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引导性研究

2017-05-02孙晓东

现代交际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引导辅导员

孙晓东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人才当成了第一资源,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方针,甚至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作为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学风建设历来都是高校所关注的重点。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的背景下,许多高校与其办学宗旨背道而驰,没有把学风建设放在关键的位置,转而把关注点放在学校的资金引入和学校的财政问题上。本文针对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指出应加强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学风建设 辅导员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2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学风建设所体现的是高校育人的基本理念,集中展现了高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或者说,一个高校的学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高校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底蕴。良好的学风是塑造优秀人才的基础,而如何建设良好的学风则是学校管理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大学生与一般社会青年不同,他们通过多年的教育,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是非分辨能力,更加关注自身精神世界和事业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学风的建设需要注重引导。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与老师不同,与学生更加贴近,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发挥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当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源的多少成为判断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基础设施的优劣成为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而学风建设这种精神文化则更多地体现在口碑和实际体验中。总体而言,当前学风建设成效有其突出之处,但同样有其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晰、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等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晰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只有明晰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不会迷茫,学习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当前许多高校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并不明晰,经过高考大作战,久绷的弦放松了,一下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有的同学不清楚大学学习到底是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一技之长,还是为了取得一个文凭。当学习的目标不明晰,加上高等教育多数采用自学加引导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高校学生更容易陷入迷茫和不知所措,对于学习更是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二)学习动力不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习动力不足,而学习动力不明确则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受家庭背景的影响,一些家境好的学生对大学学习抱着混文凭的态度,不愿努力学习以获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二是受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刚进入大学,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大学学习后的无用论,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明确的问题;三是受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从未独立思考过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只为了高考而学习,导致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愿再像高中一样努力。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是一个过程,学风的建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反映了学风是否良好。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社會信息冲击的背景下,在网络信息的轰炸和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加注重如何快乐地生活,而非如何快乐地学习,他们更加在意是否谈恋爱,是否出门旅行,是否曾经留下了足够多的青春记忆。这些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同学甚至会为了旅游、为了恋爱而逃课。

(四)学习方法低效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是不同的,大学教育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自律能力,能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深入地思考某一个问题,并带着问题自主地查阅书籍和询问老师。这要求学生转变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要研究性地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和结构性地学习。毫无疑问,当前很多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师依旧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授课,学生依旧像高中那样等着老师布置作业,甚至等着大量习题的出现,但这些都不是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二、新时期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

当前中国高校学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大。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脱节太多,在高中阶段注重的是记忆力,注重勤学苦练,而进入大学却要求学生一下子拥有良好的自律能力,能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这对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大学教育的入口与高中教育脱节,而大学教育体制的出口又与社会脱节,一些大学对学习不重视,忽视学风建设,只关注资源的获取和一些形式化的研究。对学生的早读和自习、上课和考勤等制度的管理都有欠缺,最终形成的管理方式不与毕业和求职挂钩,严重影响学风建设。

(二)学生学习价值观的迷茫

当前的大学生是迷茫的,大学是一个青春活动场,这里聚集了同龄人,能一起快乐玩耍,而对于学习和未来,很多学生是没有多少打算的。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喜好自由,追求民主,但另一方面,又不能独立,毕业后还不能找到工作,这就造成了个人价值观的迷茫,即大学学习到底为哪般?这种迷茫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不想那么多,及时行乐。当学习价值观被模糊,学习的意义不被尊重,那么所谓的学风建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三)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

当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其所面临的现实是,知识不一定是财富的来源,许多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在父母影响下,认为大学教育可有可无,也就意味着,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所带来的收获被轻视,这种观念在当前很盛行,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吹嘘自己毕业不用担心,家庭背景一般和不好的学生则担忧自己的未来,当大学教育并不能改变这一现状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大学学习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信任,认为大学不过是混个文凭,也就没有了读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三、加强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引导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也是一个长久的工程,这里重点阐述通过高校辅导员的引导,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辅导员的引导包括从心理到身体到学习等多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是充满激情的,他们对大学的认识是美好的,这个时候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注重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加强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是形成良好学风的一个前提,即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标配,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前提。

(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基础上,要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员需要在大学的意义、大学的作用、未来的职业规划、个人的性格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导学生明白大学的学习任务之重,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玩乐转移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上,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要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多个角度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树立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有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而不至于荒废学业。

(三)以身作则,热爱学习

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多的,辅导员需要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动学生主动去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成立兴趣小组,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对大量书籍的阅读,引导学生热爱大学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形成一定的学习压力,這样学生才能真正热爱学习,找到学习的规律。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个懒散的辅导员带出来的是一个懒散的班级和不思进取的学生。而积极向上、每日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且以身作则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辅导员会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

(四)寓教于研,提高兴趣

大学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大量的理论和数据会让人望而生畏。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通过寓教于研,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实践的调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带动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学风。大学的学习是开放性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可以通过社会调研和案例分析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各个高校都应注意和重视。并且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辅导员这一职务的重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玉珍,顾青瑶.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87-89.

[2]阎立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4):274-27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引导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