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特色竹罐疗法

2017-05-15庞宇舟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黄安中央民族大学博士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龙脊壮医夹脊

文/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授黄安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

壮医特色竹罐疗法

文/庞宇舟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授黄安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

壮医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百病皆可罐之”,指的就是生病后可以运用壮医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大约于唐宋之际,壮医已形成了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法、灸法、挑针、金针等十多种特色疗法,并逐步具备了理论雏形。

由于角罐的制作材料不易获取,加上广西地区盛产竹子,于是角罐逐渐被竹罐代替。清代《医宗金鉴》中首次提到中药煮竹筒用于临床,把辨证用药和罐法紧密结合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竹罐的制作

竹罐疗法源于壮医“角法”

关于“角法”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其对“角法”治疗痔疾有详细的记载:“牡痔居竅(肛门)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絜以小绳,剖以刀。……若有坚血如抇,末而出者,即已。”其大意为:“痔疮位于肛门旁,大的如枣般大,小的如枣核般大。治疗这个疾病采用大小合适的兽角,经热水煮后,用在痔疮上,大约过了煮熟两斗米的时间后拉开兽角。接着用细线结扎被吸出的痔疮,继而用刀进行剥离,痔核内有血块, 剥离出来即完成治疗。”由此可见,“角法”治疗疾病历史悠久、技法成熟。

“角法”又称作为“角罐”。因为古代壮医拔罐所用的器材通常是采用动物的角来制作,所以被命名为“角罐”。最常见的是采用壮族地区的水牛角进行打磨,制成角状的罐。它利用空气燃烧后产生负压将角罐吸附于相应部位,常用于颈椎病、肩背酸痛、疲劳等症。

竹罐选材以壮族地区特有的1年~2年竹龄的金竹为佳,选取近根部较直、口径1.5厘米~4厘米、长度10厘米左右的金竹竹节,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用砂纸打磨使口圈平正光滑,即成竹罐。竹罐轻巧、价廉、不易跌碎、比重轻、吸得稳、能吸收药液,且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目前,市面可以买到各式各样便于携带、轻便耐用的竹罐。

竹罐准备好后,在拔罐前,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然后将竹罐趁热吸附在治疗部位。浸煮竹罐所用的壮药药液配方是该疗法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根据病症不同,配伍的壮药也因人而异。

煮竹罐配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面针130克、银花藤130克、鸡屎藤130克、香附125克、八角枫120克、豨莶草120克、臭牡丹120克、五加皮120克、透骨草120克。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候,可进行相应的加减。拔罐选穴以龙脊穴、夹脊穴、阿是穴为主。龙脊穴:各椎骨棘突下凹陷处即是;夹脊穴:分为壮医近夹脊穴(胸龙脊穴旁开1.5寸)和壮医远夹脊穴(胸龙脊穴旁开3.0寸);阿是穴:局部疼痛处即是。

偏头痛

两面针130克、杜仲藤130克、海风藤130克、三角枫130克、千年健130克、透骨草130克、抽筋草130克、臭牡丹130克、五加皮130克、鸡屎藤130克。

类风湿性关节炎

杜仲藤40克、三钱三40克、八角枫40克、大钻40克、小钻40克、鸡屎藤30克、丢了棒20克。

(注:在拔罐的过程中,根据疾病的反应点和疾病的病灶部位进行取穴。偏头痛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部位不固定,所以一般采用阿是穴治疗即可,即疼痛不适处就是阿是穴。)

庞宇舟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壮医学)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执行会长。

拔罐技巧和方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特色在于其操作技法、穴位配伍、药液药方。进行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时,首先要备足干净的竹罐及壮药药液,待充分暴露所需拔罐部位后,将浸煮好的竹罐捞出,迅速将水甩干,趁热将竹罐扣于皮肤上,每次拔5分钟~10分钟,第一次拔的时间可短些。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轻刺3针~4针,然后迅取热药罐吸附于针刺部位。如此反复拔1次~2次,若皮肤、竹罐上出现白泡(白泡是竹罐将病邪驱除出身体的一种表现形式)较多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

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纱布擦净后再刺再拔。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用消毒的毛巾浸泡于上述药液,捞出拧至半干即成)热敷于拔罐部位3次以上,药巾变冷后再更换热的药巾。疗程的第一天只敷不洗,第二、三天可用药液熏洗患处热敷患处以药巾变冷为度,每个人耐受不一样,一般为3分钟~5分钟。

拔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取肌肉丰厚、毛发较少的部位进行拔罐;2.拔罐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保暖;3.拔罐时避免火、热烫伤患者,如不慎烫起较大水泡时可使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挤干水泡后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持干燥;4.避免过劳、过饥时拔罐;5.应用配方、竹罐手法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玻璃罐

罐口光滑,罐体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容易掌握留罐时间,临床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但因其导热快,易烫伤,且容易破损,使用时应格外留意,对有裂缝的玻璃罐应弃之不用。

竹罐

轻便、可携带、实惠耐用,竹罐吸附力较玻璃罐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可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竹罐既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强化治疗的作用。但是,竹罐易燥裂漏气,且因吸附力较大,罐体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使用竹罐时留罐时间不能太久。

猜你喜欢

龙脊壮医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赏龙脊记
龙脊梯田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龙脊梯田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龙脊辣椒”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