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017-05-11毕彦祯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尺度因子差异

毕彦祯,张 丽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 712046)

我国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毕彦祯,张 丽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 712046)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也日趋显著,部分地区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也有部分地区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对此,从不同的空间尺度着眼,加强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和分析,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空间尺度;区域经济差异;经济趋同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使得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种越发明显的空间形态,全球范围内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所谓的时空压缩。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认识到,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强化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一旦远离经济全球化,则会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从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不同的地区受自身基础条件、自然环境、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加强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够将区域经济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促进部分区域的优先发展,通过经济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如果区域经济差异过度,则可能会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加强对于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从当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均衡理论

1.大推进论。大推进论最早提出于1943年,主要是建立在生产函数与需求、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上,其核心思想在于,发展中国家如果想要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问题,就应该针对整个地区或者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开展大规模投资,推动各个持续的同步推进,进而实现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956年,纳尔逊在其研究中指出,不发达国家较低的人均收入仅仅能够用于维持基本的生活,居民储蓄和投资因此难以提高,而如果通过增加国民收入的方式,提高储蓄水平,则会导致人口的迅速增长,再次拉低人均收入,形成“低水平均衡陷阱”。如果想要冲出陷阱,就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使得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可以超过人口增长率。

3.临界最小努力论。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必须努力发展经济,使得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能够超过临界最小规模,以有效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碍,获取足够的能力,打破低水平均衡状态,推动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非均衡理论

1.累积循环因果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累积循环因果作用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差异越发显著的问题,当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手段,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2.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言,经济的增长总是从一个或者数个中心向周边扩散,想要实现平衡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经济增长极而言,其能够凭借着自身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实力,形成规模经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成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3.梯度递进理论。梯度递进理论认为,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总是存在着技术的不平衡性,并且逐渐形成以技术梯度为标准的空间推移。换言之,处于较高梯度的较发达地区总是在进行产业创新,而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逐步衰落,会一次向着中梯度和低梯度的地区推移。

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测度与趋同

(一)研究区域

结合我国2012年各省份的行政区划,从研究需要考虑,做出适当的调整,其中省级尺度包括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在内的29个省和自治区,地级市尺度上选择上海、东莞、上饶等335个地级市单元,作为研究的目标区域,分别对两个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并就两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

(二)数据来源

对上述研究对象自1985—2012年的人口、人均GDP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所需的数据来自各个区域的统计年鉴和相关统计资料。对于部分人均GDP数据缺失的地区,通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数据计算获得。

(三)研究方法

1.基尼系数。可以对总体收入差距不均等现象进行细致刻画,效果显著。在以基尼系数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时,基尼系数越大,则表明区域经济差异越明显,有:

其中,μ表示区域人均GDP的平均值,Pi与Pj表示区域i和区域j人口在全部研究区域总人口中的比重,yi和yj表示区域i和区域j的人均GDP,k表示区域的个数。

2.Mann-Kendall。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时间序列{x1,x2…,xn},构造出两个不同的统计量UFi和UBj,其分别符合标准正态分布,结合两个统计量的统计图,可以对突变区域和突变点进行明确。如果在统计图中,发现统计曲线UF或者UB大于0,则表明时间序列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反之则为下降趋势。若统计量曲线值超出显著性水平临界直线,成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则可以将超出的部分看做是突变的时间区域;若UF和UB曲线橡胶,焦点位移临界直线范围内,则其所对应的时间点就是突变的开始时刻。

(四)差异现状

结合上述研究数据,对两个空间尺度上的基尼系数进行计算,以此来测度区域经济差异,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基尼系数图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到三个结论:一是从省级尺度上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1985—2005年的缓慢上升过程以及2005—2012年的缓慢下降过程,在1985年为最小值,2005年为最大值;二是地级市尺度上,区域经济差异听杨经历了1985—2003年的缓慢上升过程和2003—2012年的缓慢下降过程;三是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升级与地级市两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趋势保持一致,都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省级尺度的表现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不如地级市尺度明显。结合基尼系数的可比性分析,地级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差异更高,对于经济差异有着更强的解释力度。

(五)空间趋同

从地理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需要关注相邻区域的影响,基于空间视角的马尔科夫链对传统方法中忽视掉的空间关联关系进行了弥补,分析结果更加有效。这里将空间邻接关系作为基础,构建相应的空间权重矩阵,依照空间马尔科夫链的方法,构建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空间尺度上,马尔科夫矩阵显示,及时考虑了周边环境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比较稳定的俱乐部趋同情况,邻域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如果邻域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则区域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同样也会受到空间关联效应的影响,在考虑邻域环境的前提下,省级尺度和地基尺度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一致。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分异机制

应该认识到,区域经济差异受区域本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着,而这种差异直观的表现为人口、资源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对区域经济差异机制进行分析时,应该从各个要素出发,分清主次,明确区域基尼发展中的空间分异机制。

通过因子选择和模型构建,可以发现,在省级尺度中,存在着多个影响空间极化现象的因子,而这些因子影响区域的分布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程度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如人口密度和财政表现为东西向作用,从影响效果分析,人口密度为西高东低,财政则为西低东高。地级市尺度中,资产因子和消费因子的区域贡献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前者在珠三角地区贡献达到最大,后者的贡献最大值则在长三角地区。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指标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样表现为东北高、西北低的趋势,劳动力指标在东北和东南影响较大,正好符合了我国三大经济圈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不同空间尺度山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里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因子贡献度

1.在省级尺度和地级市尺度上,资本、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对于经济空间分异的作用显著,表明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想要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保持资本、收入水平和消费的优势,确保其能够作为区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2.在省级尺度和地级市尺度上,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表现区别明显。省级尺度上,二产比重对于经济空间分异影响显著,三产比重影响较小;地级市尺度上则前者的影响有所下降,后者的影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省级尺度上的工业化进程,同时推动地级市尺度上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级市尺度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环节,地级市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而省级尺度上则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城市发展方向,推动城市主体的快速发展。

3.作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指向标,财政收入在地级市尺度上可以发挥出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保证财政投入的有效落实,使得其能够在较小的行政区域内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在省级尺度上,应该完善政策方针,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充分发挥人口因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避免人口密度过大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因子作用区域

1.从省级尺度考虑,资本、劳动力等的影响表现为自南向北递减,资本因子在东北、劳动力因子在西北达到最低。因此,想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大对于东北地区的资金投入,推动西北地区的劳动力输入,同时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加大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人口密度因子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因此,应该逐步引导东部地区过大的人口密度向西部地区转移,在缓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负担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

3.消费因子的区域贡献为东北高西南低,应该继续保持较高的消费水平,发挥其对于东北部地区经济的支持作用,同时以消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财政因子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影响最小的地区集中在长三角,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适当增大财政投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得财政投入可以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同步。

结论

综上所述,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空间尺度需要保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消费支出,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居民收入,将之作为投资和消费的支撑;在地级市尺度上,应该关注城乡一体化的稳定发展,促进全体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步提高,而在省级尺度上,应该强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应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就业,充分发挥就业人口因子的作用,引导劳动力向西北地区转移,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得财政因子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带动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1]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2012,(8):108-109.

[2]孙久文,姚鹏.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5):83-92.

[3]张义泰.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消费导刊,2015,(7):50.

[4]林峰.不同尺度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中国国际财经:英文版,2016,(2):54-56.

[5]彭鑫.不同空间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6]王一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中国市场,2014,(42):13-14.

[7]张璐.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1.

[8]李建豹.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9]马雪娇.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5.

[10]申丽萍.十年来我国区域差异测度的研究评述[J].城市地理,2015,(5):248-249.

China’s Regional Econom ic Differences under Different Space Scale

BIYan-zhen,ZHANG Li
(Institute ofShanxi International Trade,Xi’an 712046,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our country social economy obtained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par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 are also some areas are at risk of beingmarginalized,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needs.To this,should be from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s,regionalcoordinated developmentofdifferentspatialscalesprovid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space scale;regionaleconomic differences;economic convergence

F127

A

1673-291X(2017)10-0044-0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2016-12-18

毕彦祯(1982-),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张丽(1983-),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尺度因子差异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论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宇宙的尺度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