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

2017-05-05张训浩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献研究针灸

张训浩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现代临床文献的选穴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1994年—2015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数据库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对腧穴的归经、属性、部位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使用的单穴有风池、人迎、百会、颈部夹脊穴、太冲、昆仑、涌泉等。结论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简便性、实用性、高效性、痛苦少的优点,现代针灸医家针灸治疗疾病可以从单穴开始。

关键词:颈性眩晕;针灸;单穴;取穴规律;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94-02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钩椎关节唇样增生、颈椎小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颈部病变压迫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椎动脉痉挛,而出现的以头晕、头痛为主的一种综合征[1]。目前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很多,其中针灸单穴治疗不仅疗效明显、无副作用,而且简便易行痛苦少。为了总结分析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规律,笔者对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现代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规律,以期为简便有效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用1994年—2015年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

1.2研究方法

1.2.1检索方法以“颈性眩晕”+“针灸”或“针刺”或“针”为主题词加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2.2纳入标准①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文文献;②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研究,疗效明确;③明确诊断为颈性眩晕,诊断或疗效评价标准为国际或国内同行公认标准;④仅选取单一腧穴为作用点,以针刺、针灸和电针等针灸疗法为治疗手段的文献,腧穴选择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不包括耳穴、腕踩针点或非经非穴。

1.2.3排除标准①文献综述;②研究结果显示为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③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④非针灸方法治疗的文献;⑤以针灸为辅助治疗方法的文献;⑥选取2个及以上腧穴

1.2.4数据规范化处理①参考《经络腧穴学》[2],对穴位名称与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②同一项研究发表多篇文献者,基线资料统计处理时按一项研究计算,取其中最新发表文献1篇;③数据库间重复的文献取其1篇。

1.2.5数据统计分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将文章名、作者、腧穴名称等数据和相关资料录入到Microsoft Excel 2007电子表格,并对最后纳入腧穴的名称、归经、属性、分部等加以整理,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涉及7个单穴,包括人迎、风池、百会、颈部夹脊穴、太冲、昆仑、涌泉,详见表1。其中十四经穴6个,为85.71%,经外奇穴1个;十四经穴中,特定穴3个均属于五输穴;头颈部4个穴位,下肢部3个穴位,近部取穴4个为57.14%,远部取穴3个为42.86%;治疗有效率均在90%以上。

3讨论

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本次研究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涉及风池、人迎、百会、夹脊穴、太冲、昆仑和涌泉7个腧穴。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有《诸病源候论》曰“风头眩者,由气血虚,风邪入脑”,肝胆互为表里,风池穴系足少阳胆经穴位,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一穴可通多经,阳维又可维系诸阳经脉,使气血循于脉道,而胆经属木,其气外发,针刺风池穴可升发阳经之气血,使之上注于脑,髓海得养则眩晕渐消,也可促进炎症的吸收,缓解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解除椎动脉痉挛,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消除眩晕的症状[3],风池是治疗眩晕之要穴。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针刺人迎穴可以调节二经的经气运行,同时因表里关系,也使肝经和脾经的经气得到调节,从而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4~5]。从现代医学看,针刺人迎穴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椎动脉的血运得以改善,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6~8]。百会穴居巅顶,联系脑部,该穴具有安神定志、醒脑开窍的作用,可用于眩晕、头痛等,《针灸大成》云:“百会主头痛目眩”。针刺百会可调督脉之气,能使清阳之气上达清窍以养神,在内能使脏腑气血充足,以不致清窍空虚而眩。针灸颈部夹脊穴既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还可以调整肌群力学平衡,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提高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椎动脉供血,提高脑血流量,缓解眩晕症状[9]。眩晕,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上述4个腧穴的选取同时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和“近部取穴”。

太冲、昆仑和涌泉的选取体现了“远部取穴”。选取肝经原穴太冲穴,体现了眩晕从肝治的思想,其穴具有疏肝理气、镇肝熄风、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作用,为理气的主穴,主治头痛眩晕等[10],有研究表明针刺太冲穴可改善和消除颈项部软组织的紧张痉挛,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供应[11]。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膀胱经是临床上治疗头须部疾患的重要经脉,与反应脑血流情况的椎-基底动脉有着密切的关系[12]。针刺昆仑能振奋太阳经气,调节颈项部气血,使阳气上达清窍以养神。从现代医学看,也可以调节椎动脈系统的功能状态及血流速度,增加脑组织的供血量[13]。《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又因肾藏精主髓,脑为髓之海。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井穴为十二经脉之根,阴阳气血相交,针刺该穴有开窍醒神、充养脑髓和疏通气血的作用,据研究表明针刺涌泉穴能较长时间地扩张脑血管,减低外周阻力和紧张度,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脑血管充盈度,从而增加脑血流量[14]。

综上所述,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根据经络理论及脏腑理论,结合疾病自身特点,运用了“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针灸单穴治病的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针灸歌赋中,单穴独用占了很大的比重,具有简便性、实用性、高效性、痛苦少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刘春岩.中医手法复位配合针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型颈性眩晕64例[J].国医论坛,2015,30(4):38.

[2]刘清国,胡玲.经络腧穴学[M].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周长斗.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5:278.

[4]黄素芳,王朝亮,葛庆玲,等.颈性眩晕与颈推推体旋转及椎动脉血流变化的关系[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2):942-944.

[5]曹庭欣.针刺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颈性眩晕打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20-21.

[6]赖卉岚,叶丹宁,华润莲.电针结合超激光理疗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7):57-58.

[7]左金良,韩建龙,邱思强,等.临床分型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3):1961-1963.

[8]房连强,谭朝坚,古利花,等.以斜方肌起止点为针刺主要靶点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0):64-65.

[9]张兰杰,谢程,李晓川.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514.

[10]罗永芬,高忻洙,魏稼,等.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1.

[11]蔡宗升.针刺太冲穴治疗颈性眩晕20例[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1):87.

[12]黄聪阳,胡翔龙,阮传亮,等.足太阳膀胱经整体性功能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28.

[13]魏瑞仙,巴艳东.针刺昆仑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28.

[14]曹鸿寿,张杰.针刺涌泉穴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11:654.

猜你喜欢

文献研究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新时期互联网企业并购文献研究与启示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南乐《目连戏》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