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课语言的品味与运用

2017-05-24刘俊芳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

刘俊芳

【摘 要】文本的内涵相当丰富,怎样从众多的点中选出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困扰许多一线教师的难题。本文旨在从语言的角度思考小学阅读课的“语文”教学,如何谈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关键词】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表达方式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文本的内涵相当丰富,不同的读者能读出不同的情味和意蕴。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一篇课文可以教的东西越多,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越是无所适从,怎样从文本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王荣生教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明确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依据王教授的理论,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地教教参上的内容,在小学阅读课堂可以选择相对集中的“语文”的内容,如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品味与运用等。

浙派名师王崧舟说过:“用生命去挖掘敲打文本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段,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并将自己的感悟与他人的观点融会贯通,然后走向课堂,课堂就会精彩不断。”王老师强调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也就是要学会品味语言,感悟文字的魅力。

(一)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就是指体现汉语表达规律的语言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有许多,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或挖掘,引领学生去仔细品味。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第一自然段: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短短的几行文字,不说别的,仅就“时间”的写法来说,就有几点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按时间顺序写,使我们形象地想象成“花钟”的开放;二是有的用整点,而有的用上了“左右”,使表达更加准确;三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句中。通过以上语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汉语表达的许多规律。

(二)“陌生化”的語言现象是指有别于一般规律的独特的语言现象。同样的意思,遣词造句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它所承载和透露出来的情味和意蕴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那些形式独特、与众不同的语言现象。

(1)关注独特的语言形式。

比如,《慈母情深》一课,写到在工厂见到母亲的时候,作者对母亲的神态举止有这样一段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王崧舟老师在解读时首先关注这段文字独特的语言形式:一个是“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另一个就是“我的母亲”是后置的。按照一般的表述,这段话可以这样写:“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那么,这两种写法,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通过细读品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写法,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些浓郁而沉重的味道:

第一,缓慢的节奏感。(这种写法仿佛就像电影中的一个慢镜头。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都深深地印在了儿子的眼中、乃至心中。)

第二,艰辛的形象感。(母亲因为长久伏案劳作,要一下子直起背、转过身,是很艰难、很酸疼的。她也只能慢慢直起背、转过身,这就从另一个侧面烘托出母亲挣钱的辛劳和不易。)

作为老师,引领学生通过两种写法的比较,从语言文字入手,可以更好更深地进入文本的内涵世界,走进作者的心里:正是第一种写法,强调了母亲的动作,突出了母亲的神情是如此憔悴,干活是如此辛劳,环境又是如此恶劣。这和平日里母亲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从而作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2)关注独特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是作者潜心构思的结果,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要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说,作者一定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的,多是故意为之。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辛弃疾的《清贫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表达方式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我们仔细的品味和琢磨,我们不难发现,和一般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清新和谐的村居图:金色的暖阳,低矮的茅屋,茵茵的草地,清清的溪流,醉意朦胧中,似乎听到一阵呢哝吴语,似乎听到有人嬉笑逗乐,宛如为这梦境般的画面平添了一丝清音,增加了几分情趣,循声望去,原来是一对翁媪!向小溪的东面望去,大儿在豆田里辛勤劳作,老二闲坐在树下正编着鸡笼,最顽皮的是那小儿子闲来无事,俯卧溪边卧剥莲蓬,直乐得手舞足蹈,何等陶醉,何等活泼。

那么,词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的表达方式,意在向我们传达什么呢?我们不妨作如下猜想:第一,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给词人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第二,了解辛弃疾四十余载一心记挂国家统一,欲抗金复国的心愿后,就会明白作者虽心系抗金,胸怀家国但报国无门,只能将自己的志向,对朝廷的不满,对中原百姓的牵挂,通过诗词表达出来。

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走进了词作者的心里,进而把握了文本的内涵:生动又极其传神地传达出作者感时伤怀的心绪,透出丝丝的辛酸。

可以看出,从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入手,细细品味,可以让我们更好、更深地进入文本的内涵世界,走进作者的心里,品味文字背后的浓浓的情味和意蕴,进而学会运用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总之,不论是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还是“陌生化”的语言现象,对学生的语言发展都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特别留意。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分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中西爱情诗歌表达方式之对比赏析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德语中表达被动含义的几种方法
图案的艺术表达
傲然不屈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