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话剧作品《驴得水》的“事件”与“冲突”

2017-05-12齐佳

戏剧之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驴得水事件冲突

齐佳

【摘 要】戏剧作品的“事件”与“冲突”是评判其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本文就这两个概念对在2012年获得不小影响的话剧作品《驴得水》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驴得水》;事件;冲突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29-01

一、何为“事件”与“冲突”

这里所说的“事件”是基于戏剧艺术的基础上,指戏剧结构中行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人物的舞台行为起到决定作用,是剧情进展中的一个段落内容。“事件”贯穿于整个剧情发展中,直接关系到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

“冲突”指的是戏剧作品社会性矛盾的反应,它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结构中,阶段性事件有矛盾冲突,整个情节也贯穿着矛盾冲突,戏剧事件是由矛盾冲突构成的。

戏剧的主要事件以剧中主要人物为中心,这些人物是剧中矛盾冲突的动因,而主要事件往往就是由这些类似于两种思想、两种观念或两种势力之间的较大的矛盾冲突组成的。这种矛盾冲突一般还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次要矛盾的出现以及新的事件的发生而在幕前或幕后慢慢发展酝酿,推动矛盾冲突的激化和戏剧事件的发展。

二、话剧作品《驴得水》中的“事件”与“冲突”

话剧作品《驴得水》,其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缺水的小山村中,四个从北平来的教师开办了一所“三民小学”,因为当地缺水,就养了一头驴专门用来运水,但教育部并不拨给他们养驴的经费,于是校长就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有一天,教育部的特派员来调查这位“吕得水”老师,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找来一个铁匠来冒充“吕得水”,由此开始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整部剧中的戏剧事件环环相扣,矛盾冲突一步步推着剧情向前发展,引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件,因此整个剧情结构清晰,节奏疏密有致,这也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本文着重分析《驴得水》前两幕的戏剧事件以及矛盾冲突。首先,剧情开始就是学校召开会议,校长陈述了三民小学的现状,其中的矛盾集中在学校的发展问题上,孙校长主张给学生增加补助,而另外三位教师不是很赞同。接下来孙佳上场,带来了水,同时也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驴棚着火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矛盾,即是否要救火。由于山区十分缺水,所以大家对水都异常珍视。孙佳主张救火,但大家都不赞成。这个事件和这个矛盾的出现一方面再一次证明了此地缺水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孙佳和这头驴的感情很深,为接下来事件的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也通过孙佳交代了校长将驴虚报成老师来骗工资的事实。紧接着电报的出现引出了特派员第二天要来视察的事件,这里的矛盾冲突体现在特派员调查“吕得水”老师的身份上。直到铁匠的出现,又引出了大家劝说其冒充“吕得水”老师的事件,这里展现了老师们要如何做通铁匠的思想工作,使其同意冒充“吕得水”这一矛盾冲突。

之后出现了剧情的副线事件——一曼和魁山的带有性暗示的语言交流以及行动,这一事件使一曼和魁山的关系隐隐显现,同时使二人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这里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魁山的心理矛盾中。让铁匠来冒充老师的最大问题就在于铁匠没有文化,于是又出现了一曼教铁匠英语的事件,一曼的奔放表现和铁匠的羞涩形成了明显反差,使得一曼的形象进一步丰满起来。

第二场以孙校长趁特派员睡着后翻查其公文包这一事件开始,主要表现了孙校长的心理矛盾。在特派员醒了之后,发生了特派员审查“吕得水”老师的事件,看似与“吕得水”老师有关,但主要矛盾还是体现在特派员和孙校长之间,因为特派员问的所有关于“吕得水”老师的问题都靠孙校长现场胡编来应对。接下来又插入一个事件——魁山向一曼表白但遭到拒绝。这里的矛盾冲突集中在魁山和一曼的心理活动中。随后特派员要听“吕得水”老师讲课,由于一曼听出了特派员很有可能不懂英语,所以冒险让铁匠说方言绕口令,没想到真的蒙混过去了,铁匠还被特派员认定为优秀教育家,要给予美国慈善家的援助基金。一曼为了让铁匠再多留一天,甘愿和他上床,这不仅引发了魁山和校长、铁男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让魁山的心理发生了极大变化。

三、话剧作品《驴得水》中“事件”与“冲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驴得水》的戏剧事件与冲突主要集中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中,而且主要围绕着“利益”二字展开。刚开始,因为可支配的收入很少,大家很和谐,甚至还可以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捐出工资。随着可能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多、利益越来越多,每个人内心的丑恶被慢慢激发出来,为利益撕破脸也无所谓,这也体现了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共苦容易同甘難。剧本通过这些戏剧事件和矛盾冲突,生动地展现了这几个人的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现在很多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为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何之安.导演基础知识讲话[M].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驴得水事件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