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产旅游中的跨文化交际

2017-05-24万鑫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旅游者遗产

万鑫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拟定并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是一次以文化为核心展开的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普遍价值的探寻。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随着旅游业的盛行,跨文化旅游者越来越多,对遗产旅游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自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成为缔约国以来,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0项,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特有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的跨文化旅游者前来中国观光。但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传承的差异势必会造成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因此,要想更好地传播中国世界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必须考虑两种文化之间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方面面的差异。

一、相关概念辨析

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一直是国际遗产界公认的和极为重视的。遗产不仅对于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有非凡意义。遗产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独占鳌头。就本文而言,相关概念的辨析有助于更好地阐释跨文化交际在遗产旅游中的作用。

(一)文化与遗产旅游

有关文化(culture)的论述有400多种,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南大的贺云翱教授将其定义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系统”(相对于第一生存系统即自然系统而言)。张岱年先生认为“凡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就本论题的中心观点来论,笔者更倾向于张先生的认识。从这一概念来看,尽管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但有意识的到另一目的地以满足物质或精神的某种需求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概括地说,遗产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旅游因其独特的内涵价值与方式领跑在世界各个产业的前列。世界遗产更是给旅游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是指以遗产旅游(目前主要是世界级遗产)为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所在地欣赏遗产景观,体验遗产文化氛围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获得一种文化上的体验。随着社会的进步,遗产旅游成为一种热门活动,不仅旅游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旅游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在传播遗产价值中就会产生跨文化之间的交际。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旅游呢?

(二)跨文化旅游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旅游”(cross-culture tourism)指的是暂时离开一种文化的根源地,到另外一种不同文化地的人类活动,重点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是有着显著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进行的具体的交际过程,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人们对陌生文化的体验。田穗文将其定义为“荷载着至少一种文化的旅游者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所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简单地说,跨文化旅游就是附加在跨文化活动上的旅游行为关系的总和。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二战后关于世界格局的变化所呈现出的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有人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林红梅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相互间进行交往的活动,也指同一语言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际。胡文仲教授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从上述定义中大致可以总结出两个要点,第一:交际双方必须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第二:交际双方必须有言语上的交际,而不是简单的指手画脚的比较。

但是事物通常具有两面性。异域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旅游者也会触动异域文化,那么异域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跨文化旅游中。因此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为当今时代遗产旅游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因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语言习惯以及个性心理等。这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都会受到政治、地域、宗教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呈现出文化独特性。比如说到中国,大家首先就会想到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说到埃及,金字塔则是人人都想探寻的宝藏。然而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思维定性?这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民族特性,是一种“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以及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社会风俗,因而文化是多元的,异彩纷呈。在跨文化交际中,想要有效地消除误解与摩擦,尤其是遗产旅游中更有效地传播遗产的内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与分析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一)文化背景

东西方的文化背景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文化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及佛道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既有对宇宙、人类博大的仁爱,又有囤于自身的自持;既有兼济天下的入世情怀,又崇尚归隐自然超脱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既有“仁”的思想作为核心,又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西方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则打开了近代文明曙光照射进来的大门,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影响西方文化至深的还有基督教。与中国的追求虚无缥缈意境的佛道不同,基督教教诲民众“人人生而平等”,特别注重自身的权利和自由。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则是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但也正是这种差异引起的碰撞,才可以让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之间相互学习、欣赏,进而生发出相互尊重、理解、分享、共荣的美好情感。

(二)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的差异势必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就会形成适应本土文化的价值观。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地理环境因素与人文历史因素作用的结果。生活在共同地域的社会群体会为了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而形成群体性的价值取向。人文历史因素的作用体现在传统习惯、历史朝代的变迁以及经济发展等影响价值观念形成的历史事件上。中国人的群体价值观表现的是“求稳”,而西方人的个体价值观则表现出“求变”。那么在处理价值观念的差异带来的碰撞的时候,就需要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和公共文化机构在尊重自己历史传统之上去“稳中求变”地平等地看待不同的文明共同体的价值观世界。

(三)语言习惯

前面提到过,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要点是要有言语上的交际。众所周知,东西方的语言差异特别大。中国文字多数是象形文字,中国人在交流过程中更加注重内在含义的表达,不是特别在意语法和句子的结构。而西方文字注重的是实用性,所以西方国家的语言往往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语法规则和固定搭配的习惯,这与中国的语言习惯是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的。中文表达虚实结合,喜欢用四字成语叠加使用,极尽渲染;而西方语言由于严谨的语法习惯,用词朴实无华,句子完整通畅,多使用长句以将信息表达完整。如果机械的用外国语言来翻译中国优美的成语与句子,恐怕世界上哪种语言都达不到中文的内涵魅力。强行的翻译只会让外来游客觉得冗杂无趣。所以在进行语言的交际时,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之外,还要了解每一种语言的特点,在进行文化传递的时候要遵循一系列法则,比如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等。因为优秀的跨文化交际是可以影响游客的知识重组和行为意图的,这是遗产保护、实现双赢目标的关键所在。

中国拥有50项世界遗产和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慕名而来的文化旅游者有增无减。要想更好地传播这些遗产的内涵与价值,跨文化交际中就必须要了解两种语言的习惯,尊重他国历史文化,精确传递源语信息。

(四)个性心理

思维支配活动,旅游行为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思维作用的结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是不一样的。旅游活动无处不在,跨文化的遗产旅游是高层次的艺术欣赏,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宗教文化,无论是民俗风情还是神话传说,旅游者都希望在旅游目的地找到慰藉以满足自己的文化心理需求。不同的旅游者由于心理习惯的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也让旅游策划者在充分保护与传承遗产的前提上,正确认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既要符合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的心理习惯,也要传达给他们关键的信息,主动采取措施来激发他们对遗产的兴趣。这也是跨文化交际在遗产旅游中的重要法宝。

三、跨文化旅游研究对中国遗产旅游的指导意义

遗产旅游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但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摩擦。所以研究遗产旅游中的跨文化交际,无论是对出境游客还是旅游目的地居民,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文化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中国遗产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适应时代发展

加入《公约》为中国遗产旅游业注入了活力,“申遗”热潮也逐渐高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要求每一个遗产国在有效保护遗产的基础上,利用遗产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保护措施充分展现遗产的价值,让跨文化旅游者不仅欣赏到这些遗产的美,更能被遗产独有的价值深深吸引,进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功效。

(二)加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

事预则立,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经验,旅游效果就会达到预期。研究发现,不少旅游者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很多偏见与误解也由交际双方缺乏基本的接触和了解造成。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在遗产旅游中可以提醒交际双方注意文化的差异,要懂得“入乡随俗”。

(三)为遗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我国遗产的管理体制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由原来的资源型遗产旅游正向市场导向性遺产旅游做转变。跨文化交际为遗产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注入了新思路:要注重遗产旅游地个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多角度展示遗产的文化内涵;要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有意识地普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常识;要充分考虑本国游客与跨文化游客的文化背景差异,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入能够拉近世界人民距离的文化元素。

四、结语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剧,我们应该把跨文化交际建设成为遗产旅游中的一座“沟通的桥梁”。研究跨文化交际,可以有效地缓解由文化差异等引起的冲突和矛盾。对于文化旅游者来说,到另一遗产旅游地欣赏和了解异质文化是一种更高的审美情趣。所以遗产旅游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是广泛的,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研究,是促进国际遗产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旅游者遗产
遗产怎么分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千万遗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