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的探索

2017-05-26丁文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大学生

丁文婷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近5年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情况的总结分析,概括分析了当前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绩效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56-02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新型人才的重任。为了提高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培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如较早之前的大学生科研、200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这些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而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也是实现大学生从课堂教学的理论层面向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实践层面转移的有效方式。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发展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部属师范学校,并且倡导开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学校还给予A类项目(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项资助经费1万元;B类项目(即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每项资助经费0.6万元。此外,各个学院还另外设有院级项目,每项资助2000元。本文对创新项目及获奖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在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我院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项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管理的大部分权限下放到各个学院。各个学院只需要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项评审及科研成果统计等,而学校教务处则负责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但是,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目前对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都还存在着不健全的方面,如项目经费的管理、指导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学生激励机制等方面。若想要提升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都需要对当前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学生创新观念落后,科研创新水平偏低。实施科研创新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近5年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我院科研创新活动项目较多,但选题多是一些调查研究、理论学习等方面。立意不够新颖的同时,创新性也较差。此外,大部分科研项目结题只是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或者是结题论文的形式,而没有形成并发表出较高质量的论文,导致现在我院只有几个校级而没有省级的科研成果。

3.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学生团队缺乏协作精神,科研能力和科研品质不高。如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一旦遇到困难则不能坚持;同时,科研项目小组成员之间也往往缺乏一定的协作精神。此外,一部分科研项目虽然选题很有意义或创新点,在中期检查的时候也进展顺利,但是到最终结题时却跟中期相比毫无进展,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效。

4.指导教师积极性不足。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从科研项目的选题、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到申请书的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撰写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近几年的统计情况来看,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往往不足,主要原因有:(1)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规定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鼓励机制;(2)学生自身投入精力不足,不能按进度完成;(3)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较繁重,难有精力来对大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进行有效地指导。

三、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绩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借鉴精细化管理思想,以项目可行性评审、项目中期检查管理、项目验收管理、相关激励等为四个切入点,实现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全程精细化管理,同时也要严格时间管理,做好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绩效管理。具体来说,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全程跟踪,提高项目实施效益,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协调科研等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项目立项评审办法,指导教师工作细则,学生奖励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包含项目立项管理、项目中期管理、项目结题验收管理三个主要环节,因此要制定科研创新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的标准,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流程,实施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此外,对于那些不能获得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学校也应该择优给予一定的资助。

2.实施科研导师制。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科研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来确定师生搭配,组建师生科研团队。借助科研导师制,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地科研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科研选题、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系统化调查等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科研导师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导师制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范畴之中,对导师的工作按照其指导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之中,并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3.加强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尊重科学、诚信科研的学术道德,并且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对于那些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科研项目。同时,对那些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科研项目也必须坚决予以取消,并对相关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学生科研创新项目通常是以本科生团队的形式申报,因此科研项目团队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所以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研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

4.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创新项目,也可以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如可以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与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平台。同时,学校也可以就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如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新生研讨课等,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也可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学生参加一定的科研创新项目并结项即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从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项目。

5.创建学生科研交流平台。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建学生科研交流平台:(1)广泛开展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等。(2)举办科研论坛、创办学术刊物、编辑优秀论文集等。(3)举办以“学生科研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周”、“文化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创新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生科研竞赛活动,推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4)鼓励、支持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提供一定的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自由时空,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策略,切实提高各个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毕保良,陈颖,吕霞,孔令富.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及建议[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5):87-91.

[2]徐晓蕾.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及提升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5,(07):22-23.

[3]陆自强,赵燕妮,雷兴刚.地方农业院校开展“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5):78-80.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