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2017-05-13何晓丽

吉林农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彰武县应用

摘要:玉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产量的50%和40%以上。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先进的耕作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辽宁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制定了保护性耕作作业项目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彰武县;保护性耕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16

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彰武县从2001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小区试验,2002年被列为国家项目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护性耕作项目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制定了保护性耕作作业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市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彰武地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多为砂壤,土质瘠薄、地力不足,而且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保护性耕作可以通过减少风蚀水蚀,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沙尘暴,通过秸秆覆盖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既符合彰武地区的实际,使农田免受干旱困扰,又可有效抑制土壤沙化和农田扬尘,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抗旱增产、保护环境、节约成本、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措施,是彰武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保护性耕作的特点

2.1 蓄水保墒

保证足够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直接打击。地表残茬阻水,延长水在地表的滞留时间,并且在水道上设置过滤或沉淀带,不失水。残茬本身含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強蓄水能力。减少耕作,可提高土壤通透性能。

2.2 防止风蚀

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可有效降低风速,减少土壤流失。

2.3 培肥地力

秸秆还田腐烂后可以转化为大量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4 节约生产成本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2~3道生产工序。据测算,可以降低作业成本20%左右。

3 彰武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3.1 浅旋覆盖技术模式

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免耕播种施肥→化学或人工控制杂草。

3.2灭茬覆盖技术模式

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苗带旋耕灭茬→免耕播种施肥→苗带化学或人工控制杂草。

3.3重耙覆盖技术模式

玉米人工收获后,一般秸秆是直立的,个别秸秆铺放的地块,要将秸秆分散均匀。然后用重型偏口耙进行作业,对秸秆进行切碎和掩埋。要保证切碎长度超过10厘米的占20%以下,为确保播种质量,一般需耙2遍。

3.4 高留茬技术模式

玉米立秆越冬→播种前进行旋耕灭茬作业→常规播种获免耕播种→药剂灭草。

3.5 深松覆盖技术模式

深松前需要粉碎秸秆,以防深松作业时发生堵塞,如果采用在深松铲前面配置切茬圆盘的复式作业,可以事先不用进行秸秆粉碎作业。

4 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

机械免耕播种能做到抢墒播种保农时,保证苗齐苗壮,据测算,每亩可增产8%~15%;采取少耕、免耕技术,减少了作业次数,减少了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据测算,可以降低单位面积作业成本10%~15%;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据测算,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民可增加收入20%~30%。

5 保护性耕作的社会效益

可以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减少风蚀(农田扬沙),抑制沙尘暴;秸秆还田,秸秆焚烧现象减少,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得到缓解;增加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团粒结构和毛管孔隙增加。

6 实行保防性耕作的建议

6.1 彰武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势在必行

旱灾频繁、风沙严重、土壤贫瘠,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摆脱干旱的困扰,扼制土壤沙化、退化,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实行保护性耕作要因地制宜

彰武贫困落后,经济欠发达,自然状况、经济状况与其他地区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彰武县实际的发展路径。

6.3 发展保护性耕作要循序渐进

要改变传统耕作方式,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因此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合理利用农机作业补贴,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好更快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春梅,史晓光,李玉东.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01).

[2]王洪友,杨斌斌.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有机食品开发的促进作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6).

[3]胡艳清,卢秉福.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与应用效果[J].农机化研究,2009,(03).

作者简介:何晓丽,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彰武县应用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要点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