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德县分类实施草原建设项目的启示

2017-05-13曹达喜黄志勇

当代农村财经 2016年6期
关键词:草场牧草灌溉

曹达喜+黄志勇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在扎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草场改良与种植技术,积极探索并推广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建设项目分类实施法,全县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草原建设;分类实施法

化德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北部,过去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土地沙化、草地退化、风蚀沙化面积逐年增加,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化德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中,根据境内草场的类型、水源、土壤、规模及产草量等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把建设任务集中在沙化退化较为严重的草场上进行连片开发、集中投入、规模发展。在开发实施上,主要根据不同的草场类型和利用现状,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尤以人工草地、改良草场、饲草料基地建设为主,采取翻耕补播、围栏封育等措施,种植高产优质多年生牧草。通过分类实施草原建设项目,化德县实现草畜两旺,彻底改变了过去“大风呼呼刮,平底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的恶劣生态,美丽草原重新现出久违的活力。

一、化德县草原建设项目分类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建设人工草地。人工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人工草地分为旱作人工种草和灌溉人工种草两种。化德县农发办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建设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地势较为平坦、水源比较充足的退耕地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以打配机电井、埋设地下输水管道和配置喷灌设备为主要工程,发展草原节水人工草地。

1.旱作人工种草。主要采用混播种植模式,根据不同的地势选用不同的草种,坡梁沙化地主种披碱草,滩川平坦地主种紫花苜蓿、蒙古冰草新品种。根据不同的项目区地形及土质状况,遵循“牧草形态上互补、生长特性互补、营养互补,对光、温、水、肥要求各异”的原则,选用披碱草和紫花苜蓿混播。要求保墒整地与播种同步进行,耕深必须达到30厘米,播种期安排在雨季来临前(每年的5月中下旬)为宜,下种量1公斤/亩。

2.灌溉人工草地。优选在川地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利于灌溉的地块,牧草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模式与旱作人工草地一样。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利于井水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送到草场进行灌溉,减少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这一新的灌溉技术,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特点。采用管道输水灌溉,每亩可增产10%,保灌率在50%以上,牧草成活率达98%,覆盖度达95%。同时,加强人工草地基础建设,营造防护林,配套网围栏,强化管护。

(二)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改良草场建设力度。改良草场以切根补播、施肥为主要措施,建立优良牧草或灌木、半灌木为主的人工草场,保护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1.补播。是在退化草地上,不破坏原有植被,人工播入一些适应能力强且又有饲用价值的牧草,增加草群的植物学成分,达到提高草场产量和质量的目的。补播草种应按植被的主生植物种类进行选择,宜禾补禾、宜豆补豆,主要以禾本科披碱草和冰草草种为主。补播前要做好种子的精选、去芒、擦破种皮、浸种等处理工作,采用牧草免耕补播机开沟松土,划破草皮;补播时间以夏初最为适宜,应注意草籽散播均匀,补播深度可根据牧草种子的大小、土壤类型及土壤水分状况而定,一般宜浅不宜深,通常在2--3公分,下籽量为1公斤/亩。

2.施肥。这是草地复壮,改善草层结构,提高产草量,改进牧草品质的重要措施。过去化德县天然草场主要靠放牧牲畜的粪便自然施肥,大面积的草场缺乏氮素、磷和钾。通过近几年改良草场,施肥应以氮、磷、钾为主,并且有计划地推广微肥、菌肥、稀土肥料和植物生长激素等,改良后的草场植被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植被覆盖率由改良前的不足30%提高到80%左右,草地产草量由改良前的亩产30-50公斤提高到亩产200-300公斤,

3.节水灌溉。通过地表水资源与适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相结合,进行草场灌溉,有效防止土壤和大气干燥,提高生产能力和改善饲草品质。

(三)建设饲料基地,提供充足的饲草料资源。人工饲草料基地种植,目的是为家畜提供充足、优质的青草、干草和各类型饲料,满足高产家畜或缺草季节牲畜对饲草、饲料等需要。因此,饲草料基地必须选择在地势平坦、水土条件较好的适宜地段,土层厚度好,富含有机质的适宜耕作地段,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同时,建立保护措施,实行林草料结合,达到草场稳产、高产的目的。

1.配套节水灌溉设备,充分利用水利条件,适时保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护、使用寿命长四大好处,通过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浇灌时既不怕风沙影响,不受不同作物农艺模式的限制,浇地速度快,而且不占耕地,省工,节能降耗,增产增收。

2.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突出林网建设,营造带状防护林,形成宽林带林网。树种首选高杆杨,在每年11月上旬、中旬,采用机械挖坑作业,树穴标准不低于1×1米,株行距3×3米,第二年春季栽种,浇灌次数不少于4次,造林后当年要进行松土除草2-3次,并定桿涂漆。同时,做好管护工作,防止人畜破坏。

(四)抓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在开展以草原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时,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开发力度,安排一定比例的青贮窖和标准化棚圈建设内容。根据当地实际,饲草储存以青干草为主,辅之以农作物秸秆。通过推行青贮、氮化、加工、保鲜等技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保持饲料营养。同时,采取舍饲半舍饲、季节性禁牧等措施,取得了快速育肥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益。牲畜棚圈建设逐年科学、规范,建设成一批具有通风采光好、保暖、有活动场所等特点的标准化棚圈,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提高了牲畜的繁殖成活率,有效地减少了牲畜过冬御寒能量损失,减少了因此而造成饲草料浪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发展。

二、化德县草原建设项目分类设施法带来的启示

化德县农发办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在明确的管理目标下,积极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建设项目实施方法,其成功经验带来诸多启示。

(一)草原建设成为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建设项目根据不同的草原类型和利用现状,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保、退、还”并举,坚持以人工草地、改良草场和季节性轮牧休牧等项目为主,辅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种改良措施,直接使项目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通过人工种草等增草措施增加的饲草饲料,减轻牲畜对天然草场的压力,间接使项目区及周边地区草场逐年得到恢复。同时,有效遏制了草场沙化退化,极大改善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

(二)改良草场应遵循四条原则。改良草场发展最主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具体说来,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是优先对那些水土资源丰富、相对集中连片、增产潜力大、经济条件好、农民愿意投资投劳、领导重视、农民群众参与开发意识强的地点进行实施,集中投入。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实施,以逐年到位的原则进行实施。三是本着效益第一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四是力争使改良草场向规模化发展,实现改良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

(三)坚持实事求是开发理念。草原建设项目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化德县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创新“以养而种,以种促养”,较好地促进了全县生态植被的恢复。因此,在科学规划项目设计内容上,必须形成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思路想好了,草原建设项目才有“出路”,才有“财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农发办)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草场牧草灌溉
听不见
草场
Life in 2060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对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及管理的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