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娥冤》“人物矛盾”探析

2017-05-13孙乐乐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窦娥冤窦娥

【摘要】针对王国维提出的“人物之矛盾”,探究窦娥形象的“矛盾性”体现为性格本身的矛盾和其与行为的逻辑矛盾,这种矛盾性不应该简单地给予批评。结合作者以及时代,解读窦娥,得出窦娥形象具有艺术性。

【关键词】窦娥;人物矛盾;形象艺术

一、“人物矛盾”所在

自王国维《宋元戏剧考》的問世后,对《窦娥冤》一剧的论述逐渐多起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评价“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他认为元杂剧以自然取胜,不用考虑人物的矛盾。从《窦娥冤》这部戏剧的情节内容来看,可以得出窦娥形象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格本身隐含矛盾,二是行为与性格前后不同的矛盾。窦娥性格复杂而具有多重性,顺从与反抗融合。行为与性格逻辑不严密,性格特征与情节没有完全统一。窦娥形象看似矛盾——既是顺从命运的“孝媳”,又是刚直不屈的“反抗者”;既是带有儒学气质的“才女”,又是直率泼辣的“怨妇”;既是善良感人的“义女”,又是不顾他人的“自私者”。

二、创作艺术下的“人物矛盾”

1、时代性

《窦娥冤》作为一出社会剧,是时代的特殊产物,而窦娥正是关汉卿那个时代的缩影。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有多少“窦娥式”的中下层百姓深受迫害,却又无力反抗,这就本身造就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复杂心理状态,敢怒不敢言,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的状态,它带有历史的矛盾性。窦娥性格之所以复杂和矛盾,体现在她内心深处是侠女义士,善良而具有反抗精神,但呈现出来的直接面貌是女囚,窦娥这种矛盾性格正是关汉卿浪子风格和斗士情怀的体现。

2、文化传统

从中国古代文化背景来看,窦娥控诉天地的行为也不是唐突和矛盾的。古代人们对天的敬仰与崇拜,导致许多文学创作家容易把人与天地联系在一起。窦娥本性是善良的,她不是与楚州的百姓为敌,而是像张驴儿,赛卢医这样的奸诈小人当道,黑暗官吏明目张胆地残害百姓,窦娥是对一个社会发出的控诉,这控诉就应该感天动地。最初,窦娥对于天地的公正是毋庸置疑的,她认为代表青天大老爷的官吏“明如镜,清如水”,希望官府替她伸冤,但官府并没有践行天道,临刑前还希望自己的“冤枉事天地知”。窦娥虽是一个反抗者,但她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人,对天的膜拜和信仰是没有变的。

3、情感性

借人物的心理情感来刻画人物个性,是中国古典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其表现手法的着重点在于情感的感染力上。我国古代的传统观点注重文艺本身的情感因素,对于元代作家而言,情感高潮是他们叙述的重点,也是他们寄情表达情感之所在,金圣叹就有“至之情”的说法。窦娥蒙受巨大的冤屈后,所发的三桩誓愿全部实现,情节注满了情感力量,为舞台的表现增加了充沛的激情。美籍学者时钟雯就认为元杂剧的创作最主要的是改变气氛和强化感情表达。《窦娥冤》这部剧作呈献给观众的是社会的正义力量,给予观众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六月飞雪,三年亢旱所有神奇的现象能激发起观众的想象,使演员、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其惋惜,震撼之情深入人心。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关汉卿创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而《窦娥冤》这部剧的复杂性和窦娥形象的复杂性就是现实主义批判向浪漫主义的转变。关汉卿善于抓住现实细节,又使十分贴近生活的“窦娥”这一形象充满浪漫色彩,造就了窦娥形象矛盾却又饱含艺术特色。三年后誓愿应验,窦娥托梦雪冤的结尾都是将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变成现实,都是现实主义手法浪漫主义色彩结合的表现。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中窦娥三桩誓愿的初衷,反映的是窦娥与封建势力反抗精神,本身是戏剧冲突的高峰,是“感天动地”的浪漫主义笔法,反映的并不是内容本身。并且关汉卿引用“东海孝妇”的典故,也是象征地说窦娥的形象,即一个典型的孝妇形象。

5、矛盾的转化——性格动态发展变化

窦娥的矛盾形象可以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窦娥思想的转变和觉醒,必然引起人物行为的变化,这种觉醒的动态变化也体现了哲学上矛盾发展的前进过程。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伟大之处在于成功地把外在的社会性冲突引入了心理意识层面,伴随着善良与邪恶势力戏剧性冲突的转折与演进,窦娥强烈的心理动作也发生凝结与变化。窦娥矛盾形象的变化应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象。这种双重性格是外在的善恶冲突,以及潜在的情感、理念冲突相互扭结的复合形态的演变过程。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在经历了“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对社会现状的期望破灭“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黑暗,经过张驴儿小人陷害,昏官误判,逼得窦娥把她骨子里的反抗精神表现出来,达到了戏剧的高潮,所以她的性格由之前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变为怨天喊地,控诉社会。

6、人物个性的显现

按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物塑造论来说,性格即使有类型,但类型中还应有个性。李贽就有“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的说法。窦娥这种人物性格自身存在的矛盾正是正义善良性格类型中的个性体现。窦娥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跟她独树一帜的人物形象分不开,即在顺从与反抗的自我矛盾中挣扎,最终一迸而发的性格,正是郑正铎所认为的关汉卿塑造人物形象独特的一面。她与古代其她妇女形象不一样,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就是内心坚强,充满反叛心理,关汉卿将这种心底的不平之气抒发出来,这更是作者关汉卿心底的呐喊,是一个时代的呐喊。关汉卿创作以窦娥的个性取胜,他以文学创作的艺术,是窦娥这个时代的独特之处,是作者内心的体现。

三、总结

窦娥形象虽然是复杂的,但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窦娥形象提现了时代性,并且蕴含文化传统与饱满情感,加之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她的形象呈现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典型,其艺术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 赵建坤. 关汉卿研究学术史[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2] 李昌集. 王国维对元杂剧三点批评的当代解读—— 一个世纪学案的重新讨论[J]. 文学评论, 2010(05).

[3] 蒋乃珺. 《窦娥冤》窦娥形象分析——兼谈元剧形象塑造中的人物矛盾[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0(2).

[4] 王慧君. 试用矛盾分析法探究关汉卿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J]. 文化学刊, 2016.

[5] 李 涛. 窦娥冤的矛盾艺术[J]. 语文教学之友, 2005(03).

[6] 王德勇. 我国古代文学评点中的人物塑造理论[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4(01).

【作者简介】

孙乐乐,女,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窦娥冤窦娥
窦娥冤
刍议《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
论《窦娥冤》情感节制的审美追求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谁杀死了窦娥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