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人食补八要素

2017-05-26余力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4期
关键词:恒言阳气古人

余力

食物补养是食疗养生的基本内容之一,具体说有八方面的要素。

饮食宜少 晋代葛洪《抱朴子·极言》提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亦强调:“当少饮食,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均明确指出饮和食宜少不宜多,过多进食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

晚饭宜少 对于晚饭,古人提倡以少食为优,尤其反对夜间进餐。《老老恒言·饮食》指出:“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内经》曰: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故早饭可饱,午后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虚。”可见,根据阳气盛衰的理论,并参照前人之说,主张少食晚饭,不吃夜食,是有道理的。孙思邈亦反对夜食,说:“人不得夜食。”

病宜少食 病中往往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故宜少食养胃,以助元气的恢复。《老老恒言·慎药》说:“老年偶患微疾……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脉络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病后少食,这一原则不仅对老年人适用,就是青壮年人在患病之時也应当加以注意。

饮食宜温热熟软 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亦强调:“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并主张:“饮温暖而戒寒凉,食细软而远生硬。”脾胃喜暖而恶寒,饮食温热熟软则易于消化,所以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烹调不宜太过 来丹溪《格致余论·茹淡论》指出:“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并认为“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偏厚(浓)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明代袁黄《摄生三要·聚精》则强调:“盖万物皆有其味,调和胜而真味衰矣。不论腥素,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但能淡食谷味,最能养精。”说明古人反对烹调太过,强调在烹调之时要注意保持食物的真性真味,即食物的自然气味,以增强其益气养精补人之力。

饮食定时 《养生四要》卷一指出:“古人制食,早曰昕食,晏曰旰食,夕曰晡食。谓之三食(餐)。三食(餐)之外,不多食也。”昕食,指在太阳将要升起之时吃早饭;旰食,指在傍晚或晚上吃晚饭;晡食,指在午后3至5时吃中饭。由此可见,古代一日三餐的时间与现在稍有不同,这可能与当时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条件有关。

饮食及时 《养性延命录·食诫篇》说:“先饥乃食,先渴而饮。”先饥、先渴,即指稍有饥感或渴感而言,饥渴感觉的出现,反映了人体对于饮食的要求,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否则便会既损脾胃,又伤元气,于健康不利。

少食多餐 《养性延命录·食诫篇》强调要少食多餐,指出:“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老老恒言·饮食》引《抱朴子》亦曰:“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少食多餐则水谷易于消化;吃的次数少,暴饮暴食,则脾胃易受损伤,对健康是不利的。

猜你喜欢

恒言阳气古人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和他的养生著作《老老恒言》
OYSTER OMELET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