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及前瞻性护理对策

2017-05-20董杏薇李穗鸥朱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

董杏薇?李穗鸥?朱艳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原因及前瞻性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120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需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每组60例,通过分析假体脱位因素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再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和前瞻性护理对策。 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率、假体脱位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较多,而通过实施前瞻性护理,能够降低脱位发生率。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前瞻性护理;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eason analysis of the older patients after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is dislocation and prospectiv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12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arthroplasty for exploring objec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 After prosthesis dislo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and forward-look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oci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material life, limb function recovery time, pain in the hip joint function score, rate, incidence of prosthesis disloc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older patients after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is dislocation are more. By implementing forward-looking nursing, 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location.

[Key words]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is dislocation; Prospective care; Hip joint function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常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其不仅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等优势,还可稳定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关节稳定,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感,但多项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假体脱位,其不仅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可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因此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关键在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而前瞻性护理对策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可做到防范于未然,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对研究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前瞻性护理对策;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策;60例),所有患者均在2014年8月~ 2016年8月期间收治。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5±5.0)岁,22例为男性患者,38例为女性患者。合并症:2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10例患者合并帕金森;骨折部位:35例患者为右侧关节置换,25例患者为左侧关节置换;骨折类型:42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18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麻醉方式:20例患者为全麻手术,40例患者为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5±5.4)岁,23例为男性患者,37例为女性患者。合并症:2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9例患者合并帕金森;骨折部位:36例患者为右侧关节置换,24例患者为左侧关节置换;骨折类型:43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17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麻醉方式:21例患者为全麻手术,39例患者为腰硬联合麻醉。

两组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脱位原因分析

高危人群因素:(1)术前存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有髋关节手术史患者:由于患者的长期卧床和活动量减少,可造成患者肌肉萎缩、髋关节周围肌群变薄,从而导致髋关节软组织张力过低,最终引发脱位;(2)高龄患者:经研究统计发现,患者年龄越大,发生脱位几率越大,其主要是由于高龄患者术后依从性较差、合并症多、软组织张力低,从而导致脱位风险加大;(3)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大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肌肉神经控制力较差,因此容易出现脱位症状,同时加上高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烦躁、谵妄等现象,从而加大脱位几率。

高危时段:(1)首次下床:患者体位控制不严、使用辅助工具不熟练、对下床方法掌握度不足均是导致脱位发生的主要原因;(2)麻醉后搬运:麻醉容易导致患者肢体控制力下降,肌肉松弛,从而加大脱位发生几率[1]。

手术因素:(1)髋关节假体大小:有研究表明,患者稳定性与股骨头直径大小有关,且肢体异物残留和多余组织也是导致患者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2)手术入路:后侧入路容易引起患者后脱位,前外侧入路容易导致患者前脱位。两种入路方式对比,后外侧入路脱位率更高,其主要是因为后侧入路需切断股骨外旋肌群和部分臀中肌,从而破坏了关节囊结构,且术后肌张力小,肌肉萎缩,从而并发脱位现象;(3)髋臼假体位置:若髋臼假体安置位置不良,也可导致脱位的发生,对此应尽可能放在安全区域[2]。

1.3 护理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包括术后功能锻炼、用药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对策,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成立前瞻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责任护士、康复护士,将康复医生、手术医生作为顾问,定期开展髋关节置换术预防脱位相关事件培训和其康复知识的考核、培训,从而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体验到优质的护理服务。(2)术前干预。①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康复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耐受量、假体类型、损伤部位、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方式等方面制定,从而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在制定康复方案时,需考虑到锻炼时间、幅度、角度;②术前肌肉训练:术前嘱咐患者每日进行四头肌收缩锻炼,从而提高患者肢体控制力,选择性在患者两腿间摆放梯形枕;③术前指导下床方式:教会患者助行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通过图片、影像技术加深患者的认识,同时告知患者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肩与双下肢同宽、屈膝保持<90°、掌握正确下床方式[3]。(3)高危患者的预防。①由于高龄患者术后自我恢复能力较差,自理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容易降低生活质量,对此护理人员应一对一进行康复训练,及时纠正患者不良康复行为,比如在床上屈膝、坐矮凳等;②可将防外旋皮肤牵引装置用于老年性谵妄发作期或烦躁患者,确保足部和下肢固定部融为一体,且连接牵引部,设置连接孔,保持患者肢体中立位,防止患者出现内旋畸形和过度活动事件;③系统性的加强肌力和康复训练:为了防止患者髋关节内收内旋,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为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保持患者膝关节屈曲15°,且在膝上垫小枕,避免腘窝受压;④术后2d便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屈膝训练,术后7d,便可进行抬腿训练,术后14d,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选择性负重训练,待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后,便可进行骑自行车、跳舞、散步等运动,但应以不疲劳为宜[4]。(4)高危时段的干预。①待患者麻醉药效逐渐散退后,可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实施患髋伸直、健髋稍屈、健侧翻身等原则),从而防止脱位的发生;②术后实施正确搬运法,实施三人搬运法,一人托住患者腿部,一人托住患者臀部和腰部,一人托住患者胸背部和头部,在托运过程中需注意同时性,保证患肢外展中立,必要时可在患者两腿之间摆放梯形枕;③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在患者出院当天,告知患者和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5]。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率、假体脱位发生率。

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量表评分[6],最高分值为100分,若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差,分数越低。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7]共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均为最高分,若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分数值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躯体功能、物質生活采用t检验,用()表示,疼痛率、假体脱位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用(%)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前瞻性护理对策,能够降低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疼痛症状,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临床常用手术方案,其疗效虽显著,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且有研究统计,其发生率占人工髋关节发生率的3%,对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其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严重时可造成护患纠纷,因此对于行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8-9]。

我院对假体脱位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发现主要并发因素为手术因素、高危时段因素、高危人群因素[10]。而通过分析因素后,本次研究实施了前瞻性护理对策,主要措施包括成立前瞻性护理小组、术前干预、高危患者的预防、高危时段的干预,其不同护理措施可达到不同护理效果[11]。其中成立前瞻性护理小组能够确保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同时在无形中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确保日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到位[12];通过术前干预,能够将并发症对机体的损害降至最低,提高患者依从性,防止肌肉萎缩[13];通过高危患者的预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假体脱位发生率,提高患者软组织张力,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4];通过高危时段的干预,能够在各个时段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针对性[15-16]。

通过分析表格,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96.58±2.36)分、物质生活(95.68±2.01)分、躯体功能(96.38±1.24)分、心理功能(95.79±2.58)分、肢体功能恢复时间(28.65±5.48)d、髋关节功能评分(92.36±1.25)分、疼痛率(5.00%)、假体脱位发生率(1.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说明,通过分析假体脱位原因后,再实施前瞻性护理对策后,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分析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分析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术期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耳穴埋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VA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影响研究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