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43例分析

2017-04-26曹昌柏宋建伟邹静徐灵王亚刘小芹陈卓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荆州市年龄组抗原

曹昌柏,宋建伟,邹静 徐灵,王亚,刘小芹,陈卓仁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北 荆州 434000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43例分析

曹昌柏,宋建伟,邹静 徐灵,王亚,刘小芹,陈卓仁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网上填报系统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43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血浆不良发生率高于输注其他血液成分,有输血史、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多。结论:输血有风险,要高度注意有输血史、年龄较大的患者输血时的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血液成份;预防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输血已经成为抢救生命和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及患者个体的特异性,使得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和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等。对于轻度的输血不良反应通过及时的干预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但重度的输血不良反应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极为重要。为了解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笔者通过我院输血科自主设计的基于ASP.NET技术的输血不良反应网上填报系统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输血患者,共计 8517例,其中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3486例,血浆3458例,血小板763例,冷沉淀770例,洗涤红细胞40例。

1.2 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自主设计了基于ASP.NET技术的输血不良反应网上填报系统,要求患者输血完毕后,由当班的医护人员在网上及时填报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输血科工作人员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网上直报系统收集上报的信息,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有无输血史、所输的血液成分和所在科室等进行汇总分析。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h内,先有发冷或发热,继以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②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面色潮红、休克等症状。③溶血反应:由于免疫或非免疫反应导致输入体内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出现的溶血反应④其他:细菌污染、空气栓塞,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

2 结果

2.1 输血反应类型和各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8517例中共43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无溶血性反应,其中过敏反应27例,所占比重62.8%;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6例,所占比重37.2%。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78%),详见表1。

表1 各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 输血不良反应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43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23例,占总体的53.5%;女性20例,占总体的46.5%。男性患者大于50岁年龄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共有15例,小于20岁年龄组1例,20~50岁年龄组7例;女性患者20~50岁年龄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共有13例,小于20岁年龄组1例,大于50岁年龄组6例。有输血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38例,占总体的88.4%;5例无输血史,占总体的11.6%。

3 讨论

结果显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远低于相关文献报道的1%~10%[2],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使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经过去除白细胞处理后,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②2014年1月开始,全面停止输注全血,实行100%成分输血。③全部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板。④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双人核对,失误率极低。⑤本院某些临床科室在输血前输注了地塞米松等药物来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掩盖了一部分输血不良反应。⑥临床医生、护士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有所局限,不能及时准确的识别某些输血不良反应,存在漏报情况。

其中,输注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78%);其次为悬浮红细胞(0.43%);机采血小板(0.13%)其他血液成分未见输血反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多,为27例,占总体的62.8%;发热反应为16例,占总体的37.2%。发热反应例数低于过敏反应,这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相似[3~5]。过敏反应多见于输注血浆,其可能原因是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抗原和血浆蛋白衍生物,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当其再次接触到相应的抗原时,发生免疫反应。本院过敏反应以轻度为主,表现为皮疹和荨麻疹。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悬浮红细胞在保存过程中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近年来,本院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除去了大部分白细胞和血浆成分,且在冷藏过程中,又进一步削弱、破坏了剩下的白细胞抗原和血浆蛋白抗原),使得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女性患者在20岁至50岁年龄段,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可能与女性怀孕生产后,体内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引发过敏反应有关。有研究表明,妊娠女性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出率为12.4%,当再次接受含有相同抗原的异体血液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男性患者在大于50岁年龄段,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可能与年龄的增长、体内自身抗体不断增多、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43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有输血史的38例,占总体的88.4%,这说明有输血史的患者再次输血时,更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在于多次输血后,可以使人产生同种异型抗体,当进行血液输注时,如遇到相应抗原,就会发生免疫反应。

通过对4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笔者对如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输血存在风险,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②在以后的输血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以免发生漏报错报的情况,降低输血安全隐患。③严肃认真对待输血不良反应,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进行追踪调查,探明其原因,努力寻找解决措施。④对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建议其输注洗涤红细胞。⑤血液输注过程中,要高度注意观察有妊娠史的女性、老年患者,以及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

[1]钱建平,熊怀民,蒋廷旺,等.消除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干扰的方法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5):575~578.

[2] 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历的回顾性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3] 孟庆艳,李聚林,陈贤华,等.15002例受血者中输血反应情况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6):572~573.

[4] 李新建.2009~2012年安阳市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状况[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49~151.

[5] 彭莹,任肖霞,屠帅.输血不良反应150例回顾分析[J] .贵州医药,2013,37(9):794~795.

[编辑] 刘阳

2017-01-08

湖北省卫生计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22015CB014)。

曹昌柏(1961-)男,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输血技术临床实践与研究工作。通信作者:宋建伟,455757991@qq.com。

R457.1

A

1673-1409(2017)08-0052-02

[引著格式]曹昌柏,宋建伟,邹静,等.临床输血不良反应43例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8):52~53,56.

猜你喜欢

荆州市年龄组抗原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