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的“儿化”词

2017-05-04潘宁

阅读(中年级)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化门道花瓣儿

潘宁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赶海》)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台风说。(《跟踪台风的卫星》)

什么是“儿化”呢?

请你读读上面几个段落中加粗的词,这些词都有什么相同点呢?对,这些词的末尾都加了一个“儿”, 这样的现象叫“儿化”。

普通话中有许多“儿化”词。读“儿化”词的时候,舌头要卷起来,卷舌动作让词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写成拼音的时候,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

但带“儿化韵”的词写成汉字的时候,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比如:芋儿(yùr)、老头儿(lǎo tóur)等。

“儿化”有什么作用呢?

1.在普通话中,词语的“儿化”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顶”和“顶儿”

“顶”作动词,表示动作,可以组“顶球”“顶天立地”。

“顶儿”作名词,表示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可以组“塔顶儿”“屋顶儿”。

“一点”和“一点儿”

“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

2.“儿化”有时候能更好地表达喜爱、亲切的感情。

比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3.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儿化”词大聚会:

叶芽儿、浪花儿、荷包兒、字帖儿、

钱夹儿、石阶儿、泪珠儿、小道儿、

跳绳儿、裤缝儿、小洞儿、手印儿、

柳丝儿、树枝儿、手绢儿、玩意儿、

真有趣儿!

平时读课文的时候,一般来说,“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分解开来读,就是不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但在诗歌、散文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的音,如“树叶儿”“月牙儿”。

在不同的句子里,不同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让别人误会你的意思。但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1.练练“嘴皮子”,说说绕口令。

小哥俩儿

小哥俩儿,红脸蛋儿,手拉手儿,一块儿玩儿。小哥俩儿,一个班儿,一路上学唱着歌儿。学造句,一串串儿,唱新歌儿,一段段儿,学画画儿,不贪玩儿。画小猫儿,钻圆圈儿,画小狗儿,蹲庙台儿,画只小鸡儿吃小米儿,画条小鱼儿吐水泡儿。小哥俩,对脾气儿,上学念书不费劲儿,真是父母的好宝贝儿。

小杂货摊儿

我们那儿有个王小三儿,在门口儿摆着一个小杂货摊儿,卖的是酱油、火柴和烟卷儿、草纸,还有关东烟儿,红糖、白糖、花椒、大料瓣儿,鸡子儿、挂面、酱、醋和油、盐,冰糖葫芦一串儿又一串儿,花生、瓜子儿,还有酸杏干儿。王小三儿,不识字儿,算账、记账,他净闹稀罕事儿。街坊买了他六个大鸡子儿,他就在账本上画了六个大圆圈儿。过了两天,人家还了他的账,他又在圆圈上画了一大道儿,可到了年底他又跟人家去讨账钱儿,鸡子儿的事早就忘在脑后边儿。人家说:“我们还了账。”他说人家欠了他一串儿糖葫芦儿,没有给他钱儿。

2.读一读句子,说说下面两组词的意思。

“早点”和“早点儿”:明天你早点儿起,咱们一起去吃早点。

“门道”和“门道儿”:关于门道的设计可是有很多门道儿的。

猜你喜欢

儿化门道花瓣儿
让学生真正找到阅读的“门道”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北京话(36)
花瓣儿风车
花瓣儿鱼
中俄南海联合军演的三个“门道”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风与花的对话
苏幕遮(般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