的影响。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面对不同的作业情况,大修过程所统计结果带来的差异性也较为突出,间接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保养管理效率。例如,若机械设备作业量相等、类型不同,大修制度规定的实际运转时间差则较大,主要体现在尚未完全划分机械设备的作业情况,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维修成本。

其次,大修制度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在港口设备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历经整个大修过程所耗费的时间需要维持在“大于20d,小于40d”范围内,一般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装卸收入水平、货场起重能力的变化。此外,受到拆装维修、构件老化等情况的影响,对设备机构状态及生产运营效率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港口的正常运营。

再者,设备管理人员过度依赖大修制度。在日常作业中,电缆电线老化、钢结构锈蚀、电机绝缘水平低等问题较明显,需要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而不是等到大修阶段再来处理,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港口设备管理作业的安全性,并且港口企业运营成本也会受到干扰。

二、港口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措施

(1)注重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清洁、紧固、润滑、调整、防腐等内容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作业,利用合理有效的维护方法,可有效延缓设备故障发生时间,并提升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具体内容如下:

日常管理。由于港口企业的特殊性,港口设备多处于露天环境,所有的设备故障与恶劣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日常管理及维护是机械设备所必须的基础工作,有效解决萌芽阶段的设备故障及突发问题,对缩减后续保养及大修工作任务量具有一定影响。为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强化电气系统、钢结构构件及传动机构等部件的检查效率,沿用传统方法(望、闻、听、摸)与现代方法(数据日志、技术探测),确定具体的维修部位,并做好记录与上报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的事前准备。

定期管理。定期管理是日常管理的后续阶段,也是值得注意的核心对象。当港口设备度过一定运转时间,清洗、检查、更换工作必不可少,通过实施一级维护(润滑与紧固)、二级维护(检查与调整)、三级维护(清洁、检查、调整与更换),提升定期管理的执行力度。

特殊管理。在港口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中,特殊管理是集中磨合期维护、停驶维护与封存维护的主要阶段,也是结合日常管理与定期管理的必要措施。针对特殊管理的内容,处于磨合期维护状态,以新设备或经过大修的设备为主,对此进行必要的管理与维护,使得缩减机械设备故障损失率;停驶维护阶段每周进行一次,集中清洁机械设备的外部部位,并在此每月尝试试运行发动机一次,实现设备的全面预防与监管;围绕长期不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封存维护,并以每半年为一周期,进而对此进行重新封存,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突出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港口企业设备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支持,而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也是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的关键所在。在港口设备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员承担着设备维护一体化职责,需要结合具体作业内容及监管方式,实行健康、节能、持久的维护与管理技术,起到提升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一是建立符合实际的人员管理体制。在日常管理中,以具体的港口设备精细化管理流程及规章为依据,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聘请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人员上岗,并定期组织相对应的人员管理培训课程,明细岗位职责及制度体系,继而推广必要的奖惩条例,加强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监管意识。

二是再现设备管理模拟场景。对于部分专业技术不过关、监管意识低下的管理人员而言,通过现在重现港口设备管理场景,模拟设备管理的注意事项,邀请管理人员判断场景中的操作失误点,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提高管理人员对设备维护的操作熟练程度。此外,场景重现也有助于直观呈现港口设备管理全过程,相比较简单培训内容更具视觉冲击,便于唤醒管理人员的工作使命感。

(3)探索设备维修管理新模式。首先,建立设备分级档案。结合港口企业设备管理问题,依据设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影响,建立港区设备分级档案,分批处理设备管理存在问题。例如,处于码头一线且无直接替换的设备,将其划分至重点设备级别,以门机、吸粮机等为代表,设置为“A类设备”;处于易发生故障且可直接替换的设备,将其划分至次要设备级别,典型代表以流动机械的平板车、吊机等为主,归类于“B类设备”;“C类设备”用于指代后方维修的辅助设备,属于非重点设备范畴。通过层层划分不同级别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的新模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管理故障率。

其次,建立分类维修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相对应的,分类维修围绕可靠性维修、事后维修分类执行的办法,保障A、B、C类设备的技术可靠性。例如,通过建立重点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达到缩短维修时间的目的,并建立应急处理与管理方案,涵盖了应急联动、相对动态(静态)点检等内容,实现全方位设备监控;B类设备、C类设备分别采用状态性维修、事后维修模式,具有降低维修成本、缩减过度维修的功效。

综上所述,设备精细化管理是港口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部分,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设备维护工作问题的良好药剂,具有不可忽略的代表性作用。在港口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面对维护保养制度、大修制度等实际问题,考虑日常管理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从操作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出发,为其提供合理的预防措施,起到强化管理效率的目的。此外,基于港口设备的故障及意外事故,管理人员需要联系自身所学专业,从容不迫地应对突发问题,维护自身及设备的安全,以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李金梅. 浅谈港口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55.

[2]洪贵斌. 港口企业设备管理创新[J]. 港口科技,2016,06:46-48.

[3]王红. 港口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对策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6,12:114-115.

[4]李建宏,李德仓,李泽艳. 浅谈钢铁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精细化管理模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41.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港口企业设备管理精细化管理
港口企业“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跨境融资途径
港口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港口物流供应链应急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