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读善听善思

2017-05-11郑如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口算课本学会

郑如

数学课改轰轰烈烈进行了许多年,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透过热闹的课堂景象,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课堂为了追求生成、追求自主,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笔者认为,要确保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确保学生知识与能力均得到提高,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善读、善听、善思。

一、善于阅读,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数学课堂没有阅读,这不是个别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数学课本没有像语文课本那样可以朗朗上口的篇幅,二是数学教师不擅长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其实,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使用的角度来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课本后,学生会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文本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课题。具体做法是:1.针对不同阶段的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对照老师所列的导读提纲作好记录,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课堂阅读时指导学生边看课本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剪、拼、量、摆、画感悟新知,深入理解。课堂结束后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形成技能技巧。2.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除课前预习的时间外,应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实际安排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3.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如对概念、公式、定理等要反复诵读理解所表述的意义;对各种公式符号动笔圈画出表示不同的意义,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对计算法则则动笔演练验证。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课前我这样布置学生预习的:1.派谁去罚点球?2.哪种种子发芽率最高?3.百分数是如何读写的?4.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课堂尾声时我这样安排学生们阅读课本: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百分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并翻阅有关材料,大胆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唤起了求知欲,为课堂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倾听。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过程离不开个体之间的听、说、读、写。据有关资料研究证明,人的知识的获得,约有20%来源于“听”,“听”约占人的语言活动的45%,几乎与“说、读、写”的总和相等。故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应对、表达尤显重要。学会倾听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学习态度。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却是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同学满怀激情,听的同学心不在焉。即使是面对老师时也是天马行空,缺乏针对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学会倾听。一是教师树立榜样。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不随便打断学生的讲话,即使学生在表达中有着用词、句子上的错误,在学生表达完成之前不要随意插嘴,遇到学生需要帮助时轻声提醒。学生发言完毕要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在倾听对方的发言。二是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听老师与其他同学发言时保持安静,不要插嘴,更不要做其他的事,直到对方把话说完;遇到有不同的意见,要耐心听完再提出。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次发言的主题与要求,让学生听得清楚,以便有针对性地思考与回答。三是要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评价对方刚才的发言发言的内容,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需要补充,你从他的发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四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对不认真倾听的同学要启发他们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感受,提醒自己要学会倾听,坚持倾听。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老师写一个除法算式,你们再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师:12÷3。生1:20÷5;生2:32÷8;生3:24÷6……这样,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没有别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说一说、听一听、想一想、评一评的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与反省,还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课堂的学习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善于反思,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反思促人成长。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活动过程之中,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为他们在后继的学习与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与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使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弗赖登塔尔也说过“反思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会反思,是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的开始。学生不善于反思,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很少有时间关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更因为许多教师在教学和学习中没有反思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更谈不上教会学生如何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反思的动力。如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类比、迁移、体验反思的优势。在探究活动中的反思可以使学生矫正偏差,品尝反思带来的喜悦。在交流中的反思,可以使学生“提炼”方法,学会学习,感受反思带来的好处。例如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师尚未教,学生就已会了,大多数学生会的口算方法还不止一种。面对这种状况,引导学生反思就更重要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1.哪一种口算方法最簡便、适用?2.口算与笔算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3.如何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的得数是正确的?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自我否定”,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扬弃”习惯的教法,让学生读得仔细,听得认真,思得深入。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就一定能让课程改革结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口算课本学会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会分享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智趣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