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索

2017-05-15徐贵宏唐青青

大社会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镇党组织基层

◎徐贵宏 唐青青

乡镇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索

◎徐贵宏 唐青青

徐贵宏,男,1977年9月出生,安徽界首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公共组织行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政村治”是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特征,作为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包括乡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乡镇政权是中国最基层的政权,是整个国家的政权基础。因此,乡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必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战略基点。没有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镇社会治理是对乡镇社会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合作治理、共同治理、协同治理,基层党组织既是乡镇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乡镇社会治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乡镇社会治理体系的运转和乡镇社会治理的绩效,是乡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环节。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社会化,关系到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实现,关系到全面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群众切实利益。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在破解乡镇社会治理难题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完善社会治理、维护基层稳定的领导核心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实践

在乡镇社会治理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市围绕乡镇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加快全省实现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一)固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验区

信阳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全国农村改革过程中走在了最前面。而固始县则作为“河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试验区”走在了信阳市的最前面。固始县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实现的。开展“基层党委服务行业,基层支部服务专业合作社,基层党员创建示范岗位”活动,创立了“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等党建新模式。自固始县建设试验区以来,建立联合型党组织38个、产业型党组织5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18个、外建党组织128个,这样,实现了党组织建设和管理全覆盖,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作用。

(二)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在河南省完善村民自治示范市邓州市的各个农村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在“四议两公开”程序中,村党组织始终处于决策链的第一环,成为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的启动者,在制度层面确保了村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位置。基层干部加强自身建设,作出符合政策法规、符合实际、符合村民意愿的提议。为了确保提议的科学性、准确性,许多村自发建立了类似“村情民意恳谈会”的工作制度,经常召集村里的党员、种植养殖大户,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党员群众直接参与决策,也让村干部主动改变了惯于发号施令的工作方式,学会了与群众协商沟通,个人的转变带来党支部的转变,最终促进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高,赢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三)新郑市积极促进基层党组织参与乡镇社会治理

新郑市围绕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党建工作模式转变,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内容确定为“基础建设、党员管理、示范带动、素质提升、机制建设”等五大工程。

作为新郑市社会治理创新的综合试点乡镇,薛店镇政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为全镇居民创建稳定、和谐、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投入300多万元建立11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集行政办公、便民服务于一体,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民政、社保、医保、计生、信访、矛盾纠纷调解等部门入驻,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登封市坚持“三个注重”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

登封市大金店镇游方头村以往“诉求多、矛盾多”,曾是登封市有名的“上访村”、“落后村”、“贫穷村”。2008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组织本村老党员、退休老干部、退休老职工组建“四会”(农村经济发展顾问委员会、村务监督协调委员会、文化娱乐服务委员会和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许多积累多年的纠纷一朝化解,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游方头村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登封市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建组织强根基,夯实社会治理创新基础;注重强队伍提素质,增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注重建机制重实效,完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促进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探索、新成效。

二、 经验与启示

基层党组织在乡镇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扮演着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的角色,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因此,在乡镇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正确把握着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培育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乡镇社会治理骨干队伍,进一步完善乡镇社会治理方式。

(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对待乡镇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作为乡镇社会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决定着乡镇社会治理的方向和进程,其作用举足轻重。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领导干部在乡镇社会治理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乡镇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现实情况表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基层党组织参与乡镇社会治理最紧迫的任务。

可是,当前部分党员的思想认识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自身素质和能力也不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风险防控能力、矛盾调处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和创先争优能力,才能做好乡镇社会治理工作。

(二)明确社会治理职责

由于基层党组织不可能承担乡镇社会治理的所有工作,所以,首先要科学界定基层党组织在乡镇社会治理中的具体职责,避免出现职能交叉,从“依法合规、方便群众、保证效率”的原则出发,剥离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中应该由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承担的事项,使基层党组织能够集中力量,把应当承担、有能力承担的工作做实做到位。

必须明确的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就是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加强乡镇社会治理,根本在于保障民生,必须扎实做好服务工作。对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考核,主要指标就是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这样,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身特点,具体化其社会治理责任,使其明确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所在,从而使其在乡镇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提高社会治理参与热情

在开展乡镇社会治理工作的时候,基层党组织必须有足够的参与热情。

首先,通过“创先争优”和“比学赶帮超”活动的长效开展,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竞争意识,推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务的改善,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其次,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活动,改善和增进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乡镇社会治理工作的能力,激发基层党组织开展乡镇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再次,通过建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和淘汰机制,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乡镇社会治理工作。最后,通过教育培训,促进党员干部的成长。

(四)提高社会治理创新能力

首先,坚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沟通、对话、协调等符合民主民情的方式应当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集体决策制度、公示制度、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应当成为重大事项的决策办法,必要的时候,听证、公示等方式应当广泛使用,收集民意,民主决策。

其次,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主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增进与人民群众的互动,通过设置意见箱、热线、举报电话与网络问政等方式及时获取民意,主动提高与社会各方打交道的能力,力求沟通有道、有法、有果。

再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后,加强党员治理能力的培训。

(五)健全社情民意沟通渠道

首先,在乡镇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发现的问题,应有畅通、正式、正常的上报渠道,并且,应有明确的相对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限时办理、限时反馈”。

其次,对于复杂的难以协调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搞好统筹协调,确保基层党组织收集到问题能够实现“民意有人听、民情有人关注、民事有人办、民怨有人解决”。

再次,对于基层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的资源,应该加大倾斜力度,建立公安、检察、司法、计生、民政、教育、交通、工商、税务、金融等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保障乡镇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健全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建立信访工作(首问)责任长效机制,及时掌握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做到矛盾“不积累、不上交、不推诿”,避免怨气聚集、矛盾叠加。

(六)健全支持保障体系

首先,乡镇社会治理资源不足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将工作重心下移,将更多资源分配到乡镇,有效缓解基层党组织资源不足的矛盾。其次,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的制度保障。再次,树立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最后,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办公条件。

(七)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一点,应当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其次,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最后,基层党组织要学会建设“社会矛盾预防体系”。

(八)全面回应社会治理需求

首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长效机制,加强社情民意的收集、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统筹社会资源。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尤其要注重整合基层社区资源,通过对社会各方积极性的调动来进一步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最后,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回应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的治理需求。对于无党员的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应该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对其加以指导。并且,鼓励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直接服务群众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镇社会治理中的渗透力。通过拓展工作领域,创新组织设置,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面的基层党组织参与乡镇社会治理的工作网络。

猜你喜欢

乡镇党组织基层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