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
——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自然显露设计

2017-05-17李鹏波蒲静静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雨水要素景观

李鹏波,蒲静静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现代化城市进程将人与自然间的物理联系逐渐割裂,加之现代科技对传统教育和娱乐方式的结构性改变,使儿童与自然之间产生了令人惊异的断裂,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将此现象称为自然缺失症[2]。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是儿童经常光顾的场地之一,但近些年该场地呈现出室内化趋势,不断复制的游戏器械取代了自然的游戏场地。当孩子不再接触自然,很多心理问题都会出现,比如压力过大、抑郁、注意力紊乱等,儿童体质状况也可能与此相关[3]。

大量的研究表明,经常与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环境伦理的形成,自然化环境还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着全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包括更好的心理健康、积极的环境价值观念、优秀的认知能力、强烈的学习欲望,更少的生理疾病和更快的康复速度[4]。在具有自然特征的活动场地中对儿童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自然的氛围中激发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儿童具有更高的注意力和自律能力;

2)促进儿童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探索其中的乐趣;

3)增强想象力、创造力,无形中培养语言、合作和交往能力;

4)在自然中得到直观的感受,触发儿童感性的认知,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观察能力;

5)自然可以缓解生活对于儿童的压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及暴力和反社会行为[5]。

因此在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中引入自然显露设计,将阳光、风、雨、四季变换等常见却被忽略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放大、表现出来,结合儿童需求,让儿童明显的感受自然,体验过程,使儿童的目光转向自然环境,在游玩过程中重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成为城市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1 自然显露设计

1.1 自然显露设计的概念

自然显露设计即揭露凸显自然要素的设计,通过对自然界中可观察、体验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提炼、加强、显露,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活动,带人们走近自然,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如将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物候、季节等自然现象,微风吹拂、光影变化、雨水蒸发等自然过程进行显露设计,使人们认知、感受、体味自然。

自然显露设计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自然要素的设计,通过设计使不被关注的自然要素显露出来,得到公众的关注;另一个层面是对公众体验自然的设计,设计便于公众体验自然的场地、设施及景观小品等,引导公众在活动中感受到自然。

1.2 自然显露设计的内容

自然要素的设计内容主要为水、光、风、植物、动物等。水要素的自然之态有泉水、瀑布、溪涧等;自然之象为雨、雾、冰、雪。光要素为光照强度、色彩、阴影。风要素为方向、速度、声音。植物要素可分为乔灌木、地被、花卉,随着时间交替有不同的色彩、形状、疏密变化。动物要素为蝴蝶、鸟、鱼、蝉等,其观赏为外形、动态和声响。

公众体验自然的设计内容公众对自然的感受设计、参与体验的自然活动设计、活动场所体验自然的设施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另外,其设计内容以人的体验为出发点,同时要建立在自然要素的基础上,自然要素如上文所示。

1.3 自然显露设计的方法

1.3.1 自然要素的显露方法

1.3.1 .1 显示自然之力

自然力量蕴含着巨大的能动力,在显露自然的过程中应该开启自然的自我组织与设计过程,同时显露该过程。如借用雨水的力量设计景观小品,在基多Lagoon公园竞赛设计中,Paisajes Emergentes事务所的雨水剧场利用雨水做功,充分的显露了雨水过程[6](图1),该剧场是一个雨水集水池,同时也是一个露天剧场,当池中有积水时,可建造一个浮动的舞台。设计者通过强调雨水引发的水位变化,巧妙的将降雨与人的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雨水过程;其次可利用风的力量设计风车、锦旗等来显露风要素……在这些过程中,自然的力量得到了有效地发挥,自然现象在场地中也得到了显露。

图1 Paisajes Emergentes事务所的雨水剧场

图2 瓜达鲁普河公园地形的艺术形式

1.3.1 .2 艺术再现自然之美

景观设计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艺术化的表达,因此自然显露中要注意强调自然景观的艺术性。

首先从场地景观特征和自然过程中寻找艺术的景观形式。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每种自然过程都会出现独特的自然适应形式,表现在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之中。设计应将这些特征简化并形成某种特殊的自然表现形式,如瓜达鲁普河公园针对场地上河水的涨落和流向,顺势将地形设计成波动状,通过艺术的方式显露河水的流动(图 2)。

其次借鉴艺术的语言形成景观形式。比如借鉴大地艺术雕塑化处理地形的手法、极简艺术的重复阵列与秩序等等。应当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起来,许多设计师都从艺术家那里获得灵感,如列恩·雷的随微风摇摆的动态雕塑无疑是日本歧阜县深山的《风之吻》的艺术原型(图3),同时艺术性的显露了风要素。

1.3.1 .3 科技显示不可见的自然

如今,大量科技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在自然显露设计中亦可借助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如日本“shiru-ku road”公园中用收集声音的技术显露了自然中的声音(图4),该公园对原有的自然声响未做任何改动,只是设计了一些收集自然声音的装置,这些装置用来收集高处树叶颤抖、风碰撞的声响,以及地面上昆虫的鸣叫声,使自然的声音充分显现。另外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运用科学技术很好的显露了光要素,该馆光线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晚上它们内含的光源能点亮整个建筑[7]。

图4 “shiru-ku road”公园收集声音的装置

1.3.1 .4 显露时间的痕迹

一日之中的时光交替与四季变化不断的进行,各种自然现象亦有其自身的自然过程,在自然显露设计中结合时间要素,将人们常忽略的一日之中光影变化、雨水蒸发过程、植物花卉四季的变化等自然过程通过设计将其放大表现,显明自然过程所带来的痕迹。如瑞士苏黎世的柏悦酒店的中庭--石板花园,其通过对地板坡度的轻微变化放大水蒸发的过程(图5),凸显雨水蒸发的痕迹。

图5 石板花园的水蒸发过程

1.3.2 公众体验自然的方法

1.3.2 .1 结合五感体验

五感体验是从受众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考虑的自然显露方法。五感是人发挥5种感官功能而形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体验的特点是使人更为细微的观察和体验事物。在显露自然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人对自然的体验,因此在显露自然过程中结合五感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立起了桥梁。要显露的自然要素不同则选择的五感侧重点不同,如水要素更多的考虑人对水的视觉、听觉、触觉;光要素更多的考虑视觉;风要素是考虑视觉、听觉、嗅觉;植物要素是考虑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1.3.2 .2 设计可体验的自然活动

自然活动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的体验活动,如设计田间劳作活动,使人们通过参与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割等一系列农作自然活动,期间结合工作人员讲解了解作物生长规律,另外在劳作过程中也锻炼了身体,消除不安等急躁情绪。其他的自然活动如垂钓、动物照管、林间探险、放风筝等。

2 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自然显露设计策略

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是儿童经常光顾的地方之一,对于儿童来说,其是影响其智能、体能及精神、思维方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探索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自然显露设计时,要分析吸引儿童的自然要素特征并结合儿童对场地的需求,探索自然显露设计的策略。

2.1 吸引儿童的自然特征及儿童对活动场地的需求

研究发现儿童常被以下自然特征的场地吸引:1)元素聚集性—即自然元素较为丰富的场地易引起孩子的注意;2)体验式景观—即可参与体验的自然景观,如做植物贴画、钓鱼等;3)功能与元素相结合—即自然要素与儿童的游戏、活动、休息等功能结合;4)动态元素—短期动态是指流动的水、风等自然元素,长期动态是指植物的缓慢生长变化。

儿童对活动场地的需求:1)感官感知需求—对场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需求;2)游戏活动需求—智力游戏、自然群体游戏、体质锻炼;3)交往需求—同伴交流、亲子沟通、协作性的游戏要素;4)认知探索需求—思维想象力、动手能力、注意观察力;5)安全需求—活动内容、游戏设施和场地的安全性。

2.2 自然显露设计策略

2.2.1 自然要素的显露策略

2.2.1 .1 设计自然环境--显露丰富的自然要素

在设计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景观时,要从整体的自然环境考虑场地景观的布局和形式。儿童喜欢较为丰富的自然要素,在设计中,首先要从该场地的景观特征和自然过程中寻找艺术的景观形式,如公园中现有的自然要素有哪些,该场地周围的植物、地形结构是怎样的,并将其特征简化形成某种特殊的自然表现形式应用显露到该场地中。其次丰富场地的自然要素,并通过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形式来显露想要表达的自然要素。

2.2.1 .2 设计自然过程——让儿童感悟自然发展变化

依据儿童的认知探索需求,自然显露设计结合时间要素,让儿童了解自然过程的概念,在一天、四季变化里探索感悟自然。水要素结合时间常见的自然过程是雨水、降雪、结冰、水蒸发等。在场地中显露该过程可用水做功或设计放大该过程,使儿童留意探索其中;光要素结合时间呈现的自然过程为一天之中的光影变化,可结合地面、植物或设施设计如“日晷”般的景观,使儿童预先看到光影的变化轨迹,感悟光影过程;植物要素结合时间需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和生长变化,注意乔、灌木和花卉的高度符合儿童的尺度以及其在四季中的色彩搭配,并周期性地局部增减游戏设施,保持其新奇感和吸引力。

2.2.1 .3 设计安全的自然环境——满足儿童的安全需求

依据儿童的安全需求、尺度分析,自然显露设计时要考虑儿童各方面的安全。如水要素:儿童玩耍的水域水深不应超过200mm,即儿童膝盖以上都应保持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以保证儿童在水中的安全。另外供儿童玩耍的水域应经常清理维护,以保证水域中的垃圾、树枝、玻璃片等危险杂物得到清理;光要素:在显露光要素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过多的反光材质,减少光反射对儿童的伤害;植物要素:要注意植物的质感和毒性,避免使用太尖锐易给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及有毒的植物;动物要素:要保证动物的无害性。

2.2.2 儿童体验自然的策略

2.2.2 .1 设计自然感受——使儿童感受、认知自然

依据儿童的感官感知需求,要考虑自然显露要素的五感体验,使儿童在视、听、触、嗅、味多方面感受、认知自然。如水要素:在显露时要考虑水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视觉方面水要素结合光影、植物、色彩等要素,提升视觉吸引力,听觉方面可运用动态水景吸引孩子的注意,触觉方面要考虑儿童的尺度,使水易于触摸;光要素:在显露时要考虑视觉,要注意儿童视线的高度,使光要素更易于观察;植物要素:1)运用丰富的景观植物,以树形、花色、习性等吸引儿童感受和认知自然;2)运用有味觉、触觉、视觉、嗅觉的植物为儿童提供一种尝试性的活动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品尝、触摸、观察、嗅闻特定植物。

2.2.2 .2 设计自然活动——让儿童在游玩中体验自然

依据儿童的游戏活动和交往需求及儿童易被体验式景观吸引的特征,自然显露要结合游戏要素设计自然活动,其不同于常见的“麦当劳”式的爬上爬下,而是在自然活动中显露自然,让儿童在其中体验自然,学习知识,建立同伴交往……

水要素设计:可设计儿童垂钓、喂鱼活动,冬天时在水上滑冰,另外用显示自然力量的小品显露雨水、雾等自然现象如水剧场、喷雾景观等;

光要素设计:设计引入光要素的小品让儿童在其中捉迷藏,或设计一面艺术的手影墙让儿童随着光影探索不同的手影造型等;

风要素设计:设计放风筝的场地,放入一些儿童喜欢的风铃,用科技设计收集声音的装置、设计“风之墙”等,使观风、听风融入到儿童游戏中;

植物要素设计:通过植物、灌木丛和树木的组合,提供攀爬、躲藏等各种活动空间和机会,使儿童穿梭于自然之间,并满足孩子不同程度的挑战感需求。

动物要素设计:散养一些鸡、鸭、鹅等小动物让儿童管护,使儿童在照顾小动物时与同伴和动物都成为了好朋友,并在自然活动中形成热爱自然的品格。

3 结语

童年时光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因此作为儿童经常光顾的城市儿童活动场地不应该是放置游戏器械的地方,而应该是让儿童充分探索、观察、体验自然的场地,是儿童联系自然、热爱自然、向自然学习的场所。自然显露设计结合儿童的想法和需求,在场地中显示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重建了儿童与自然的联系,为儿童尊重自然打下基础,也为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儿童活动场地的自然显露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并未受到广泛重视,其设计方法、场地的使用评价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苏珊·G·所罗门,张文英.1966-2006年美国儿童游戏场的变化[J].中国园林,2007(10):15-18.

[2](美)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自然之友,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3]郭庭鸿,董靓.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自然缺失症康复花园研究[J].中国园林,2015(8):62.

[4]Randy White.Benefits for children of play in nature[R].White Hutchinson Leisure&Learning Group,2004.

[5]Randy White.Young Children’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its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development&the earth’s future[R].White Hutchinson Leisure&Learning Group,2004.

[6]冯潇.过程艺术对雨水花园设计的启示[会议论文].2010.

[7]世博网.英馆.(2010-02-22)[2010-06-05].tttp://www.expo2010.cn/czsw/czgmb/czgyg/czgygmb.htm.

猜你喜欢

雨水要素景观
农事 雨水
景观别墅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