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本土民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渗透浅探

2017-05-19胡瑞丽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文素养高中语文

胡瑞丽

摘 要:甘南藏族自治州本土民歌是我国民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中诗歌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鲜活素材和范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应该渗透本土民歌文化精髓,将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挖掘审美主题,构建高中语文“大课堂”。

关键词:甘南本土民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语文素养;渗透应用

甘南藏族自治州本土民歌是我国民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代表为以藏语为传唱载体的民歌“勒”和“拉伊”,以及以汉语演唱的“洮州花儿”, 藏汉双语,并蒂生香,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歌形式,也是高中诗歌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鲜活素材和范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主流”,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诗歌占了很大比例。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渗透本土民歌文化精髓,将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挖掘审美主题,提升语文素养,构建高中语文“大课堂”?本文意欲在此作以浅探。

一、甘南地区代表性民歌手法及精神浅析

1.藏语民歌

甘南安多藏区代表性藏语民歌是“勒”和“拉伊”。

“勒”,即酒歌。是安多地区藏族人民群众中最为普及和常见的唱歌形式,几乎男女老幼都会唱。无论逢年过节,还是收获喜庆;无论浪山消遣,还是放羊牧马,都离不开“勒”。

“拉伊”,即情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情歌是藏族人民抒情达意、追求爱和美的主要艺术手段。历史上的藏族社会,无论哪个领域,无不渗透着宗教的色彩。而“拉伊”却像透过烟雾的阳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就上述两种藏语民歌的常用艺术手法而言,其歌词几乎都是一首三段,第一、第二段起兴,第三段切意。歌词的艺术构思极富想象力,兴体部分组句大多具有藏族语言风格,哲理性很强。语言运用除了具有本民族语言的特色,还运用了许多文学性很强的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每首歌词几乎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如“勒”这首《敬酒歌》,其歌词大意是:

第一杯酒进献上天,祝福吉祥如意。

第二杯酒进献父母,祝福吉祥如意。

第三杯酒捧给朋友,祝福吉祥如意。

就其表现的精神内涵而言,“勒”内容极为生活化,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皆可入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草原风貌。“拉伊”在歌词内容上广泛地涉及藏族人民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感真挚、方式直露、态度执拗、格调粗犷、气势雄浑、色彩浓郁。两种民歌形式交织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2.汉语民歌

汉语民歌指流传在甘南地区洮河流域的临潭县、卓尼县等周边的汉、土、回、藏等民族,用当地汉语——洮岷方言演唱的民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州花儿。

自秦汉以来,洮河流域不断有汉人迁徙而来,至明洪武时期,更是施行军民屯田政策,大量汉人从南京等地迁入。迁入古洮州的汉人与当地藏、羌、回等民族相安杂居,文化上相互浸染,共同创造出了洮州花儿。洮州花儿歌词的原型一首三句,一韵到底,首句起兴,二三句切意。表现手法上除了用朴素自然的白描、比喻、夸张等常见的语言方式构筑形象,以增强其文学性,还往往用方言中的俚语、俗称、叠词等方式突出其语言特色。可以说洮州花儿是一种通俗的口语化的民间文学样式。

例如,洮州花儿中传唱最广的《十二牡丹》(四月):

四月里,四月八,

牡丹长着刺底下,

早晨折去露水大,

晚夕折去刺玫扎。

在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上,洮州花儿广泛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大胆想象,瑰奇浪漫,融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精神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二、高中教材诗歌教学及与本土民歌渗透的可行性浅探

1.高中必修教材诗歌选篇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五册教材中,诗歌部分共计四个单元二十六首,约占整个教材篇幅比例的四分之一。这些诗歌以古诗词为主,现代诗歌只选入三首。这些选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流派并重,艺术手法从赋、比、兴到排比、拟人、夸张、对比……灵活生动,丰富多样。必修一更是以诗歌起篇,开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学习,说明了高中必修教材对诗歌这种中国主流文学体裁的重视。

2.本土民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浅探

(1)艺术手法的渗透。以本土民歌当中描写、比喻、对比、起兴、夸张、排比、双关等艺术手法的使用为鲜活范例,引导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教材,把握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例如,在《诗经·卫风·氓》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可以以洮州花儿《十二牡丹》为例,加以引导说明。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艺术手法,将琵琶声的特征,琵琶女的神态、心理以及琵琶女演奏技艺之精湛、高超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教学中可以与藏族民歌“拉伊”中广为传唱的《阿克班玛》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作对比:

戴金子项饰的黄水鸭,

盘旋低飞是草原的骄傲;

浮水游戏是海子的快乐,

没有你,海面该多寂寞。

红唇白齿的壮小伙子,

出门是部落的骄傲;

返回是同龄者的快乐,

没有你,人心该多么寂寞。

(2)创作精神的渗透。本土民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瑰奇的浪漫主义精神,与中国诗歌的精神内涵别无二致。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实到对主观情意和思想主旨的理解上,也应该落实到诗歌创作精神的领悟中。

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与《杜甫诗三首》的学习,学生首要感受的是创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观照。《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杜甫诗歌中对社会人生广泛深入的关注,对学生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导引作用。此时再渗透本土民歌中直面现实的作品,更易引发学生共鸣。如反映洮州花儿中留守老人叹息老来凄苦的:

腊子石山雪盖了,

人老就像花败了,

浑身钢刀不快了;

钢刀老了还磨哩,

人老了时咋弄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土民歌是本土文化鲜活有机的组成部分,将其渗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用本土文化滋养后代,用本土意识铸造民族之精魂,其空间广阔,在此浅探。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石为怀.甘南藏族民俗[M].蘭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合作市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语文素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