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单一到多元评价模式的转变

2017-04-29陈苏芽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多元化评价课堂评价

陈苏芽

摘 要:学业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很难全面体现评价的真实价值,因此基于新课标赋予教学评价新的使命,让评价变得多元、多样、全面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变多元化模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打造高效课堂评价模式。以评促学,教评合一,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关键词:学业评价;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但理论这东西往往是认识容易、实践困难,在新课标的推动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虽被重视起来了,但一般的“评价活动”仍限于作品的展览、成果优劣的评定,教法研究并不深入。在传统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走马观花”般象征性地说说谈谈的评价方式,虽在调动学习气氛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个学习方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如今在新课标的作用下,评价的模式也渐渐被重视了起来,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工具,让教学评价变得活起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建议,谈谈一些看法。

一、单一评价存在的问题

1.只流于形式,方式比较单一。

以实践操作题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完成一个作品,然后对作品进行评分。只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忽视了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只求共性、不讲个性,只搞一刀切,只注重评价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更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等因素的发展。

通常在下课前几分钟,教师组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进行零散的口头评价,为了评价而评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对很少一部分作品进行蜻蜓点水式的点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参与面窄、缺乏积极性

单一的评价模式中,评价是优等生的舞台,而对于那些处在中下游水平的学生来说,评与被评都轮不到他们,普遍缺乏成就感,影响了学习兴趣,直接导致他们对待作品创作态度消极、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3.只重在甄别,由教师主宰。

虽然有个别学生参与评价,但是最终还是教師说了算,评价重在作品好坏的甄别、轻视了学生心智的发展。教师只凭自己的感觉给每个学生定一个成绩,也就是教师平时的印象分,成绩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可能有些学生上课态度好一些、嘴巴甜一点,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成绩,存在“人情分”、“关系分”的现象,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4.时效性低、效果不明显

口头表述的评价,时效性低,只作用于学生短时的瞬间记忆,对于评价的结果难以长久保存,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提升,评价的最终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的问题认识,从而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模式,将学生的课堂常规、教师的作业批改等纳入了评价范围,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并开展了基于WEB平台的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与考核,形成了全面、系统、合理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二、多元评价的优势

评价至关重要,但评价必须与学习相关,评价必须与应用相关,努力让评价也成为信息教学课堂的延伸。通过多元的评价模式,转变以往孤立、零碎、片面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展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激励学习。

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在评中学、学中评,以评促提高,以评求突破。而且流程明确、思路清晰。如借助学校网站开设一个学生信息技术电子作品栏目,将学生的绘画、小报、演示文稿和动画等作品上传到网站上,让学生、家长通过调查系统进行投票,还可以运用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家长对作品进行评说,使评价的主体真正实现多元化。

2.拓宽评价主体的参与面,培养个性。

解决了以往单一评价的作品少、范围“窄”的问题。作品评价不再流于形式,让每一位学生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挖掘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改变以往评价中只针对个别优秀作品进行点评而放弃大多数中下游学生的局面,做到范围更广、更全面,学生整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如用Word制作一份邀请书为例,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提出:“在这次小组活动中,你起到了哪些作用?”“在制作活动中,你最喜欢进行哪些设置?为什么?”——因为在文字的设置中,有的学生偏爱“字体颜色”的设置,有的学生偏爱“字号”、“字形”的设置,还有的学生偏爱“文字效果”的设置,这些设置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个人爱好的不同,教师应认同学生的不同选择,使他们充分发挥个性。这种评价一般常用于课堂教学的作品评价环节。当然,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不仅仅限于好与坏、优与劣的层面,也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更多应是关注学生自我学习活动的认识及个性、爱好的发挥。

3.保障评价时间的持续性

改变以往“蜻蜓点水式”的评价方式,整堂课围绕着评价而展开,以评促学、评教合一,在时间上保障了课堂评价的充分展开。

4.评价中发现问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品质量。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出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通过评价,学生能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什么样的作品是不好的,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修改,不再出现想想会做,动手操作时又感到无从下手的现象。让学生对自己创作的“半成品”进行评价,发现创作中的不足和问题的症结,进而激发矛盾,迫切需要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问题的发现形式远比教师创设情境、虚拟故事来得更加真实,更具有典型性。

参考文献

[1]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OLI)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1,(5)

[2]陈仕洪,作品评价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09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多元化评价课堂评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