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标指导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7-05-04杨东英李小艳陈雪菲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改革方案国标课程设置

杨东英+李小艳+陈雪菲

【摘 要】2015年新《国标》的出台为国内各大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指导方案,鉴于目前英语专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综合素质培养的改革方案,并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关键词】新《国标》;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02-02

一、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78年到2000年,国家已经制定了三个高等学校教学大纲。十几年来,在《大纲》的指导下,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课程教学大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英语专业学科内部要随势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多元化的英语人才而努力。在这一新背景下,如何针对社会发展潮流、院校建设特色与高校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英语能力扎实、能够应对多元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英语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2013年启动,2015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旨在推动省、行业部门和高校联合制定专业人才评估标准,促使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实际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培养方案(仲伟合,2015)。此次《国标》的制定主要有四个基本点:首先,明确给出了英语专业的定义:“英语专业是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其次,强调既要重视英语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打破只注重语言技能的传统。提出了人文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国标》对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标》的制定促使各大高校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

二、国内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大多数国内院校仍旧依照《大纲》所提供的框架,结合院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大纲》提纲挈领作用的局限性以及各院校不同实际,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还很不平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英语专业的不断壮大,国内高校内部的学科分化与组合,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现行的英语课程体系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不够突出。大学教育中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学科内涵,它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比较系统的学科训练。这种训练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该学科发展历史上所积累的知识,而且更应该帮助他们形成该学科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孙有中、金利民,2010)。不少理工院校忽视了英语专业知识教学,而不适当地偏重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中最为明显的倾向是忽视文学课程和英语语言理论课程的教学(秦秀白,2006)。这可能造成英语专业蜕变,最终失去它的特色,失去它存在的必要性(何兆熊,2004)。

第二,忽视了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大纲》中虽然规定了把介绍一般研究规范的学术写作课程确立为专业知识必修课,但却没有安排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研究方法类课程,介绍一些与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相关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培养质量严重趋于同质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英语专业招收的学生数量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而高水平高质量的英语毕业生十分匮乏。

此外,目前存在的問题还包括:重语言技能轻素质培养;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训练等。

三、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人才模式中,单纯地把语言看做是一种沟通工具,因而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沟通技巧为主。但是,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单一的语言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高要求。2015年《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出台以来,笔者所在学校以此为契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本,自2015年5月开始修订新的培养方案,并于2016年3月结束。在此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本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内容教学改革为依托,着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语言技能课与知识课程不能再分裂开来。现代社会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要求已远远超出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英语学习者在社会中,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翻译,还是从事对外贸易等,都需要全面掌握与本领域相关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反之,如果对本行业知识一概不知,那终将被这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社会所淘汰。基于此,院校在制定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计划时,一定要将培养学生适应这个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囊括进来。因此,内容依托式教学被国内各大院校广泛采用。

内容依托式教学可以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融汇在共同的语言材料当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提升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听说能力等。经过调研,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理论支撑。在新《国标》出台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也应该尽快被国内各大高校所采用。尤其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要适时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套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再到课后评估的符合《国标》标准,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挑选设计最优的课上材料;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课堂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课后,教师要对每一堂课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就能在不断改进中,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标》并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计划。

专业选修课也是课程设置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一般院校都会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英语知识。但是,时代已经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是多元化的,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已不仅仅限于语言上的沟通。两国之间深度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建立在两国文化的互相交融之上的。因此,语言学习者只有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学习领域有所作为。这就要求课程设置人员充分把握当今时代趋势,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

在设置专业选修课时,要把传播文化放在首要考虑位置。一方面,要巩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这样才能在对外交往中达到传播本国文化的目的。基于此,本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内涵,为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奠定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外国文化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只有做到入乡随俗,才不会造成误会,才能促成有效的沟通。因此,本校设立了西方礼仪等选修课程。在课堂上对西方人的思想、风俗习惯等做简要介绍,并且明确提出他國文化中的禁忌,把可能遇到的误会向同学们解释清楚,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减轻障碍。

实践是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虽然《国标》中对实践环节做了相关规定,目前国内大多数地方院校也都设置了实践活动,但是,经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实践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并不能真正在实践中学到宝贵的知识。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前人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只有将它刻印在脑海中,并且身体力行,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说实践环节是检验学习成果、巩固自身知识体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决不能使其流于形式。

正是因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本校英语专业特设立了实践周活动,将其设置为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实践周之前,带队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做好计划安排;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大家都能在实践中获益;活动之后,要求每一位同学提交一份实践报告,记录下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以及对以后学习或工作的想法,教师要仔细批阅,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并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如此,在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计划的指导之下,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学习到书本上不能获取的知识。除了形式上的严谨,内容上也要尽量丰富。与英语专业紧密相关的诸如翻译活动、英语教学等自然是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应扩大学生的兴趣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本校在实践活动中设置了评戏学习这一环节,并且邀请到了国家一级评戏演员进行指导。这项活动广受同学们的好评,大家积极性很高,都对评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评戏知识。从表面上看,评戏与英语的关联并不是很密切,但是一个语言学习者将来可能会面对各层面的工作伙伴,多学习一些知识,不仅是对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也会对将来的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当前,虽然有一些顶尖院校的学生培养体系已完善,但是大部分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新《国标》的出台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方案,高校要以此为契机,切实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06):3-4.

[2]刘静.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国际标准与课程设置:一种基于内容依托式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6,(3):30-35.

[3]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01):2-7.

[4]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303-305.

[5]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03):2-8.

作者简介:

杨东英(1972-),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英语系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改革方案国标课程设置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图了解)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