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政治话语的概念语篇分析

2017-05-13赵金霞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贺词旅途隐喻

【摘要】20世纪80年代Lakoff & Johnson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并在该书中出了“隐喻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打破了隐喻长期以来被局限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的传统。本文以习近平2014—2017的元旦贺词为例来分析政治预料中存在的隐喻类型以及它们是如何构成和被理解的,以此来探讨隐喻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的。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类型;2014—2017习近平元旦贺词

一、引言

一直以来隐喻都被认为一种语言中的修辞方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Lakoff & Johnson合著的大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这标志着对隐喻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语言修辞层面,转向了认知层面。在本书中Lakoff & Johnson(1980)以体验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隐喻理论。这一理论打破了隐喻的语言修辞的界限,认为隐喻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是人类使世界秩序化的方式,也是人类主要的、基本的生存方式。Lakoff & Johnson在该书中指出“隐喻无处不在”。(1890:4)而政治生活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政治是语言活动,人们使用语言向他人宣传某个政治事务,并说服他们采取这戏与政治事务相关的行动方案;语言不仅是政治的载体,“不仅是描述事件的工具,本身也是事件的一部分”。莱考夫明确地指出:“政治既是语言,同时语言也是政治。”政治语篇成为语篇研究的一个特定类型。既然“隐喻无处不在”,那么政治语篇的构建也离不开隐喻的参与。隐喻是怎样构建政治语篇的呢?本文将从构成隐喻的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来分析隐喻与政治语篇的构建。

西方隐喻研究的传统始于亚里士多德,他是这样定义隐喻的:“每一个名词,它或者是通用词或借用词,或是隐喻词或修饰词,或者是创新词或延伸词或变体词。隐喻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名字,应用到这个事物上;从这个种类转移到那个属性,从那个属性转移到这个种类,或者从一个属性转移到另一个属性,或者也可以是类推事物。”亚里士多德是从修辞学和诗学的角度定义隐喻的,认为隐喻是基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这一观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了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直到二十世纪后期才收到挑战。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大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此为标志开始的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在该书中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感受另一种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域,即源域和目标域参与了隐喻的构建,隐喻的构建就是通过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实现的,原域通常是相对具体、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而目标域通常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就是基于自身对这些具体、熟知的事物的体验来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的。例如我们常说“某人气爆炸了”,“爆炸”通常是用来形容汽车、炸弹、瓦斯等这些具体的物体的,是源域,在这里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生气”这一目标域,将汽车、炸弹、瓦斯这些物体爆炸时的剧烈程度转移到“生气”这一情绪上来,生动而又夸张地表现出了生气的程度。所以说,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理解世界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说明概念隐喻,Lakoff和Jhonson对隐喻进行了分类,将隐喻划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三大类。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为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如:上—下,前—后,深—浅,高—低,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自身对这些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的体验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如情绪高、情绪低落、智力高峰、智力低谷、上层社会、下层社会、高产、低量等。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实体隐喻最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事物如房子、丛林……如“The ship is coming in to view。”“I have him in sight。”这里人的视界被看成了一个容器。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如在“Time is money”就是一个结构隐喻,抽象概念时间用具体的概念金钱来表达,而可以用来表达金钱的一系列概念都可以用来表达时间,如You are wasting my time。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Ive 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Youre running out of time. You need to budget your time。

二、习近平2014-2017年元旦贺词中概念隐喻的分析

通过对2014—2017年习近平发表的四篇元旦贺词中隐喻的识别和概念隐喻的提取,我们总结了其中8种不同的隐喻类型及其出现的频数,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旅途隐喻、家庭隐喻和物体隐喻是元旦贺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隐喻类型。表2给出了各类型隐喻模式的隐喻表达式及举例。

下面我们将对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种隐喻类型:旅途隐喻、家庭隐喻、物体隐喻分别进行分析,以探讨概念隐喻是怎样构建政治语篇的。

1、旅途隐喻

旅途隐喻是“沿着道路向目的地行进的旅行”。旅途隐喻属于“结构隐喻”的建构方式,一方面直接将源域框架映射到目标域,另一方面又在各个要素之间建立两个域之间的具体联系。“旅途”和“国家发展”分别是源域和目标域,“旅途”可以作为源域框架直接映射到目标域框架“国家发展”上,同时“旅途”框架内的要素也可以映射到“国家发展”框架内的各要素上。习近平元旦贺词中的一些例子可以对此做出具體说明:

(1)我们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继续走在世界前列。(2017)

(2)我们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2017)

(3)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17)

(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方向。(2016)

旅途是一场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国家发展就是由某个起点出发向着某个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放大到世界范围内,整个世界的发展也是一场旅途,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都以各自的速度,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进着,但我们的速度比较快,依然能保持在靠前的位置。国家发展是一场漫长而重要的旅途,需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进行,做好每阶段的安排。

2、家庭隐喻

家庭是由具有血缘关系或亲情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群体,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员间以作为源域框架直接映射到目标域框架“国家”、“世界”上,同时“家庭”框架内的要素也可以映射到“国家”,“世界”框架内的各要素上。具体的例子如下:

(1)……我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向台湾同胞和海侨胞,向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2)……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3)我真诚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努力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为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个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成员间关系紧密,生活在一起,国家也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他们共同生活,关系紧密,就像是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一样。放到世界范围内,世界也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这个大家庭里。

3、物体隐喻

物体隐喻属于“实体隐喻”的构建方式,是用一种具体的事物了理解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具体的例子如下:

(1)新年的钟声即将开始。

我们常说晨钟暮鼓,早晨的钟声通常代表新的一天的开始,这里的钟声并不指正真的敲鼓的声音,而是象征新的一年的开始。

(2)……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

短板是指一个木桶上比其他木板短的哪一块,因为这块短板的存在,木桶不能装下它来能装下的水,所以短板通常用来指影响全局或整体发展的问题所在。在国家发展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制约国家发展的大局,成为国家发展中的“短板”。

三、结语

政治语篇的构建离不开概念隐喻的使用,概念隐喻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概念来表达抽象宏观的国家政治生活,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听众的理解,有益于人们理解国家的政治状况。本文的分析发现,习近平2014—2017的元旦贺词中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建筑隐喻、旅途隐喻、家庭隐喻、河流隐喻、战争隐喻、有机体隐喻、人的隐喻和物体隐喻,其中旅途隐喻、家庭隐喻和物体隐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隐喻类型,不同的隐喻类型对政治语篇的构建发挥着不同的但都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eiss M.The Language of Politics[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87.

[2] Lakoff R. Talking Power: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in Our Lives[M]. USA: Basic Books, 1990.

[3] 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王晶芝, 楊 忠. 隐喻在政治新闻语篇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 东北师大学报, 2012(3):111-113.

[5] 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 译. 诗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6] 朱 炜, 贺宁杉. 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建构[J]. 南昌大学学报, 2011(3):121-125.

【作者简介】

赵金霞(1993—),女,汉族,河北泊头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贺词旅途隐喻
旧衣的旅途
爱的隐喻
刊物贺词
《校长》创刊十周年贺词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生命的旅途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疲劳肌?才不是
旅途说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