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2017-05-24高超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超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新方法、 新手段和新途径,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与时俱进,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把语文教学提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中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初中阶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宝贵时机,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

新生事物对人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就是录音机,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件制作合理地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当这些感观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必然会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利用多媒体上的第一节课是朱自清的《春》。一曲《春天的旋律》把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接着用多媒体播放《春》的课文朗读,录音、文字和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他们就如身临其境。当学生身心置于自然之春的意境时,听读结束,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他们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就能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很好地复述出大师笔下春天的美。

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学生才会真正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快乐的事。可见,兴趣对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生进行预习或课外阅读时必不可少的“老师”。在预习中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以及各种知识的归类时,都需要借助工具书。

预习文言文时,更离不开工具书。虽然课文中部分词语有注解,但要读懂文意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精读文章重点段时,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更是难点。有了工具书的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优秀生要是借助工具书能读懂词、句、段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行文思路,那么在课堂上经教师的点拨后,必定学得轻松愉悦。

文言文中虚词、一词多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两种词在文言文中也是常见的。要突破这一难点,工具书就是最好的辅助学习工具。它常常会在某一课的知识点中作归类,还有一定量的归类巩固练习。学习文言虚词、一词多义,除了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更需要强化记忆,在工具书的归类练习下,能加深记忆,又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有了利用工具书预习这一习惯,就能形成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可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阅读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读书和在读中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还要让学生从读中学写。阅读教学本身就兼具了指导写作的任务。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比如,在学习孙犁的《芦花荡》一课时,文中就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笔者要求学生先在文中画出这些写景的句子,并把它们抄在专用的笔记本上,细细品读、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自己家乡的景物。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笔者作适当的点评,并小结强调:阅读写景的文章,要注意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同时还要体会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中生如果要开阔视野,提高阅读水平,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图书馆、阅览室书目数量的增加,学生个人读物的轮流阅读,改变了以前農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严重缺乏的现象。然而,课外阅读的特点是范围广,内容杂,数量多,随意性大。若学生不能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很可能读了就忘,徒劳无益。因此,笔者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初步要求是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读随记,字词加圈点,重点句段加批注,疑难地方加问号,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读物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词句、重要段落也应抄写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查阅和使用。阅读名著时,可写读后感或评论等。课外阅读要获得较好的效果,单是学生努力还不够,还要有教师的及时检查和点评。只有在教师的督促和认可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习惯。

四、注重情感熏陶,增强学生语感

读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经过大量的阅读就能获得语感发展。就像古人说的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多读,虽然不能读百遍,但至少也要读三四遍。在精读重点句段时,要让学生推敲体会,看看用哪个词更准确。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时,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通过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增强语感。 然后说一说第②句好的理由:“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而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而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体会锤炼字词的妙处,于潜移默化中语感就形成了。只有反复阅读,通过自身实践,强化感知,才能获得新的见解。不难看出,比较阅读能够发展语感,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认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把语文教学提到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