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市婺城区水果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

2017-05-12方桂清王金军朱丽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方桂清+王金军+朱丽娜

摘要 阐述了金华市婺城区水果产业现状,针对金华市婺城区水果产业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水平低、规模小、优势不突出等问题,提出在发展该区水果产业中,要进一步瞄准国内外市场,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土地流程、打出品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不断向优质、定产、高效的目标推进,使该区名优珍稀水果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 水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浙江金华;婺城区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08-02

金华市婺城区位于浙江省中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历来是浙中水果集散之所,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水果产业以栽培黄土丘陵上的柑橘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区不断加快科技兴农和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水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该区的水果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而且水果产业的发展还没有摆脱单一的水果生产观念,水果生产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一些水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过剩或短缺,也存在着品质不优、质量不高、销售渠道不畅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水果产业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婺城区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顺应市场规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农业工作者的认真思考和重视[1-2]。

1 婺城区水果产业现状

1.1 水果产业概况

婺城区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丘陵盆地,属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9 ℃,年降水量为1 400 mm,无霜期为263 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 062 h,>10 ℃有效积温5 500 ℃左右。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辖区面积1 388万hm2,人口62万人,区内多山地和黄土丘陵,占总面积的66.5%,不同地形、地势形成丰富多彩的山地小气候资源,为该区发展水果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区水果面积1 700 hm2,其中柑橘530 hm2、葡萄388 hm2、桃157 hm2,猕猴桃80 hm2;年水果总产量2.8万t。

1.2 品种资源

近年来,通过良种引进和地方品种改良,水果品种资源丰富,具有独特性。目前,有柑橘、葡萄、桃、梨、猕猴桃等10多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品系。原以温州蜜柑为主柑橘,近年来引进了红美人杂柑、特早熟由良等品种;葡萄品种丰富,有夏黑、巨玫瑰、美人指、巨峰、藤稔、京亚、红富士、比昂扣、福来、醉金香、醉金香、维多利亚等品种;猕猴桃有红阳、徐香、黄金果、布鲁诺、华特、白毛、艳红、黄金、金艳、金桃和脐红、翠香等品种。

1.3 种植区划

根据婺城区的地理、气候、资源等特点,初步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主导水果产业带,区划种植明显。如雅畈、安地镇的丘陵地区以发展桃子和布朗李为主,面积达200 hm2;蒋堂镇以发展葡萄为主,面积达270 hm2;长山乡和琅琊镇以传统柑橘为主,面积有330 hm2;山区沙畈乡和塔石乡以发展猕猴桃为主,面积有70 hm2。

1.4 产业规模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专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济组织不断涌现,生产规模在1.33 hm2以上水果种植大户100多家,生产规模0.67 hm2以上水果种植大户有300多家,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已形成,大大提高了水果产业化水平。目前,有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水果专业合作社21家、水果家庭农场12家,建立了以猕猴桃、葡萄、蓝莓、马家柚、脐橙、黄花梨、布朗李、水蜜桃等水果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330 hm2,其中无公害果业基地5个,面积100 hm2;年产优质水果208 t,年加工水果46 t。婺城区凭着土地较多的优势,吸引了周边县(市)水果种植能手承包土地,规模发展水果产业,给该区的水果产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带动了该区整个水果产业的发展。同时,自2003年开始建设标准化基地以来,共建立了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标准化生产果园已达460 hm2。如金华市汇鑫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婺城区琅琊镇水碓村建立了30 hm2绿色葡萄生产基地、金华余仓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在婺城区塔石乡余仓村于2014年开展了10 hm2翠冠梨基地的标准化建设。

1.5 商标品牌

2001年第一届金华市水果精品展示会上开始规定,参评产品必须有商标,当时全区没有一个鲜果商标。到2002年第二届金华市水果精品展示会上,即有了零的突破,种植大户陈高飞选送的“九丰”黄花梨获得金奖。之后,该区大力扶持、鼓励品牌建设,在每次的展示展销会等评比活动上,均有获奖。特别是在2006年第四届金华市水果精品展示展销会上,共有6家企业7个产品获金奖,金奖数居全市第一位。截至目前,全区已有金婺、福生、九丰、龙鼎、龙翔、清云、碧森源、国月、神仙果、桃花屋、天之纯八婺风等20多个鲜果商标品牌[3]。

1.6 產销体系

水果销售主要依托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全国十大果品交易市场之一,占地1.3 hm2,辐射面广,市场容量大,本地的水果产销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运销方便快捷。近年来,观光采摘游斩露头角,吸引广大城乡居民,为水果产销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婺城区开展采摘游的水果企业有10多家,规模和上档次的有4家。2016年,以葡萄产业为主的金华市汇鑫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摘游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以蓝莓产业为主的金华市婺城区柳莺家庭农场采摘游的收入达到了40多万元;采摘游带动了水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生产技术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是当前婺城区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水果生产中推广应用迟缓,质量意识不强,是水果产业难以取得快速发展的瓶颈。如柑橘生产品种更新慢,树龄老化,不仅费工费时,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实品质差,商品率不高,质次价低,果贱伤农。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从事果业生产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由于文化水平、科技水平、经营能力和决策水平还比较低,再加上信息服务和技术不到位,栽培管理老套,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习惯于盲目从众,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不对果园改造改种进入投入,种植品种盲目从众,没有前瞻性,多数农户在调整结构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时,看到有效益了,才跟着种植,致使产业发展缓慢。

2.2 种植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精品果少

品种结构不合理,柑橘面积过多,效益低。婺城区柑橘大多数发展于计划经济年代,起点不高,片面追求产量,没有考虑市场,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慢,中熟品种多,早、晚熟品种少,土劣品种多,优质品种少,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其他水果品种也可以说是“大路货”,由于果农掌握水果优质化栽培管理技术程度不一,导致果品质量不高。有些果农只重视种植,忽视管理,栽后往往任其自然生长,致使树冠结构不合理、病虫害严重、投产率及单产低、品质及外观色泽差、精品果少[4]。

2.3 水果商品化处理程度不高,市场销售不上档次

上市销售的水果多为未经处理的初级产品,而通过商品化处理技术如分级、清洗、打蜡、冷藏和包装等处理过的水果占比不足30%,水果商品化处理不高,市场销售不上档次,就以通货散装的方式推向市场,水果总产值中缺少水果附加值,达不到应有的价值。

2.4 销售渠道不畅、方式单一

水果生产仍存在着规模适度经营和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并存的二元结构,分散种植仍占较大比例,分布面广,管理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不高。水果贩销户大多单打独斗,抱团者少,存在着组织规模小、行业分散、层次低等问题,果农也常习惯于依靠客商上门收购或者路边叫卖等面对面交易手段,销售渠道不畅,方式单一[5-6]。

2.5 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目前,全区各乡镇水果专业干部只有2人,农技员又是以粮食业务为主,从事水果业务工作的比较少。因此,技术力量薄弱,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速度慢。近年来,虽然鼓励和支持水果产业发展,但扶持力度不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麻雀等鸟类危害日益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现有的设施栽培水果主要集中在葡萄上,如不采用防鸟网,很难获得丰收。

3 对策

婺城区水果产业发展中,要进一步瞄准国内外市场,调整结构,增加投入,打出品牌,部门配合,优化服务,优化布局,提高水果生产科技含量和采后保鲜、贮运及加工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和水果专业市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绿色和生态水果业;推进水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产业化,构建现代的水果产业体系,不断向优质、定产、高效的目标推进,使婺城区名优珍稀水果得到迅速发展。

3.1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特色水果

建设完善水果新品种科研、开发、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提高良种开发、繁育、推广能力,加强水果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在稳定传统水果如柑橘、葡萄等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水果,如猕猴桃、无花果、蓝莓、火龙果等优新水果品种。

3.2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产业组织化引导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通过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进行特色水果产业开发,逐步改变一家一户散而小的生产方式。通过规模化种植,加大投入,结合先进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优势。按照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和生态的水果产业。大力发展观光采摘生态游,既可满足游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而且可以减轻采摘劳动成本,吸引资金和促进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且有重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开拓思路,依托丰富的果树资源,把果业观光采摘业作为与果品种植、加工并驾齐驱的新产业纳入水果产业发展规划中,大力促进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果业观光采摘游,对水果采摘游的项目应大力引导,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3.3 打响品牌,争创地方品牌

目前,婺城区的水果品牌多,名牌少,要进一步进行品牌整合,全力打造生态水果名牌。选择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通过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以农业主管部门为领头,发动各品牌建设单位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果品展示、展销、评比活动,以达到扩大品牌影响力、打出优质和知名品牌、提高婺城区水果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3.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服务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如设施栽培大棚、杀虫灯、防鸟网、滴灌等的资金补助力度,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从目前农技推广体系的现实出发,逐步形成乡镇农技员—民营科研单位(合作社)—示范基地(专业户)—购销专业户的技术推广与购销体系。要“走出去,请进来”,对农技员和专业大户进行水果生产技术培训,发挥民营科研单位的作用,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生产示范基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应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活动,培育壮大购销队伍,扩大销售渠道,使婺城区的水果产品进入全国甚至国外市场。

3.5 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種植生产水平,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和服务业。种植方面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种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的扩张。以开发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渐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和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4 参考文献

[1] 徐云焕.浙江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果业信息,2011,28(2):1-3.

[2] 傅群英,王华新,吴江,等.金华市葡萄产业现状及提升对策[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9(5):75-76.

[3] 徐云焕.浙江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6,33(8):5-7.

[4] 陈雪英,徐锦涛.衢州市衢江区柑桔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1,28(2):10-12.

[5] 胡小松,肖华志,牛丽影,等.中国果品贮藏与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预测[J].保鲜与加工,2003,3(2):1-2.

[6] 单杨.中国果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2,30(3):1-12.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