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料香菇品种地栽比较试验初报

2017-05-24王建明张分队波赵树森

食用菌 2017年3期
关键词:潮菇菌柄转色

王建明 张分队 刘 波赵树森

(1陕西省宁强县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宁强724400;2陕西省宁强县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宁强724400)

香菇是陕西宁强山区主要栽培菇类,为使香菇能周年生产,满足居民需求,宁强县菜篮子办公室和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公司,于2013年引进香菇反季节地栽新技术,填补了夏季因高温菇少的空白,还探索了以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集成;为了筛选出更适合地栽的高产品种,开展了地栽香菇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香菇品种香菇215、212、808引自河南西峡食用菌研究所;康6,康7引自陕西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供试的五个品种,三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80袋,随机区组排列。袋规格为17cm×57 cm聚乙烯。栽培料配方为:杂木屑87.5%,麸皮11.5%,石膏粉0.9%,再加过磷酸钙及营养素0.1%。

1.2.1 栽培袋制作 统一制袋,灭菌,各品种在同一天内接种结束,运输到发菌棚中,分品种堆放,内外挂品种标签。

1.2.2 发菌管理 将接种的料袋置于大棚内发菌,覆盖双层农膜,保湿增温,大棚为外用覆膜、遮阳网的拱棚。当袋内菌丝长至袋1/3时,菌丝进入新陈代谢旺盛期,因不断排放废气,温度升高,及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菌”,无论晴天或阴天都要通风降温,揭开农膜两头,使空气对流,视天气灵活揭膜、盖膜。

1.2.3 转色管理 当菌丝满袋并由白变成棕褐色,个别菌袋有不规则的泡状隆起时,即可下地埋袋,及时刺空放大气,此时更要注意防止高温“烧菌”。

1.2.4 出菇管理 下地排袋后,注意水分管理,当菌袋严重缺水时,凌晨1:00-3:00微喷3~5次,喷洒凉水刺激出菇。在喷水前一般轻拍菌袋2~3次;还要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适当加大通风量,促进菇蕾形成。

图1 试验出菇场景

1.2.5 采收和采后管理 在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子实体菌盖伸展但边缘仍内卷时即可采收,每小区单收单称重;每潮菇收完后,让菌丝充分恢复,当采菇留下空穴菌丝愈合后,预估在下潮菇出菇前一周,喷水3~4次,具体视菌袋吸水而定。

1.3 记载及数据分析观察记录各品种的菌丝长势(密度:稀疏、较稀疏、较浓密、浓密、细弱、较细弱、较粗壮、粗壮)和菌丝颜色、菌丝长速等。每个品种随机取10袋,接种10 d后在接种口菌丝生长末端划线作记号;10 d后测量菌丝长度,计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

采收第一潮菇时随机抽取10朵商品菇测定单朵鲜菇质量,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和菌柄直径。记录每次采收鲜菇产量,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表1 供试香菇品种地栽试验菌丝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五个供试香菇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菌丝长速来以香菇212最快,日均长速为0.292 cm,与康7及其它品种比较有明显差异;菌丝长势,五个供试品种的菌丝长势都很好,洁白、浓密、粗壮。

2.2 菌袋转色情况菌袋剥掉外袋下地前,香菇212、L808的菌袋转色深,转色面积达80%;香菇215转色较浅,转色面积达70%;康6、康7转色更浅,转色面积只占60%。

2.3 香菇产量五个供试品种产量统计分析见表2。每小区实际收获产量为香菇212产量最高,平均为97.8 kg,折合1.22 kg/袋;其次是香菇L808小区实际收获平均75.3 kg,折合0.94 kg/袋,而康6、康7产量最低。经过方差分析:F值为40.819均大于F0.05和F0.01,表明品种间及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表2 供试香菇品种试验小区产量

2.4 不同潮次产量试验共计收获四潮菇(表3),基本上是第一潮菇产量较低,产量最高峰都集中在第三潮,呈现两头低的趋势。香菇L808第三潮菇产量占比最高,占总产量的38.96%,康7占比最低为31.75%。

2.5 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五个供试品种子实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见表4。香菇212和L808这两个品种鲜菇单朵较重,朵形较大,菌柄较粗,菌盖较薄;而康6和康7两个品种鲜菇朵形较小,菌柄长且较细。五个品种的菌柄除212较短外,其余差异不大。具体排序如下:单朵鲜重,香菇212>L808>215>康6>康7;菌盖直径,L808>康7>康6>215>212;菌盖厚度,212>L808>215>康 6>康 7;菌柄直径,香菇L808=215>212>康6>康7。

表3 供试香菇品种试验不同潮次产量

表4 供试香菇品种子实体性状比较

2.6 生育期及抗病性表现试验统一时间制袋、灭菌、接种、发菌。菌丝长满袋时间和起瘤时间、瘤状物转色和现蕾时间有一定差异,详见表5。在绿霉菌发生率,212<L808=215<康7<康6。

表5 供试香菇品种生育期比较

3 小结

香菇212菌丝长速快,从接种到下地第一潮菇菌龄约150 d,下地排场前转色深,出菇容易,产量高(1.22 kg/袋),朵形较大、白、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三潮,占总产量的36.29%。该品种经多点示范,效果较好,适应性较广,建议可作为主要地栽品种扩大推广应用。香菇L808菌丝长速较为缓慢,出菇菌龄为160 d,转色深,产量较高(0.94 kg/袋),朵形较小,产量主要集中第三潮,占总产量的38.96%;香菇215菌龄约165 d,转色较浅,产量为0.91 kg/袋,与香菇L808几乎相当,朵形较大;而康6和康7转色慢,菌龄约170 d,第一潮出菇期偏晚,产量低(分别为0.78 kg/袋和0.66 kg/袋),朵形小,颜色棕褐色,菇柄长细,产量偏低,不太适合地栽。

猜你喜欢

潮菇菌柄转色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安全生物转色解决激素转色的品质困扰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