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肺内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评价

2017-05-15金发光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导航系统消融

金发光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肺内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评价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f virtual bronchoscopy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nodules

金发光

金发光,男,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呼吸结核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分组副组长、中国肺癌早期筛查协作组副组长并西北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务委员、整合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支气管病及呼吸内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和危重病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内镜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肺部疾病杂志》、《转化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呼吸医师网站副总编辑等职务,为《中华结核呼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诊断学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编委或特约编辑等。获国家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主要致力于呼吸衰竭、肺癌早期诊断和呼吸病介入微创诊治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国内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卫生行业重大专项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分题1项、军队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军队临床重点创新项目1项、军队“十一五”攻关项目1项、陕西省攻关项目4项,承担学校教学课题5项,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96篇, SCI收录53篇,出版专著(包括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共17部。

肺; 肺小结节; 支气管镜; 虚拟导航检查

随着全民体检意识增强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MR)、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 PET-CT)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肺孤立性小结节的发现机率明显增加。肺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指影像学上直径小于3 cm,周围被含气肺组织所包绕,不伴有肺不张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单发肺实质病灶[1- 2]。准确及时地明确SPN的诊断,尤其是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点[3- 4]。传统的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经透视、CT或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等活检,单纯根据X线或CT阅片定位,检查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其诊断准确率取决于病变部位、大小、阅片定位能力以及操作技术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对肺小结节的正确诊断率相对较低。此外,经X线、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还较容易导致出血、气胸、猝死等严重并发症[5-6]。近年来,新开展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virtual bronchoscopy navigation, VBN)是一种基于CT三维成像术,其通过图像识别,可以建立虚拟支气管路径,引导支气管镜到达目标病灶进行活检,从而达到提高肺小结节活检阳性率目的[7-8]。VBN技术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进入段支气管镜的技术瓶颈,显著提高了支气管镜检查深入肺末端的程度,为SPN的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微创诊断解决方案,是早期肺癌发现和诊断的重大突破,并且为术前提供了精确的病理参考和手术标记,大大提高了肺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现就VBN在SPN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和评价,旨在探讨VBN在SPN诊断中的价值,以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证据。

一、VBN学术背景

2000年以来,随着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项全新的用于SPN的诊断技术VBN问世。其集仿真支气管镜与可弯曲支气管镜的优点于一身,进入了支气管镜下SPN活检术的新时代。VBN是将重建好的胸部薄层CT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导航系统,通过特定软件处理,可以形成类似支气管镜进或出支气管的虚拟支气管树,同时可进行肺部病灶标定,制定活检路径和手术规划,从而为肺部病灶的活检提供最可靠的帮助[9]。该系统亦可称为数字肺,可以很好的展示三维支气管树的结构及其变异,包括展示支气管狭窄部位、长度和气道畸形,能标定SPN的位置、大小、空间、密度、结构以及与毗邻支气管和血管的关系,还可以协助测量界定腔内外病变范围,对选择肺部靶目标及其术前路径规划能达到非常精确的指导作用。

VBN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定位导航,就像汽车的定位导航系统一样,能准确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操作者沿着VBN规划好的路径,并在有色线条引导下,将支气管镜送入所选择支气管并达到目标病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实现实际视图的前进、后退、旋转方向等与虚拟视图的同步。Merrite等[10]通过对10个肺周围性病灶进行VBN引导下的支气管镜和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VBN引导定位病灶的精确度为(94±7.9)%,而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精确度为(43±16)%;对于平均活检位置误差(活检钳接触气管壁的接触点至病灶边缘的距离)VBN为(2.2±2.3)mm,而传统镜检为(9.7±9.1)mm。这样的结果说明VBN解决了定位难、操作时间长等临床难题,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支气管镜操作者一站式地把气道检查及病理活检操作完成,并能得到较高的阳性率,为肺周围性小结节的快速诊断、外科手术定位以及无手术机会的肺周围性病变患者施行经支气管镜下准确的辅助治疗,如为电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病灶内注入药物、放射性离子植入以及放疗准确定位提供良好的导航定位技术。然而,VBN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不是万能的,其对于小于3 mm的气道病变因为炎症或者堵塞可能探测不出来,堵塞远端通畅的气道内病灶物质也可能无法被提取,这可能就是出现漏诊的原因[11]。

二、VBN临床应用类型

1. Directpath VBN:Directpath VBN是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导航系统,临床上称为一代导航。它是直接运用胸部CT扫描数据重建出三维支气管树,其重建过程简单、快速。单频显示出模拟内镜进出目标病灶的情形,同时显示镜头离目标支气管的直径,记录到达目标病灶时进入的虚拟支气管级别,并由操作者人为调整保持虚拟导航路径跟实时支气管路径的同步[7]。Directpath VBN具有以下优点:①基于64排CT扫描、0.625 mm层厚的数据可以获得较好的重建结果、其具备引导常规/超细支气管镜进入肺外周目标支气管的能力;②虚拟支气管镜图像与实际内镜图像一致性高,可以引导常规支气管镜准确进入4~6级支气管,亦可以引导超细支气管镜准确进入6~8级细支气管;③可以同超声径向支气管内镜相结合,提高超声径向内镜操作准确性和速度;④不与电子支气管镜转换器连接,实际导航过程中不受患者咳嗽的影响;⑤如若发现有未被检出的支气管,Directpath VBN可利用ROI模式中的半自动检出和手动检出补充。

2. Lungpoint VBN:Lungpoint VBN是2012年由Broucus Medicul,inc公司设计、制造和销售的导航系统,也称为二代导航系统,让临床医师能设计支气管镜的操作过程,接着导航至肺部准确位置来进行肺癌诊治。另外,Broucus已经开发并且正在销售其专有的组织取样设备Flex NeedleTM,该设备能对全肺所有的病灶进行定位。其特点是它可将靶点重叠于虚拟和真实的支气管镜视图中,当操作支气管镜通过气道时,在“程序导航”界面上自动同步虚拟导航计划和实时支气管镜视频,用以确定位置和方向,可以实现真实视图与虚拟动画及路径并列双频显示[6]。其缺点是如遇到患者咳嗽或分泌物较多时,Lungpoint VBN则难以明确位置和方向[11]。

3. Lungpoint阿基米德系统:Lungpoint阿基米德系统即Lungpoint支气管镜放置计划及导航系统是在Lungpoint VBN基础上所研发的一项创新技术[11]。其操作过程是:①首先采集患者CT数据,3D重建出支气管和血管后计算出每条支气管中心线,然后识别并选定病灶,系统将自动规划出到达病灶点或气管壁穿刺点的路径;②操作时,常规支气管镜沿导航路径到达病灶处或病灶附近后,使用FlexNeedle活检针在支气管壁穿刺打孔;③用Lungpoint的球囊扩张穿刺孔,配合C型臂X线透视辅助及3D可视光标定位及路径引导,将鞘管及内芯推送至结节;④经鞘管2.0 mm的工作通道进行肺活检、刷检、冲洗后送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6],或通过引导鞘管将电消融、热消融、激光、冷冻等治疗辅助探头送入病灶对病变定点精确治疗。Herth等[12]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一项经支气管镜下肺外周结节取样术的前瞻性、单臂干预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83%的患者中成功完成了该项研究,其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完全与手术切除的病理结果一致。总体检出率为83%(10/12),其中成功创建管道的患者活检检出率为100%。相信随着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阿基米德系统在肺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4. 电磁虚拟导航系统(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ENB是一种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检查技术[13-14]。其优点是既可准确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实时导航定位,又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15-16]。

该技术操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术前路径规划,将多排螺旋CT的DICOM数据导入虚拟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随后产生虚拟的支气管树及标记的目标病灶和直达目标病灶的导航路径;第二是术中气道内磁导航,操作者根据导航监视仪显示的三维虚拟支气管树图像,按照术前规划路径将引导鞘管送到目标病灶,最后经引导鞘管置入活检钳进行活检、刷检及灌洗。在未来,该技术还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如局部注射药物、射频消融、热、冷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Gildea等[15]在2006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的初步研究,认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试用于肺部周围病灶和纵隔淋巴结病变相对于标准支气管镜器械是安全的。在60名受试者中,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Midazolam)和吗啡(Morohine),并局部应用利多卡因的清醒镇静麻醉方法,经鼻途径,采用标准支气管镜活组织活检,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时间在33~86 min,平均时间(51±13)min,导航成功率为100%,平均注册时间为(3±2)min。周围性肺病灶平均导航时间在(7±6)min,纵隔淋巴结平均导航时间为(2±2)min;取样成功率为80.3%(45/56),其中肺部病灶的取样成功率为74%(40/54),纵隔淋巴结取样成功率为100%(31/31);肺部病灶与淋巴结大小分别为(22.8±12.6)mm和(28.1±12.8)mm;恶性病变确诊率为74.4%(32/43)。Eberhardt等[17]研究认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更多的节省诊断时间和避免放射线的照射,是一项提高诊断率的新技术。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诊断正确率与病灶大小无关,差别无显著意义。其不良反应小,少见有气胸(3.5%)、胸痛、发热、咽痛、无关重要的咯血,仅偶发呕吐。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安全地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纵膈淋巴结和外周的组织病变标本,其优良性归因于安装启用3部分整合的技术:①多维CT设计;②电磁导航;③可控探头。在未来的应用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结合CT/PET导航设备可以更远的扩展这种新的技术。Folch等[18]通过收集75个来自全世界多中心的研究数据,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一系列ENB操作标准,但因数据和病例有限,其结果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VBN联合应用技术

Directpath VBN、Lungpoint VBN或Lungpoint阿基米德系统以及ENB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对于SPN的诊断亦取得了较高的诊断率。但除了虚拟导航系统以外,超细支气管镜技术、传统的C型臂X线透视(X-ray fluoroscopy, X-Flu)下的活检技术以及径向超声内镜(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EBUS)技术亦在SPN诊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VBN是否可以同X-flu和EBUS-GS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SPN的诊断率,目前临床研究已得到证实。

1. VBN联合X-flu肺活检术:为了提高VBN对肺外周病灶的活检阳性率,X-flu被用于定位肺周围型病灶来帮助VBN实施TBLB[19]。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于无X-flu定位的VBN,VBN联合X-flu大大提高了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率[20]。

VBN联合X-flu肺活检术首先利用虚拟导航系统引导支气管镜到达接近病灶的支气管处,再通过透视协助明确病灶位置进行肺穿刺活检。不管是Directpath VBN、Lungpoint VBN或ENB均可联合X-flu。该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引导支气管镜准确进入目标支气管,提高病灶发现率,而且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操作者和患者不适及X线暴露时间[21]。Asano等[22]在2013年进行了VBN联合X-flu在肺外周病变诊断应用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试验组(VBN-assisted group)和对照组(non-VBN-assisted group),结果其诊断率无显著差异(67.1%vs. 59.9%;P1/4 0.173),但在部分实验项目中实验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如在右上肺叶(81.39%vs. 53.2%;P1/4 0.004)、正位胸片不可视病灶(63.2%vs. 40.5%;P1/4 0.043)以及外侧肺野病灶(64.7%vs. 52.1%;P1/4 0.047)的诊断中。目前,国内由于展开此研究中心少,另外由于辐射暴露问题,在我国仍无前瞻性的VBN联合X-flu的对照研究数据,仍需要大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论证其联合应用的优缺点。

2. VBN联合EBUS-GS肺活检术:在肺周围性病灶活检时使用VBN联合EBUS-GS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国内外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23-24]。在一项对120例患者的研究中,联合应用VBN和EBUS-GS时确诊率为88%,明显高于单纯使用EBUS-GS组(69%)和电磁导航支气管组(59%)[25]。其操作过程是:①采集薄层CT的DICOM数据并传输至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②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DICOM数据并3D重建出支气管树,标识病灶并建立导航路径;③使用超细支气管镜沿导航路径到达病灶附近,通过支气管镜工作通道送入EBUS-guide sheath(引导鞘);④通过引导鞘管送入超声微探头;⑤最后经引导鞘管送入活检钳、刮勺、毛刷行支气管肺活检、刮检和刷检送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26]。

近年来,国内部分单位做了一些对照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唐纯丽等[27]回顾分析了105例肺外周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VBN联合EBUS-GS和单纯EBUS-GS的诊断率分别是76%和72%,检查时间分别是(256±205)s和(365±221)s(P=0.042)。Okachi等[28]研究表明VBN联合EBUS-GS诊断的阳性率主要与CT标记阳性、孤立性小结节大小以及小探头位于病灶的位置有关,而与病灶位置、活检数量以及肿瘤细胞学无关。从一些研究资料分析VBN不但能进一步提高EBUS-GS诊断敏感度,也能引导操作者更快更准确地到达目标病灶所在的支气管,从而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无需使用X-flu定位。因此VBN联合EBUS-GS进行TBLB应用于诊断肺外周小结节是高效而安全的,但是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3. VBN联合EBUS-GS并X-flu肺活检术:多项研究表明VBN联合EBUS-GS能提高活检阳性率并减少操作时间[27-28]。另外,VBN+X-flu能提高发现病灶的准确性,把VBN+EBUS-GS+X-flu三者相联合是否能更好的发挥各自优势尚不清楚。VBN能准确导航并进行病灶定位,EBUS-GS在VBN引导下能快速到达病灶部位,再通过EBUS-GS重新准确定位,然后在引导鞘引导下,并在X-flu实时引导下,准确地进行活检,从理论上讲活检阳性率就会明显增加。但目前尚无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数据。但有一些研究正在进行,在不远的将来,三种方法联合进行肺外周活检的临床数据将会被报道,也将会推动肺外周活检阳性率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VBN可结合平片或CT、MRI等图像的三维处理/模拟内窥镜功能,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治疗[29]。VBN在CT、MR或透视下偶联导管和穿刺针,利用电磁场确定实时位置和方向,继而显示前期的CT或MRI资料(医学可视化),可以更广泛地在介入呼吸病学中加以应用,更能体现一体化微创技术的优点。2005年Chhaied等[30]对74例患者联合使用支气管镜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u emission tomography, PET)针对≤3 cm肺小结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后提高了肺小结节的确诊率。

四、展望

综合分析目前应用到临床的虚拟导航系统,Directpath操作最简单,Lungpoint 虚拟导航系统设备更加完善,ENB及阿基米德系统较复杂,耗价昂贵,而Lungpoint虚拟导航系统为基础的阿基米德系统更加精准。另外,4种导航系统均可联合应用超细支气管镜、EBUS-GS和X-flu,可两种联合,亦可三种联合应用于临床,可解决临床中以下两个方面问题:①诊断方面: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让支气管镜操作者能在导航系统引导下一站式完成肺外周病变的病理活检,并能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②治疗方面:为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肺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经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如射频消融、电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或放射性离子植入等),并能保证导向和定位准确,还有可能为气道支架和活瓣的放置提供精确引导。总之,VBN系统单独或联合应用EBUS-GS或X-flu对肺周围型病灶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1 Saito H, Minamiya Y, Matsuzaki I, et al. Indication for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small peripheral pulmonary nodules in thoracoscopic surgery[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2, 124(6): 1198-1202.

2 Sortini D, Feo CV, Carcoforo P, et al. Thoracoscopic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and history of malignancy[J]. Ann Thorac Surg, 2005, 79(1): 258-262, 262.

3 Soubani AO.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 Postgrad Med J, 2008, 84(995): 459-466.

4 Ost D, Fein A.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2(3 Pt 1): 782-787.

5 章智荣, 毛友生. 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诊断与处理策略[J]. 中国肺癌杂志, 2013, 14(9): 499-508.

6 Sterman DH, Keast T, Rai L, et al. High yield of bronchoscopic transparenchymal nodule access real-time image-guided sampling in a novel model of small pulmonary nodules in canines[J]. Chest, 2015, 147(3): 700-707.

7 Asano F, Eberhardt R, Herth FJ. 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for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J]. Respiration, 2014, 88(5): 430-440.

8 宋勇, 姚艳雯. 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近况[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2, 5(4): 295-299.

9 Shinagawa N, Yamazaki K, Onodera Y, et al. 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system shortens the examination time-feasibility study of 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system[J]. Lung Cancer, 2007, 56(2): 201-206.

10 Merritt SA, Gibbs JD, Yu KC, et al. Image-guided bronchoscopy for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a phantom study[J]. Chest, 2008, 134(5): 1017-1026.

11 Eberhardt R, Kahn N, Gompelmann D, et al. LungPoint-a new approach to peripheral lesions[J]. J Thorac Oncol, 2010, 5(10): 1559-1563.

12 Herth FJ, Eberhardt R, Sterman D, et al. Bronchoscopic transparenchymal nodule access (BTPNA): first in human trial of a novel procedure for sampling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J]. Thorax, 2015, 70(4): 326-332.

13 Boskovic T, Stanic J, Pena-Karan S, et al. Pneumothorax after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of lung lesions under CT guidance[J]. J Thorac Dis, 2014, 6( Suppl 1): S99-S107.

14 刘宇鹏, 张齐武.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9): 1672-1673.

15 Gildea TR, Mazzone PJ, Karnak D, et al.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diagnostic bronchoscopy: a prospective stud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6, 174(9): 982-989.

16 Schwarz Y, Greif J, Becker HD, et al. Real-time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to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using overlaid CT images: the first human study[J]. Chest, 2006, 129(4): 988-994.

17 Eberhardt R, Anantham D, Herth F, et al.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diagnostic bronchoscopy in peripheral lung lesions[J]. Chest, 2007, 131(6): 1800-1805.

18 Folch EE, Bowling MR, Gildea TR, et al. Design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global, cohort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J]. BMC Pulm Med, 2016, 16(1): 60.

19 Toba H, Kondo K, Miyoshi T, et al. Fluoroscopy-assisted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after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bronchoscopic metallic coil marking for small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3, 44(2): e126-e132.

20 Lee N, Kim SH, Kwon W, et al. The effects of bronchoscope diameter on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nodules[J]. Tuberc Respir Dis (Seoul), 2014, 77(6): 251-257.

21 Mahajan A, Samuel S, Saran AK, et al. Occupational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C arm fluoroscopy during common orthopaedic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its prevention[J]. J Clin Diagn Res, 2015, 9(3): C1-C4.

22 Asano F, Shinagawa N, Ishida T, et al. 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ultrathin bronchoscop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 188(3): 327-333.

23 Wang MJ, Nietert PJ, Silvestri GA. Meta-analysis of guided bronchoscop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ulmonary nodule[J]. Chest, 2012, 142(2): 385-393.

24 Asano F, Shinagawa N, Ishida T, et al. 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improves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radial-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for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with involved bronchi on CT[J]. Intern Med, 2015, 54(9): 1021-1025.

25 Eberhardt R, Anantham D, Ernst A, et al. Multimodality bronchoscopic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6(1): 36-41.

26 Tamiya M, Okamoto N, Sasada S, et al. Diagnostic yield of combined bronchoscopy and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under LungPoint guidance for small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J]. Respirology, 2013, 18(5): 834-839.

27 唐纯丽, 罗为展, 钟长镐, 等. 径向超声联合虚拟导航引导肺活检对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价值[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1): 38-40.

28 Okachi S, Imai N, Imaizumi K,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transbronchial biopsy using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a guide sheath in peripheral lung cancer[J]. Intern Med, 2016, 55(13): 1705-1712.

29 耿茜, 曹永胜, 王皓. 医学影像技术与创新[J]. 医疗设备信息, 2004 , 19(1): 1-3.

30 Chhajed PN, Bernasconi M, Gambazzi F, et al. Combining bronchoscopy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small pulmonary nodule

(本文编辑:张大春)

金发光.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在肺内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评价[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0(2): 119-123.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2.001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2024)

710038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 危重症医学科

·专家论坛·

R563

A

2017-02-10)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导航系统消融
消融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消融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