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再造想象

2017-05-22张莉

赢未来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小学生

张莉

摘要:小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接受教育的任务必须通过再现形象才能完成。重视再现形象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着不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生在再造想象中的具体性、主动性和差异性,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文学作品;再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要依据词语的具体性

再造想象的内容、范围和方向都要受作品语言的制约,并且以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作品语言相对应的具体形象为目的。

词语有其概括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词语又有其具體性,所以,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才能通过再造想象重现作者所描述的形象。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无不在追求语言的具体形象性上下功夫。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绿”,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的“推”还是“敲”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例证。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要在作品语言描述的诱导下不断改造、加工和组合头脑中的表象,使之与作者语言的具体运用相呼应,才能再现作品所描述的具体形象。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词语的掌握,一是数量少,二是概括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掌握词语的概括性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新的词语,却必须从具体上、个别上开始,逐步进行。学习文学作品,通过再造想象形成具体的感性的物象,就是在具体上、个别上对词语进行理解的结果。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在于重视词语的概括性,大于重视词语的具体性;重视词语的分析综合,轻视词语形象再造。举例说明如下:

“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对这句话一般的讲法是:找出这几话中的动词并说说这几个词表达了什么,有什么好处。这样一来连长黄晓文的表情、动作和神态在脑际就容易略过。因此也就把握不住形象的内涵,对几个动词和表示的形象也就缺乏一个具体地个别地理解。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模仿几个动词具体做一做,在做种感悟、体会。

二、学生在再造想象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所描述的形象并不是机械的复制和被动的认知,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造想象就不能进行。所谓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首先就是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以及表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再造作品所描绘的形象的形象,然后才是对课文形象的认识。作者是以他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表象和情绪记忆为基础创作文学形象的,文学形象的特点是概括又具体,并且是熔概括和具体于一炉。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表象,通过加工改造,如果能相应地再现作品形象,那就能够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工改造经验和表象,课文形象就能充分再现出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加工改造经验和表象,思维处于一种休眠、半休眠状态,作品形象就不能、至少不能相应的再现出来。因此呈现于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可以说是作者和学生所共同创造的。比如《怀素写字》这篇文章,写的是唐朝书法家怀素刻苦练字的故事,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是,学生能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表象进行重新加工整合。离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可能再现文章的生动形象,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就成为不可能的了。

三、学生在再造想象中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再造想象的差异性指的是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在再造想象中的形象会出现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译文、表情诵读、扮角色表演和描绘作品方位图的时候表现不同,这种差异性的表现并不单单是一个理解问题。

语文教学是从语文这个角度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学生在接受影响时,要用心理众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功能。在再造想象中,影响小学生再造想象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表象储备不同,再造想象不同

每一个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表象储备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再造想象也就有所不同。对同一篇作品,用的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表象多一些;有的那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表象多一些。再造的形象,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直接,有的间接。这就使不同的学生在再造的形象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2.兴趣、爱好不同,再造想象不同

小学生在再造想象中,总是镌刻着他自己的兴趣、爱好的烙印。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也就会不同。在阅读中,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爱。有的喜欢古诗,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景物描写,有的喜欢人物刻划……。

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喜欢故事情节的学生,学习“怎样打”这部分时会自学积极,甚至心动神往,其他学生就会如隔岸观火,再造形象其生动、鲜明、真切程度就会有差异。

3.表达能力不同,再造想象不同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都是再造想象的结晶。可以说没有再造想象就没有文学作品。所以,语文教师常常通过布置适量的幻想习作给学生多创造、提供再造想象的机会,使其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一定差异的,有的善于书面,有的善于口头,即使是同一类的也会有高低之分,正因为如此,他们再造想象的结果必然会大相径庭。

再造想象是学生独特的心理活动,它不能离开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而独立存在。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虽然在理论上被否定了,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笔者曾多次调研过多个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对学过的重要课文的主要部分的细节很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记住的多半是一些大概内容以及抽象的词义、段意和主题思想,说明学生根本没有“学进去”,显然,这与“学讲计划”的主旨是相背离的。因此,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也就必然受到影响。这与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对课文进行再造想象有很大关系。另外教学上的一刀切,或以尖子学生的再造想象代替一般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再造想象,也与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差异性的规律相悖谬。

总之,再造想象是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创作活动,是在理解文章语言的程序中进行的,是掌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都有促进效应,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顾金水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J]教育视点2014-6

[2]张飞峰 谈谈小学生再造想象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3-2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小学生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我是小学生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