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

2017-05-11王广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1期

王广群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为典型致密砂岩低孔低渗油藏,研究区物源方向、砂体形态及展布规律尚不明确,通过取心井详尽的岩心观察与描述,测录井资料的应用,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受波浪、沿岸流等地质营力改造而成的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滨外沙坝、滨外沙席、坝间湾。

关键词:环江地区;虎2区块;长6油组;滨外沙坝;沉积特征

环江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较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其中三叠系延长组为主力产油层。众多学者通过沉积环境、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分析,对环江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做过大量分析研究,郑荣才等认为长6时期发育河控型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1],侯明才等认为延长组长6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2]。实际生产中砂体无论横向还是纵向连续性不好,成孤立片状展布,砂体之间泥质沉积发育,本文建立在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内多口探井测录井资料,通过泥岩颜色、岩石学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描述等手段,认为研究区发育滨外沙坝沉积体系。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环江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横跨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带两个一级构造单元,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构造,无大型断层存在,仅局部具微小断层,地势较为平坦,反映了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3]。本次研究主要层位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产油的主力层位,平均地层厚度约为120m,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

2 古环境和古物源分析

2.1 泥巖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最直观的标志,是鉴别岩石、分析判断古气候和古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4]。沉积岩颜色,特别是泥岩颜色,可较好地反映碎屑物质沉积时的氧化或还原环境。通过取心井岩心观察与描述、录井等资料统计分析,研究区长6油层组泥岩含量约为59%,泥岩中深灰色含量高达75%,次级颜色为含量21%的灰黑色,较深的泥岩颜色反映了水体较深的还原沉积环境。从平面上看泥岩颜色体现为从北东向南西逐渐加深的趋势。

2.2 岩石学特征

通过对研究区录井数据整理分析可知,环江地区长6油层砂岩主要以细砂岩为主,平均含量为78%,其次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整体表现较细粒的沉积特征(图1),这种以细砂岩为主的较单一的砂岩类型反映了距离物源较远或经过较长时间搬运分选的结果。通过岩样薄片分析可知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不稳定矿物长石含量相对较低同样反映了距离物源较远的沉积特征(图2)。砂岩类型平面分布及泥岩颜色变化趋势可知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向。

3 沉积相分析

通过岩心、岩石学特征、测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6油组发育三角洲前缘受波浪、沿岸流改造后沉积体系,可识别出滨外沙坝、滨外沙席及坝间湾。滨外沙坝主要以相对较厚的细砂岩沉积为主,通常为2~4m,发育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及沙纹层理[5],通常与坝间湾泥质沉积呈突变接触。滨外沙席主要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受波浪等地质营利改造作用更为强烈,主要呈片状分布在沙坝向湖前缘地带,以沙纹层理沉积构造为主,厚度较薄。坝间湾以夹粉砂质泥岩的泥质沉积为主,平面上分布在沙坝之间,纵向上表现为大段坝间湾泥岩与滨外沙坝细砂岩间隔沉积,夹薄层滨外沙席粉砂岩。

4 结束语

研究区较深的泥岩颜色反映了水体较深的还原沉积环境,细砂岩为主的较为单一岩性及长石含量较低的砂岩类型反映了距离物源较远、沉积物受沉积作用反复淘洗的过程。通过取心井岩心观察与描述,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受波浪、沿岸流等地质营力改造而成的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滨外沙坝、滨外沙席、坝间湾。

参考文献

[1]郑荣才,王海红,韩永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3):21-26.

[2]侯明才,李旭,邓敏.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长8-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3):241-248.

[3]闫亚文.环江油田长6油藏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4]张金亮.储层沉积相[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150.

[5]李存磊.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沉积相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