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2017-05-29刘国超刘柳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相关性脑梗死

刘国超+刘柳丹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 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 91例), 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及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 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及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 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 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 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 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梗死, 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脑梗死;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

脑梗死为临床中常见脑血管急危重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 脑梗死在临床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进展性脑梗死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呈进行加重, 至少持续6 h以上, 为脑梗死危象表现[2]。为探究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 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 91例)。患者入院后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 并根据影像学资料判定患者脑梗死部位;排除既往陈旧性脑梗死患者;排除早期影像学提示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排除本次研究所需资料不符合患者。A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63.9±6.2)岁;合并症:高血压22例, 糖尿病18例。B组中男58例, 女33例;年龄44~86岁, 平均年龄(63.6±7.5)岁;合并症:高血压71例, 糖尿病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患者在发病后6 h~7 d内, 经正规临床治疗后仍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症状, 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后较基线增加≥2分[3]。

1. 3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颅脑CT或MRI, 根据影像学资料对脑梗死进行诊断, 并对不同脑梗死部位进行划分。脑梗死不同部位影像学结果划分情况如下:①前动脉皮质分支及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供应区域梗死灶划分为皮质;②大脑穿动脉及中动脉供应区域梗死灶划分为放射冠;③前循环穿动脉供应区域梗死灶划分为基底节;④柱基底动脉供应区域梗死灶划分为后循环。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 分析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比较 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 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及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得出, 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 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 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中常见脑血管不良事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 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患者健康、生活、工作及学习均造成严重影响[4-9]。临床中在部分脑梗死患者过程中对病情控制不理想, 以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 表现为一直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症状加重, 临床成为进展性脑梗死[5, 10-12]。进展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 与治疗、脑梗死面积、侧支循环障碍、脑水肿程度及全身严重感染、水电解失衡等多因素均有相关性[6]。同时另有临床研究指出, 进展性脑梗死好发于长期吸烟男性老年患者, 其疾病加重及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可能与代谢障碍、血流动力学及脑梗死部位有相关性[7, 13-15]。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临床中早期识别并积极预防可扭转或延缓疾病发生发展, 改善患者临床预后[8]。本次研究分析不同脑梗死部位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临床相关性, 得出进展性脑梗死好发于皮质梗死灶, 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 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 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 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皮质梗死灶主要为前动脉皮质分支及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供应, 分析指出可能皮质区梗死后对患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加重, 同时梗死后引起炎症介质反应增加, 同时皮质区血供不易形成侧支循环而加重对患者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损伤, 增加进展性脑梗死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易发生进展性脑梗死, 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中针对不同脑梗死病灶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和预防, 可有效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赵良梅, 周长文, 周霞, 等. 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1(1):2.

[2] 张利斌, 何芸.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16, 22(9):1438-1441.

[3] 冯雪华, 严敏.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山东医药, 2014, 54(6):97-98.

[4] 徐浩, 洪冰, 梁海燕.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中國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4):44-46.

[5] 杨玉红, 张志民, 何大艳, 等. 初次发病的中青年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研究.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14):2186-2189.

[6] 胡连水, 王文浩, 林洪, 等. 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因素Logistic成因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 13(1):31-35.

[7] 董凤龙. 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5):1-3.

[8] 邱雷雨, 龚向阳. 脑梗塞高信号血管征与脑血管狭窄及Willis环完整性的相关研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 27(3): 153-156.

[9] 秦洁行, 苗玲.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5, 9(33):114-116.

[10] 刘柳, 何远宏, 晁志文.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荟萃, 2007, 22(9):629-630.

[11] 秦永福, 王雪芝.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0):80-81.

[12] 陈旭.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8):1294-1295.

[13] 胡会省, 杨冰.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1):194-195.

[14] 田锦勇, 王建怡, 李玫, 等. 进展性脑梗死的细胞因子研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3):65-66.

[15] 霍长禄. 进展性脑梗死的脑血管储备能力相关研究. 滨州医学院, 2011.

[收稿日期:2017-03-01]

猜你喜欢

相关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