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木匠”到“大国工匠”

2017-05-04文/王

北方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工匠设备

文/王 彦

从“小木匠”到“大国工匠”

文/王 彦

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白伟东,30多年来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4项,解决木结构生产设计难题30余项。2016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白伟东作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荣登国家科技奖励最高领奖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生人的白伟东,5岁那年,跟随转业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父亲,来到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祖国最北极的漠河县前哨林场。白伟东说,父辈那一代建设大兴安岭的人,有智慧和胆气,大兴安岭建设的精气都在这一代建设人身上。少年时期的白伟东,便将建设的梦想牢牢地播种在了这一方灵秀之地。

由于父母身体不好,他17岁初中刚毕业就参加了工作。1987年那场震惊中外的“五六”火灾过后,漠河县为抢运火烧木组建了漠河航运公司,白伟东到黑漠推351号船上当了一名学徒。

白伟东的第一个师父是最早一代的技术工人,白伟东从师父的身上学到了老一代工人的踏实与执著。然而随着技术的与时俱进,老师父的很多数据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设备。那时白伟东意识到,探索技术这一行,永无止境。靠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短短3年的时间白伟东就从学徒工考取当时三江最年轻的轮机长。

1996年,漠河宜家木业公司从台湾购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成套集成材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急需一名技术人员,白伟东应聘来到宜家木业公司负责维护当时最先进的集成材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作初期,我从事林业机械设备的组装、拆卸和维修,这让我对机械原理产生了痴迷,特别是对加工后的树木型材有着说不尽的喜爱。”这项工作需要丰富的电气一体化知识,而白伟东只是初中毕业。两个月,白伟东吃住在车间,闷头学习机械原理,研究配件情况,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 99%以上。不少兄弟单位的进口设备出现问题,都请白伟东去帮助解决。一时间,白伟东在大兴安岭和内蒙古林区名声大噪,以至于北京和大连的一些公司以10万元年薪争相聘请。“以当时的收入来说,那真是天大的诱惑,但我舍不下兴安的青山绿水。”

就在大兴安岭,白伟东实现了从一个小木匠到大国工匠的成功蜕变。

1998年,一个日本客户来公司订购6.2米长的集成材,而公司的指接机不足4.2米。日本专家说:“你们中国人做不了这样的事情。”语气中满是蔑视。白伟东愤怒了,当即拍了胸脯,承诺3天拿出方案。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一片讥讽和嘲笑。白伟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太鲁莽、太草率。“我只好默默地对自己说:白伟东你拼了吧!”72小时不眠不休,反复设计研究,最终,奇迹出现,白伟东成功了!

随后他乘势而上,转而研究落叶松结构材的加工,并对设备进行改造,紧接着又申报了4项国家专利。

曾经有一段时间,白伟东的创新遇到瓶颈,研发停滞不前,总感觉力不从心。消沉、低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通过反思,白伟东找到问题所在,那就是专业知识的匮乏。此后,他自学了《汽动与液压》《机电一体化》《林业起重输送机》等专业知识,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仅读书笔记就做了20余万字。2007年,白伟东考取了高级技师,通过自学,拿到大学本科证书。2011年,白伟东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课题——《落叶松结构结点设计研究与示范》项目,成为国家标准《结构用集成材》和《木结构设计规范》的参与修订者。

“慢慢地,我体会到,人活着,不能没有追求,要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了理论知识的补充,白伟东有了底气。“说实话,在内心深处,我非常仰慕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中华民族的基因里,从来就不缺少工匠精神。如何延续传承这种工匠精神,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2013年,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去日本考察直径300mm空心木柱项目,日本同行们都说:“这个产品中国企业做不了。”白伟东的倔脾气又上来了,我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给你们看看!一开始白伟东和他的团队选错了方向,而且越错越远,光是方案就推翻了20多次,始终没有攻克技术难关。正在迷茫时,助手不经意间的一句“以柔克刚”使白伟东豁然开朗,也使整个研发峰回路转。团队运用“柔性收缩”思维,通过半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第一台空心木柱液压拼圆机,可以生产规格300mm—1200mm以内任意直径和长度的空心木柱,填补了国内外同类型设备的空白,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历时7年,由白伟东独立主持完成的《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项目共研发木构件加工设备25台套,尤其是采用指接技术、空心技术,可节约木材30%以上,填补了国际空白。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对此评价: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应用性,推动发展木结构产业,将有力助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有人认为,现在都进入工业4.0时代了,人能做到的,机器人也能做到,还需要工匠吗?还需要工匠精神吗?白伟东不以为然:“任何先进技术都是手臂的延伸,科技发展不能替代工匠勤劳智慧的双手。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既需要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大国工匠,更需要从容独立、执著专一、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中国创造的内在支撑和恒久动力。”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工匠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调试新设备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工匠神形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