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然不屈的英魂

2016-06-03王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主题语言

王为

摘 要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力作,收录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文章通过对红柳的美和力量的揭示,赞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和它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离太阳最近的树》。

关键词 主题 表达方式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力作,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离太阳最近的树》的认识。

1主题意义

最开始读课文的时候,一般会认为作者只是叙述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的感慨之情。其实,作者是通过这一件事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反映的是这一类事件,以小见大,是通过砍伐红柳事件反映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西藏的阿里地区的红柳曾遭受灭顶之灾,请看对话“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惟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从文章中看,好像是司务长的责任,其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人关心,却未必人人都能做出正确回答的现实问题。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不是有好多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作者对挖红柳事件的思考,是一种历史的反思,也是一种现实的感悟,它辐射出触动灵魂的冲击波,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索天地。教师在此重点强调此曲悲歌不仅是悲叹美好的东西被毁,更是悲叹人们毁灭美而不自知,悲叹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视行为。

2表达方式

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作者讲故事,没有激烈的言辞,也没有曲折的情节,却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文章的感染力极强,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叙事之中有机地融入了描写和抒情。文章开始描写红柳的外在美,目的是为下文“司务长”和“我”的算账作伏笔,高原上唯一的绿色,“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的红柳,在“司务长”的算账中,竟然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岂不令人可悲?红柳是坚强的,然而挖红柳的人“更坚强”。“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工作量的陈述,是为了突出人类破坏环境却毫无意识的悲剧效果,默默为人类制服风沙的红柳丛,却在人类的眼前利益中遭受了屠戮,工作量越大,手段越高明,故事的悲剧效果越明显,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叙述和描写,引发出读者的联想与感慨。“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科技的法子——用炸药!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多么伤心的比喻!多么触目惊心的形象!课文虽然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字里行间滚佛着作者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激情,写红柳面对“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赞颂它在“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都带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尤其是课文的结尾,作者的连续发问,给人们一种警钟长鸣的永久记忆。反思人类过去在环境问题上的错误观念,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所有物种生而平等,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全体生物。

3语言韵味

文章令人回味再三的艺术魅力,来自于隐而不露、冷峻的叙事风格。语言流畅隽永,蕴藉含蓄。作者顺着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将自己全部的激情蕴涵于平静的叙述之中,使课文的形象性、思辨性和哲理性三者完整地交融在一起。对于红柳外在美的描写,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描绘了红柳的外形,而且刻画出红柳的精神,如“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一句,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再如“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等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对保护生存环境、让生命自然流淌的呼唤。

作者对红柳的热爱无疑是炽热的,反对挖掘红柳的态度无疑是鲜明的,对红柳悲剧的忧思无疑是深沉的。通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教师在授课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主题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图案的艺术表达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