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5-26廖绍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考优化

廖绍华

摘要:伴随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领悟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课程的设计思路,而且要能够按照课程的标准,优化教学流程,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同时,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在关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學效果。

关键词: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44-02

一、激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的完善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流程中设置悬念、巧引故事、关注时事热点、朗诵诗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欣赏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不断刺激、诱发、扩展、深化学生的兴趣点,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在讲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这样说,“形容一个人浅薄无知时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的成语,到底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后,就可以顺势展开新课的教学;又如当教师在讲述“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时,应结合当前世界的热点时事来进行设计,“同学们,当今有个国家连续五年内乱战火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它让世界人民和联合国高度关注,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叙利亚。”有同学回答道。“很好,那我们应该选用什么地图来查找这个国家的位置呢?”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世界政区图中查找该国的位置,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另外,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多下功夫。教学时,教师既要选用一些生动形象、趣味幽默的语言,也要有抑扬顿挫、快慢适中的语调;既要有清晰工整的地理板书,也要有醒目美观的地理板图。此外,教师还要运用情感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创造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来学习一定的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板画地图来创设一些动态的教学情境(黄河、长江水系图)、利用诗句来创设一些景观教学情境(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形、横断山区气候)、利用谚语来创设一些应用教学的情境(天气和气候术语的判断等)、利用故事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等,这些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愿学、乐学、好学地理的习惯,从而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契合新课标课程理念,践行“合作、活动教学”的模式

依据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等教学理念的要求,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活动内容与教材正文、图表的结合,成为中学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增加了“活动式课文”的表述,把大量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基本原理、规律都渗透在了“活动”一文中。这样一来,活动内容既是教学的素材,亦是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这样的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内容活动化及手段活动化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教师所推崇和关注。活动教学也成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真正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活动教学的基础在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建构,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建构则主要在于正确处理好教材文本、各种地理图表与活动文本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要素。教师在进行一定的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如下原则:(1)目的性:教学活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持。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层次性:教师在设计和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便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发展及地理知识的建构等。(3)新颖性:热点和生活化的思辨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4)实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5)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活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利于启迪学生的地理智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三、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

“合作、活动教学”的模式,渗透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环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相对融洽、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且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见解,以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沟通。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把握好交流沟通的广度与深度,对学生偏题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修正,并进行适当地评价。对学生不具有合理性或不够准确的表述,应恰当地进行指正,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合作交流中的表现与反应不能求全责备,而应更多地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从而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身地理思维和地理语言素养的养成。

四、加强地理图表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和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中学地理教材涉及大量的景观图、分布图、概念和原理图、统计图以及漫画等,这些图表中蕴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与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读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借助地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揭示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的能力。同时,通过地图教学,教师也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起一定的空间地域概念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丰富多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知识关联框图、统计图表等更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综合能力的载体,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视为学生学好地理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利用多媒体功能,加强形象、直观地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契合初中生感性认知的心理特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途径。教师通过PPT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图片,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地理教学中的“美”,而且能营造出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利用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变化制成的PPT可以用来显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演化过程,突出其动态性,把大量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快运动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就能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再如利用flash动画来动态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对图像、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进行一定的加工、合成,制作出教师授课所需要的多媒体内容(如微课视频等),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践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地理教学创新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好地图这个工具,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强形象、直观化教学,培养起学生的地理空间、地理思维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创设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C/OL].2014.

[2]韩茜.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初探[C/OL].2014.

[3]邓伙带.初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探索[J/OL].广州教学研究,2013,(4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堂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思考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