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 以成良习

2017-05-26李榕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知行合一学习习惯

李榕霞

摘要: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农村小学生成长的环境着手,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生活习性,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体系,不断地推进落实并持之以恒,是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家长、学生、教师三位一体,共同转变学习观念,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學习氛围,身体力行地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到具体行动的落实,实现知行合一,以成良习,以育新人。

关键词:知行合一;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46-02

一、以家长为辅,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家庭开始

农村小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且他们家庭教育的观念往往不强,主要表现为: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家庭要做的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在受教育期间在学校认真学习就行了,出来工作就不用再学习了;有的家长则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大多没受过教育,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也过分溺爱。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他们的父母虽然没读过书,但是照样能谋生,所以学习与不学习没有差别。以上种种都是导致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若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先从家庭教育着手。

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要让家长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只是知识上的,更多的是源自生活的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父母本身的修养。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比如,即使工作再忙,父母也应该每天跟孩子保持一定的通话时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多询问他们在家完成作业和自觉学习的情况,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对其成长的关注。就儿童心理而言,孩子最渴望的是获得来自家长的关注和肯定,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他们的需求,同时也多鼓励孩子,表达出对其学习的期待。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和肯定往往能成为鼓励孩子去做成一件事最大的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转变其原有的教育观念,不再一味地将教育的重任放在教师和学校肩上,而是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求学氛围,让孩子能正确对待学习并认识到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养成在家也能主动学习的习惯。

1.以学生为本,转变学习的观念,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的物质资源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有限,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了解世界的途径不多,所见所闻也就局限于乡村周边,于是父母、教师和身边的同学便成了他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绝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习,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每天去学校坐着听教师讲一整天的课,也不懂为什么回到家还要做那么多作业,尤其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至少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并不会用到,因此学生大都会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帮助或者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转变其原有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对学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有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如数学可以用来计算,语文和英语则可以用来更好地与人沟通。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能让他们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来获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再者,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用功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同学比成绩,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业和生活,而不用像有些父母一样被迫谋生,使学生了解到掌握一门知识或一项技能是提升个人能力和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接受学习,然后主动学习,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好学乐学,知其所好而后引之。根据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许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想要学生专心听讲,就必须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最终形成学生喜欢听课,积极主动学习的局面。只有对学习有了一定兴趣的时候,学生才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爱上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教师为导,转变教育的观念,树立教师形象,以身作则

韩愈曾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这一观点印证了教师的形象价值,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教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常常是从模仿中进行学习的,且其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有一定威信的,因而教师的行为习惯也往往是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或者是这样做的。”可见,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自身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通过自身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树立教师的形象,然后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也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有自身魅力的语文教师自然能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营造出阅读的氛围。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总之,以教师为导,转变教育观念,引领学生一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教学习惯,才能事半功倍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三位一体,形成体系,知行合一,以成良习,持之以恒

以家长为辅,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导,三位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始于家庭,成于学校,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习惯的形成,共同转变学习的观念,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可达,必须经过长年累月地坚持,反复去实践才能形成一种惯性,且伴随孩子的成长,影响其一生。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该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正如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书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者认为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师应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进步之处,并加以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以其为榜样,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2)教师应坚持“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来进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3)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即每天的作业要求清晰,按时检查,可以把同村的学生组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督促,相互检查作业,相互改正错误,最终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4)教师可以建立长期的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有进步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其养成并不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此次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项目课题研究,笔者的收获颇丰。除了对自身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一定的检测之外,也对笔者自身教学行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定的反省,以便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同时,笔者也在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等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寻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这些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且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知行合一学习习惯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