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Co-γ射线辐射对乌桕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

2017-05-17葛金涛王丽丽吴秋月赵统利刘兴满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叶形乌桕心形

葛金涛 ,王丽丽 ,吴秋月 ,赵统利 ,刘兴满 *

(1.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连云港市海州区农林水利局,江苏 连云港222000)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经济树种,其果实含油率高[1],可用作食用油源、工业油源和动力油源;根皮、树皮、叶可入药;同时也是优良用材树种,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栽培历史[2]。近年来,乌桕又因其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乌桕的广泛栽植与应用极大推动了乌桕的新品种选育工作,近年来,在江苏、湖北和浙江等地通过认定的乌桕良种已达12个,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了乌桕的种植效益和景观效果。但现阶段,乌桕的选育仍以实生选育为主,杂交育种为辅,多倍体育种和分子育种仍处于探索阶段,新品种选育周期长和遗传稳定性差,一定程度限制了乌桕的开发与利用。诱变育种是改良乌桕的快速便捷的手段,尤其是辐射诱变育种可显著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缩短育种周期,获得实生育种难以获取的新种质,已在黄连木[3]、毛竹[4]和柑橘[5]等诸多林木树种得到广泛应用,但辐射诱变在乌桕育种中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本实验通过60Co-γ射线辐射乌桕生物学效应研究,探索乌桕种子半致死剂量和辐照育种对乌桕发芽率、叶形、叶色的影响,为乌桕辐照育种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所用乌桕种子采自连云港市桃花涧景区野生乌桕林,筛选籽粒饱满、无破损种子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进行辐照处理,试验选用100 Gy、200 Gy、300 Gy、400 Gy 4 种60Co-γ 射线剂量,剂量率14 Gy/min,以未辐照种子作为对照,每个处理用种300粒。辐照处理后于2015年5月12日在连云港市农科院东辛实验基地播种试验,实验采用穴盘播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播种前乌桕种子用清水浸种24 h,用沙擦法剥去蜡质层。播种后10 d、20 d和30 d每天统计出苗率和株高。播种30天后,移栽至田间继续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辐射剂量对乌桕种子萌发的影响

图1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种子萌发的影响

图2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幼苗株高的影响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1所示:乌桕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和100 Gy剂量处理,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6.7%和86.3%,而200 Gy、300 Gy和400 Gy剂量乌桕种子发芽率为75.67%、1.33%和0%,变化差异显著(P<0.05)。同时出苗时间随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对照和经100 Gy剂量处理种子在第20天时,大部分已经出苗,而经200 Gy剂量处理种子在第20天时只有小部分出苗。乌桕辐照的半致死剂量在200到300 Gy之间。当辐射剂量达到300 Gy以上时,乌桕种子全部失活。

2.2 辐射剂量对乌桕幼苗株高的影响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幼苗株高的影响如图2所示:乌桕幼苗株高随辐射剂量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和经100 Gy剂量处理的种苗在第30天时,平均株高分别为12.13 cm和13.16 cm,排除误差影响,株高比对照稍有增强。经200 Gy、300 Gy剂量处理的种苗在第30天时,株高分别为6.33cm和2.8 cm,均与对照相比变化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乌桕辐照的半致矮剂量在200 Gy。

2.3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叶形的影响

经辐照后乌桕叶形的变异出现多种形态,多数呈现叶形发育不良的现象,如图3所示,A为正常乌桕叶片叶形为菱形,B为叶片顶部发育不良,C为叶片中部以上发育不良;D为2片叶片融合叶形,E为叶色叶色失绿型心叶片;F为心形叶。其中B、C和D形变异叶片不是整株表现类型或芽变类型,只为单个叶片零星出现,初步判断为发育不良导致,无法稳定遗传。E形叶片在辐射剂量为100 Gy和300 Gy时大量出现,说明辐射导致叶片失绿,经过统计,乌桕失绿叶片90%为心形叶,但经过一段时间生长能恢复为菱形叶,说明乌桕心形叶与叶片失绿具有一定关联性。但在变异植株中发现叶色浓绿植株整株叶片为心形叶,并且嫩叶颜色鲜红,明显区别于正常乌桕品种,判定为乌桕心形叶新品系,暂定名为“红心1号”。

2.4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叶色的影响

乌桕叶色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乌桕植株变色期不一致,因此造就了乌桕秋季绚烂异常的景致,如图4。图中所示各种颜色叶片均为11月18日拍摄,反映的为每株落叶前最终叶色。由此可见乌桕单株叶色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能细微的环境差异便可导致乌桕叶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导致选育叶色观赏性较高的乌桕品种难度极大,本课题组在常年选育过程中也发现,筛选出的叶色观赏性较好的乌桕新品系,不同年份、不同栽培区块最终叶色差异性显著。在图4中,1-10号叶片采自未经辐照的乌桕植株,11-20号采自200 Gy辐照处理的乌桕植株,可见叶色变化范围差异性不大,能注意到的是在200 Gy辐照处理的乌桕植株中,较多发现如14号叶色的植株,变现为叶脉间失绿;此外18号叶片植物叶色鲜红,观赏效果最佳,较为少见。

图3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叶形的影响(A:对照,正常叶片;B,C 和 D:变异叶片;E:失绿叶片;F:心形叶片)

图4 钴60γ射线辐照对乌桕叶色的影响(1-10:采自乌桕对照株;10-20:采自乌桕辐照株)

3 总结与讨论

辐射诱变育种通常采用半致死剂量即辐照后种子发芽率为50%的辐照剂量。在本研究中,乌桕的半致死剂量在200到300Gy之间,具体辐射剂量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并且乌桕的半致矮剂量在200Gy;发现的变异叶片大多处在200Gy辐射剂量,因此200Gy是较为适合的乌桕诱变剂量。

在本研究中,100Gy辐射剂量对乌桕幼苗的株高起到促进作用,这与吴茂力等[6]的研究一致。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低辐射剂量促进种子萌发是由于射线本身引发了植株机体修复机制[7]或是通过诱导保护性酶类活性的提高导致[8]。推测低剂量钴60γ射线辐照激发乌桕种子抗逆性保护机制,提高了激素和酶的含量,因而形成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同时100Gy辐照对乌桕种子活性影响较小,造成100Gy辐照下,株高有所增加。但促进乌桕生长的最适低辐照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1]刘火安,姚波.乌桕油脂成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研究进展 [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29 (2):402-408.

[2]李东林,黄栋,王瑾,等.乌桕研究综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4):43-47.

[3]安倩,张萍萍,李明浩,等.60Coγ射线辐射黄连木的生物学应用[J].核技术,2011,34(7):522-528.

[4]蔡春菊,高健,牟少华.60Co-γ辐射对毛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7,21(5):436-440.

[5]杨亚婷.60Co辐射创造柑橘突变体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6]吴茂力,刘勇强,张子龙.60Co-γ射线辐射对水稻陈种子活力复苏的影响 [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013-1016.

[7]祁文彩.低剂量60Co-γ辐照拟南芥的生长刺激效应及增强抗逆性的机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8]傅雪琳,张志胜,何平,等.60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研究 [J].核农学报,2000,14(6):333-336.

猜你喜欢

叶形乌桕心形
乌桕赤于枫
山乌桕苗木培育技术
Heart心形浪漫
心形贺卡
制作心形贺卡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山乌桕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
枫叶
枫 叶
水稻叶形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