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2017-05-26黎荣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有效性

黎荣辉

【摘 要】“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建构,以自己的理解、教学风格去设计和授课,共同探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这种教研模式,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产生了思维碰撞,在取长补短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参加过的以“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开展的教研活动,探讨和分析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38-02

由于各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水平存在差异,以“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不仅能优势互补,而且能带动薄弱学校提高其信息技术的教研水平,所以以这种教研模式开展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建构,以自己的理解、教学风格去设计和授课,通过比较从而探讨更好的教学模式,探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和方法,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产生思维碰撞,在这个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平台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笔者经常参加市里组织的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也常常与同事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对这种教研模式有很深的体会。下面以笔者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经历来阐述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目的,教研活动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可以避免盲目开展导致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笔者参加市里组织的一次以 “同课异构”形式开展的教研活动,文件通知里面就明确了教研活动的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这个目的十分明确,授课教师围绕这个目的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优策略,听课教师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整个教研活动收到了很大的实效。

二、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积极性要高

教研活动的主角是教师,教研活动能否起到一定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首先,授课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和修改,把精品课程送到听课老师手里,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笔者参加的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授课主题是“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有两位教师授课。首先授课的是肖老师,肖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精练,课堂掌控能力很强,教学环节紧凑,准备很充分。他主要采取任务驱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教学效果很不错。第二位授课的是张老师,他以自我介绍为引入,提升与学生的亲和力,课件和学习网站设计精美,各个教学环节紧凑、流畅,最后还有课堂测验进行知识检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两位老师的课都是精心準备,基于教材、创新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主题,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环节有条理,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学习任务安排得当。两位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展示了他们优秀的风采,精彩的课堂教学使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获益匪浅、印象深刻。

其次,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如果听课教师带着自己心中的教学设计去学习和交流,更能产生思维碰撞。如自己的课有哪些地方要改进、有哪些地方优于授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哪些地方能给自己更好的启发,等等,收获就会更多,评课也会更有针对性。一次,笔者参加市里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授课主题是“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在参与之前,笔者重温了一下自己授课时的教学设计,把自己授课时遇到的问题和反思带到听课中去,通过与授课老师对比,收获良多。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授课,同时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就可以全面了解自己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在教学中攻克重点、难点,调整教学策略,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互动评课和经验交流要有实效

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另外一个核心环节就是评课。评课可以帮助授课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汲取评课老师的教学建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给听课老师集思广益的机会,体会到自己忽略的闪光点和教学经验、优点、特色,从而开拓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评课时要积极发言、实事求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有些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底气不足,羞于表达,即使是表达也尽说好话,没有发自内心的实质性建议,这样的教研氛围是取不到很好的教研效果的。还有些教研活动的评课环节,发言的教师寥寥无几,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发挥评课的真正作用。因此,评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参加市里的一次教研活动,在评课这个环节,首先是授课老师介绍自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重点、难点,以及对课程感到困惑和不足的地方,进行教学反思。接着是市中心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头评课,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对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授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同时得到了成长,整个研讨氛围很好。然而,笔者觉得互动评课环节的组织形式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条理性。在评课过程中,一般都是头脑风暴,大家都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有总结和归纳,经常是轰轰烈烈一场过后,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找到好的方法,教学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评课环节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等多方面进行评课。还要注意“同课异构”这个特色,要针对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作出诊断,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此外,如果在听课时先把一个评课量规发给听课老师,听课老师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听课,在大大提高听课效率的同时也能充分发现授课老师的优点和缺点,使评课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评课效果。

四、教研活动结束后要注意升华与实践

很多时候,“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时轰轰烈烈,但是结束后教研的成果可能就会石沉大海,昙花一现,好的经验没有得到推广,优势未能辐射开来。东莞市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结束后,一般是组织者把当天的教研情况写一篇总结,附上照片,然后上傳到东莞市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向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布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但作为教研活动效果的延伸,这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是教研活动的升华。活动结束后,授课老师有了新收获,把新的教学设计和评课中的建议应用到课程中,看看能否改进课堂教学,听课老师也把学到的新经验应用到教学中,能否达到更好的效果;授课和听课的老师都应该将教研活动的收获带回各自的学校去,和更多的同事一起学习,把学到的经验进一步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站在市教研的高度,应该在市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开辟一个论坛,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实践经验和教学反思在这个平台上交流,那么每次教研活动的效果就会得到升华,经验就会得到推广,获得最大的实效。

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给信息技术教师搭建了一个高效的面对面互动交流的平台,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只有不断地优化“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开展活动时具体落实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此外,让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不只在市教研活动的范围中应用,也要鼓励和倡议信息技术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应用这种教研模式。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去探讨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福东,王涛.“同课异构”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1):30-31.

[2] 章群锋.例谈“同课异构”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2,(17):92-93.

[3] 俞永江.刍议信息技术在集体备课背景下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8-19.

[4] 杭晓峰.求同存异 收获成长——同课异构为信息技术教师成长提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4):31-32.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